日本天主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日本天主教屬於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始於1549年方濟·沙勿略東渡日本傳教,是天主教自反宗教改革時期以來第一批進行傳教的國家之一。天主教傳入日本之初曾蓬勃發展,但在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遭到禁絕與迫害,使得宗教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至幕末解除鎖國令後,日本天主教才得以復甦。現今日本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約45萬,除了各都市與聚落的教堂外,天主教會在日本各地亦設有多處文教與社福機構。
當今世界各年齡段的基督徒有21.8億[1],幾乎占據全球估計總人口70億的1/3,基督信仰仍然獲世界上最多人的信奉[2]。
簡介
1549年8月15日,耶穌會會士方濟·沙勿略從鹿兒島登陸日本,在九州、中國、近畿等地傳教,開啟了天主教在日本的發展。在當時東西方交通仍然不便的年代,陸續有耶穌會、方濟會、道明會、奧斯定會等修會來到日本傳教。除了傳教事業之外,這些傳教士也成立學校與醫療機構,引進當時西方先進的技術與思想;而當時人數最多的耶穌會傳教士採用教會本土化的方法,主動學習日語、並將教義與日本傳統的風土民情結合。由於傳教士們的努力不懈,使得日本天主教會快速發展。根據1614年的統計,當時日本有150名神職人員、以及超過65萬的平信徒;而天主教信仰也深入日本的統治階層,如2家公卿與55位大名皆領洗成為天主教徒。
但天主教的蓬勃發展,被當時統領日本的武家政權視為威脅,使天主教在日本一度遭到禁止的命運。天主教的教義與日本傳統信仰存有差異(例如一神論思想),而教會的傳教活動背後有西方國家支持的政治因素,加上人數日漸龐大的天主教徒可能會仿效佛教徒發起類似一向一揆的起義,此外還有天主教徒與傳統的佛教及神道信徒不時發生衝突;為了政權的穩定,日本官方從消極的限制傳教逐漸轉變成積極的全面禁止天主教,甚至以撲滅邪教的名義對天主教徒直接迫害及消滅。
當時做為日本實際掌權者、對天主教抱持開明態度的織田信長在1582年遽逝後,繼承織田地位的豐臣秀吉在1587年頒布《伴天連追放令》(バテレン追放令),首次對天主教發布禁教令;1596年,豐臣秀吉再次發布禁教令,造成26名天主教徒在長崎殉道,即現今所稱的日本二十六聖人。進入江戶時代後,江戶幕府也多次發出對天主教的禁教令,導致多起殉道事件的發生,其中又以元和8年(1622年)八月初八發生的元和大殉教最為嚴重。這段時間正逢日本實施鎖國政策,日本本籍的神職人員和平信徒遭到迫害,其中踏繪即為這段時間所發明與使用;而外國籍的傳教士也被禁止進入日本。雖然如此,仍有部分平信徒持續禮儀,並以各種秘密的方式(如將聖像雕塑成佛像造型)將信仰延續下來,其中大多數集中在今日的長崎縣境內,這些人在日後被稱為「隱匿基督徒」(隠れキリシタン)。
視頻
日本天主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為啥信仰基督教的人最多?答案來了,這一點很多人沒想到!,搜狐,2019-11-30
- ↑ 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十大宗教,基督教獨占鰲頭,佛教僅排第四,搜狐,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