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暴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火災暴風(英語:Firestorm),又稱火風暴或火災風暴,是大範圍火災本身所創造和維持的風力系統,是嚴重野火或山火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也會用來描述一般的巨型火災 ,火災風暴的確定特徵必須是火場周圍所有方位都有着它自生成的暴風。
發生在城市的火災風暴,通常是人為刻意製造的,例如漢堡轟炸[1]、德累斯頓轟炸和廣島原爆所造成的火災暴風。
火災風暴與火龍捲意義不同,但經常被混稱為「火災旋風」。《烽火爆》則是一部同名美國電影《Firestorm》的中文譯名。
成因
大範圍的火災火場分布相當廣,燃燒吸引周圍的空氣,使空氣流動加速,也促進火場上空的對流發展;周遭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了巨大的煙囪效應。同時,由於火場的上升氣流,火場周圍的地表逐漸產生強勁向心的陣風,為其提供額外的空氣。如果在火場附近存在較低層的噴射氣流,這個機制會發展更為快速。
在科里奧利力的協助下,火災風暴也可能發展成一個中氣旋,甚至誘發龍捲風(或火龍捲)的生成。例如1871年佩斯特哥大火和2002年杜蘭戈大火。
城市火災風暴
相同的燃燒物理也會發生在戰爭或自然災害中的城市等人造建築物。火災風暴被認為是大型城市火災機制的一部分,例如伴隨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的嚴重火災[2]。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燒夷彈的空襲也在漢堡和德累斯頓等城市造成火災風暴 。戰爭中兩次使用核子武器,只有在廣島的那一次導致火災風暴。
可能的火災風暴
部分尚未證實,但可能發生火災風暴的火災。
- 羅馬大火(64年)
- 倫敦大火(1666年)
- 芝加哥大火(1871)
- 舊金山大地震(1906年)
- 關東大地震(1923年)
- 蒂拉穆克燃燒(1933–1951年)
- 布萊克沃特大火(1937年)
- 第二次倫敦大火(1940年)
- 聖灰星期三叢林大火(1983年)
- 黃石公園大火(1988年)
- 堪培拉叢林大火(2003年)
視頻
火災暴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43年英國對德國的漢堡大轟炸造成大量傷亡,騰訊網,2019-2-21
- ↑ 4萬人被大火包圍僅存活百人,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引發的火災,搜狐,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