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島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漁翁島燈塔舊稱西嶼塔燈,(英語:Yuwengdao Lighthouse或Fisher Island Lighthouse或Xiyu Lighthouse或Pescadors Lighthouse,英文係關務司英國人循荷蘭人所稱)。位於臺灣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南端吃仔尾的燈塔,為臺灣最古老燈塔之一,隸屬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管轄。該燈塔下轄3座燈塔及燈杆,即查母嶼燈塔 、浮塭燈杆、海墘岩燈杆。
目錄
歷史沿革
清乾隆時期
- 該塔位置原為西嶼古塔之舊址,依「西嶼塔燈碑記」所載西嶼塔燈始於清乾隆43年〈1778年〉由台灣知府蔣元樞與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資,與船戶及廈門郊行共同捐募,就於西嶼外垵高地杙仔尾小廟原塔址重建浮屠形制七級石塔,每夜燃燈,光照海上,是為燈塔之始。[1] [2]
清道光時期
- 清道光3年〈1823年〉燈塔再經澎湖通判蔣鏞與水師提督陳化成發起籌款重修。
- 道光8年〈1828年〉重修廟宇,並在該七層八角形花崗石塔內裝置樓梯,上裝3尺高之三段玻璃製燈籠,遮蔽東北面,燈籠頂架於樑上,樑下吊一根1尺8寸之8號鉛絲,下端裝設直徑大約1尺之金屬鐵環,紮置鐵鍋一隻,內部再盛花生油,以5分粗1尺長棉紗芯點火,利用聚光透射原理強化光線射程。並派人看守,所需維持經費由進入馬公港之船舶多加徵收50文至100文規費以為支應。
清同治時期
- 清同治13-14年〈1873年-1874年〉英國人韓得善(David M. Handerson)與福州關稅務司重新勘查基址,之後將舊塔廟拆除重建洋樓。另在舊址左側方重建鐵板式新塔,界址前後長200呎,寬154呎。
清光緒時期
- 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海關哈爾定總工程師另建新式燈塔,塔身為圓形鐵造,底部直徑2.5公尺,塔頂塔身高度比為1比2。燈塔自臺座至頂為38尺(11.52公尺),自海平面起高15丈8尺(47.88公尺)。裝4等旋轉透鏡燈,點二芯煤油燈,亮度500燭光,每30秒連閃白光2次,光達15海浬(27.76公里)。另配備3座鑄鐵霧炮(大中兩座為英國制前膛砲,小座為德國制後膛山砲)。並建有宿舍,派人駐守。[3]
- 清光緒5年〈1879年〉建氣象觀測所,所收資料按月匯送上海徐家匯氣象台。
台灣日治時期
- 明治28年〈1895年〉依慣例將氣象資料送呈香港天文台。
- 明治29年〈1896年〉始將氣象資料改送台北台灣總督府台北測候所。
- 大正4年〈1915年〉塔身漆白色用電石閃光燈,每5秒閃白光1次(燈光白色明3秒、暗2秒),光力約1,700支燭光。
- 昭和13年〈1938年〉年改用煤油白熱燈,光力52,000支燭光。
- 昭和19年〈1944年〉二戰期間受到盟軍飛機轟炸,不過損失輕微。
中華民國時期
燈塔結構與行政諸元
燈塔結構諸元
- 塔高:11公尺。
- 塔身塗色・構造:圓形鐵塔、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燈高:60.7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 燈器:4等旋轉透鏡電燈。
- 燈質(頻率):每30秒白聯閃光2〈電石閃光燈〉。
- 明1.0秒,暗7.0秒。
- 明1.0秒,暗21.0秒。
- 光力:800,000支燭光。
- 公稱光程:25.1浬。
- 霧笛:電霧號1組座。霧天或能見度不良時使用。
- 頻率:300赫
- 音符:每30秒發放一次(鳴3秒鐘,靜27秒)
- 音達距離:約3浬
- 連絡配備:無線電對講機配置。
- 燈塔座標:北緯23度33分45.72秒、東經119度28分7.81秒。
燈塔行政諸元
- 管轄機關:燈塔原為中華民國財政部關務署管理,已於2013年1月1日轉交由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管轄。
- 人員編制:主任1人、管理員6人,(三班輪守,日落點燈、日出關燈)[4]。
- 開放參觀與否:可,但有時間限制(1992年1月起採半開放式)。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夏令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冬令時間11月1日至3月31日),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 燈塔守(燈塔管理工作人員)任用資格:需經「中華民國公務人員特種考試關務人員考試」及格始能晉用。
- 電話:06-9981766。
大事記
- 有記載可考之台灣最早設立的燈塔。
- 本塔1985年4月17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列管。
- 燈塔庭院內立有3座石碑,及1座十字架碑依次如下:
- 清乾隆43年〈1778年〉立「興建西嶼塔燈碑記」石碑一座。
- 清乾隆44年〈1779年〉立「修建西嶼塔燈落成碑記」石碑一座。
- 清道光8年〈1828年〉由各方共捐佛銀伍佰元,經(福建澎湖水師協鎮府孫得發,暨侯補州牧借補澎湖通守蔣鏞)立「西嶼塔燈碑記」石碑一座。
- 清光緒16年〈1890年〉在西側外牆立有洋人十字架碑一座,撰有「娜莉·歐德利斯科爾」「Nelly O'Driscoll」(1882-1890)之氏名。據推測為1881年至1895年之守塔員英籍哈拉利夫婦女兒之墓,1890年哈拉利夫婦育有一女兒瑪莉八歲病逝[5]。瑪莉之名可能是Nelly(娜莉)中譯之誤、而哈拉利可能為英籍守塔員之名(全名推測為「哈拉利·歐德利斯科爾」)。當時亦有另一對守塔員為俄羅斯籍比斯蒙斯基夫婦[5] 。
- 燈塔庭院內亦有3座鑄鐵霧炮,均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