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湘潭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湘潭市博物館1979年8月成立湘潭地區文物工作隊,1983年1月成立湘潭市文物管理所。同年地市合併,1984年7月在上述兩單位的基礎上成立湘潭市博物館和湘潭市文物工作隊,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原館址設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聖殿內,現館址為湘潭市岳塘區湖湘東路7號,2015年12月25日新館開館,現隸屬湘潭市文化體育廣電新聞出版(版權)局領導,是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展廳展館

後殿展室為各種臨時性陳列和專題展覽。建館以來曾舉辦《馬王堆出土文物》、《秦兵馬俑》、《恐龍》、《中國近百年歷史回顧》、《湘籍英烈》、《齊白石書畫》[1]、《湘潭歷代書畫》、《歷代錢幣》、《雨花石》等多種臨時陳列,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果。

博物館」的展陳內容也各具特色和亮點。博物館定位為城市綜合型博物館,湘潭故事、名人世家、鄉土情懷、館賞珍藏4個主題展區。基本功能包括陳列展示、文物收藏和研究、文物鑑定交流等功能,博物館展陳面積約8600平方米。

一樓設有湘潭故事、臨展廳、影視廳、多功能廳和紀念品商店

展廳「湘潭故事」,主要講述了湘潭從遠古到清中期的歷史發展,包括遠古與傳說、初奠基業、經略湘南、洛口立縣、縣治遷徙、「小南京」、「金湘潭」、湘學崛起8個部分,廳內陳列了很多湘潭出土的文物。

二樓設有名人世家、鄉土情懷和報告廳。

展廳「名人世家」,包括曾氏家風、羅氏家族、周氏門第、陳氏世家、湘潭三楊、王氏書香、劉氏雙雄、黎氏八駿。帶孩子來這裡學習湘潭的名人世家們吧!

展廳「鄉土情懷」,成列分為紅塵鼓舞、山水流音、食步天下、藝奪天工四部分。

三樓設有「館藏賞珍」和「西泠二李」藝術館。

館藏實力

該館收藏各種銅鐵器、陶瓷器玉器[2]、字畫等藏品10000餘件,尤其為湘潭地方文物徵集。其中以戰國青瓷瓿、戰國隱紋銅矛、春秋方形銅鏡、越式青銅鼎、元代青花纏紋牡丹花紋罐、雍正天青釉瓷尊,以及謝時巨、陳鵬年、何紹基、左宗棠、彭玉麟等名人字畫較為珍貴。

該館陳列為湘潭歷史陳列,共有展品3000多件,其中以陶器、銅器、瓷器和革命文物為主。系統反映湘潭自有人類居住以來的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階段,夏商周奴隸社會階段,戰國以來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階段的歷史發展線索和表現近代湘潭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民主革命階段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基本概況。中殿民俗文物陳列主要通過各種民俗文物、塑像、文獻資料展示湘潭人民生產、生活、宗教信仰等領域內的風俗、規矩和禁忌等。

新博物館定位為城市綜合型博物館,基本功能包括陳列展示、文物收藏和研究、文物鑑定交流等功能,博物館展陳面積約8600平方米。

歷史沿革

湘潭市博物館1979年8月成立湘潭地區文物工作隊,1983年1月成立湘潭市文物管理所。同年地市合併,1984年7月在上述兩單位的基礎上成立湘潭市博物館和湘潭市文物工作隊,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2015年12月25日,湘潭市博物館新館開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建築布局

關聖殿始建於清康年間(1662-1722),它名義上為祭祀關羽的場所,實際上為山西、河南、山東、陝西、甘肅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會館,故稱北五省會館。整個建築由前、中、後三大殿組成,坐北朝南偏東,東西兩邊高聳的封火牆與周圍建築隔開。中殿為重檐歇山頂,殿前有漢白玉透雕蟠龍柱一對,雕刻細膩,形象生動、結構合理,實屬罕見。殿內尚有石碑十多塊,其中尤以《北五省祀田碑記》、《重建春秋閣記》和《棉花規例》等較為重要,是了解近代湘潭商業情況的重要史料。整個建築群占地4066平方米,建築面積3540平方米。前殿兩邊廂房及大廳為基本陳列室,中殿為民俗陳列室,後殿為大型展覽室,展線長達200餘米。

新建的「三館」,位於湘潭市行政中心區北面,南鄰湖湘東路,北與湖湘公園、夢澤湖為伴。「三館」建設總用地面積54.6畝,建設規模約42000平方米,是2015年湘潭市重點建設文化項目。

「三館」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設計大師程泰寧主持。「三館」建築的設計理念,立足於湘潭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以「山連大岳」為主題,寓意湘潭「格物致知」、「經天緯地」的厚重文化和特色。遠望「三館」,整體造型恰似一艘起航的航船,紅色基座寓意着紅色文化底蘊,白色主體寓意厚重的湖湘文化內涵,外框的架構寓意湘潭人民敢於擔當的精神。

視頻

湘潭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湘潭市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
湘潭市博物館 「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 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繁茂!

參考文獻

  1. 齊白石繪畫作品 ,搜狐,2018-11-13
  2. 古代玉器:常規知識總結(收藏版),搜狐,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