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梁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漁梁村是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的一個村,位於縣城東南1公里,練江上的漁梁壩旁,人口1770人,多巴姓。
漁梁村始建於唐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與練江平行的漁梁街長約2里,中段高而兩段低,類似魚形。魚鱗狀的鵝卵石老街旁,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店鋪,例如「巴道夫運輸過塘行」、「同和堂」、「方思政堂」等;西側有10餘條支巷,均通往江邊碼頭,過去均有不同的分工。村內除漁梁壩外,尚有不少文物古蹟,例如巴慰祖故居等。
2001年,漁梁壩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1月12日,漁梁村也被列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鄉村風貌
漁梁村位於歙縣縣城東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頃。其形態似魚。漁梁在唐代即已具雛形,漁梁的名稱由壩而來,漁梁整體格局保存完整,漁梁壩和水運碼頭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
漁梁壩,是隋朝一位官員汪華所建,選用的花崗岩,徽式風格榫頭,將塊塊巨石牢牢「鎖」住。水壩分左、中、右三個水門,左邊長年流水,中、右水門既防澇又防旱[1]。
歷史文化
古村落內傳統古建築占古村落建築總數的65%。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320處。沿江有一條東西向主街,垂直該街則衍生出10餘條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業街極富特色,繁榮的商業街和寧靜的巷弄,構成了漁梁村落內部頗具特色的街巷空間,是不可多見的徽州古商業街。
村子人口
漁梁村位於安徽省歙縣徽城鎮,轄兩個村民小組,共有137戶405人,鄉村勞動力資源數為286,勞動年齡內242人。鄉村從業人數為283人,其中勞動年齡內241人,其中男136人,女147人,農業從業人數204人。耕地面積共為246畝,其中水田209畝,旱地37畝。
風景名勝
漁梁壩
若是來安徽歙縣旅遊,一個地方必然要去,那就是被人美譽為「江南都江堰」的漁梁壩,它位於古徽州府城歙縣以南3公里。曾輝煌一時的徽商抵錢塘、下揚州都要從這裡起步,堪稱徽州商人「夢開始的地方」。如今,漁梁村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牆黛瓦,兩邊鱗次櫛比的老宅,都印證着這座水運商埠昔日之繁華。
歙縣,明清時期為徽州府所在地,徽州與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聯繫全靠新安江這條唯一的黃金水路。漁梁村因緊靠新安江而應運而生,成為當時徽州最繁華的水運商埠和商業街區。這裡曾是商人、水手、腳夫雲集之處,為各類貨物的中轉之地。
「漁梁壩」,這一古代水利工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波濤水聲轟鳴,水花四濺,雪浪排空,十分壯觀。大壩是用重達數噸的花崗岩砌成。據說,當年徽商最興盛之時,碼頭上時常停靠着300餘艘大小船隻。可以想像,寬闊的新安江上千帆競渡,挑夫與商人穿梭在碼頭與商行之間,令人驚詫「這一繁華竟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漁梁古街
漁梁依山臨水,類似古長城建築風格的新安古道把古城和漁梁連在一起。新安古道是明清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經之道。漁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碼頭之一[2],漁梁商業街也因此而形成。漁梁街蜿蜓一公里,一色的鵝卵石排列有序,俗稱魚鱗街;一色的木板房屋布於街道兩側,重樓挑檐,鱗次櫛比,遮住了一大半街面,站在街上仰望,藍天仿佛成一線;一色的舊式門板店面,各種店鋪、莊號古貌猶存。街南的漁梁壩是古歙的一大水利工程,也是漁梁的一大景觀。壩下飛珠濺玉,雪浪滾滾,蔚為壯觀。從漁梁壩走百步石階上岸,過望仙橋就到了新安第一關——新安關。出新安關,過紫陽橋就到理學大師朱熹之父朱松結廬講學的紫陽山,明代曾在這裡建造紫陽書院。
漁粱古為通京大道,宋設漁粱驛。漁梁,位於歙縣縣城東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頃,人口1770人。該村形成於唐,約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遷居漁梁,並發展為村落,其形態似漁。古村落內現存傳統古建築430處,占古村落建築總數的65%。
門票價格:30元
開放時間:全天
視頻
漁梁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漁梁古鎮:「徽商之源」,1200年歷史古村落!,古建家園 ,2019-07-02
- ↑ 【歙縣古村】歙縣中水南——漁梁 ,搜狐,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