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陵",滿語稱為"恩特和莫蒙安"。坐落在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城西21公里啟運山腳下的蘇子河畔。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遠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親族的陵墓。[1]

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啟運殿是永陵的主體建築。整個陵寢占地1.1萬餘平方米。永陵與瀋陽福陵昭陵並稱為"關外三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永陵

外文名稱

The Yongling Tomb

地理位置

遼寧省撫順市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

基本簡介

帝王陵墓,實際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合稱為陵寢。中國從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至今地面有跡可尋、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所以我國的帝王陵寢不僅數量眾多、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而且布局嚴禁、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最初活動在黑龍江境內的阿什河流域,隨着金政治、軍事勢力的南下,在中都(北京)大房山營建山陵,以後金代帝王均葬於此,現存帝陵遺址十七座。金陵陵園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琉璃瓦殿堂樓閣連次櫛比,漢白玉的石碑以及高大的石像生錯落在蒼松古柏之中。可惜明代以後,大房山金陵連遭兵毀,清代雖經修繕,但已不復原貌。又被兵匪多次盜掘,現已成為一片廢墟。金的典型陵墓是金太祖陵。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是女真族完顏部的首領。十二世紀初,他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在對遼的戰爭中建立了金政權。據《金史》記載,金太祖阿骨打陵墓有三處。初葬上京會寧府北城外,稱睿陵;皇統年間改葬胡凱山,稱和陵;貞元年間又改葬中都大房山,仍稱睿陵。

金太祖初葬之睿陵,位於黑龍江省阿城縣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西。陵冢上原建有寧神殿。寧神殿又稱太祖廟,金末完顏太平焚毀上京會寧府,陵廟亦遭火焚。今在陵上尚見有殘毀的柱礎,綠琉璃瓦,灰色雕磚和布紋瓦等。胡凱山之和陵,確切地址史書記載不詳。依山而建,陵前至今仍殘存龜趺、文臣武士的石雕和石羊等。中都大房山睿陵,位於北京市西南郊大房山。大房山金陵共有帝陵十七座,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陵園建築群。可是明朝末年以後,大房山金陵連遭焚毀。清朝康熙皇帝曾下令對金太祖金世宗的陵殿加以修繕,並勒石立碑對大房山金陵被焚毀的原因作了說明。從此碑文可知,大房山金陵遭到大規模的破壞,是因為明末統治者為了抵制清軍入關,採取陰陽家的說法,將房山金陵搗毀,意以所謂「厭勝之術」,使其統治得以苟延殘喘。清初雖稍加修復,已非原有規模。

墓主簡介

世祖能忍:世祖剛當節度使時,他的叔父跋黑心懷不滿,企圖取而代之。世祖削了他的兵權,只讓他做一個部落的首領。跋黑就暗中勾結烏春等其他部落的首領,準備謀反。他們還鼓動世祖的屬下不要聽從世祖的指揮。世祖的處境十分孤立,他表面上對跋黑等人好言相慰,同時招兵買馬加強自己的力量。世祖曾向加古部的鍛工買了九十副鎧甲。烏春得知後,派人前來責備世祖說:「加古部屬於我的領地,你怎麼可以取我的鎧甲,應該全部還我。除非把你叔叔的兩個兒子交給我作為人質。」世祖只好把鎧甲退還給他。為了安撫烏春,世祖想和他通婚。烏春傲慢地說:「狗和豬同處怎麼可能生育,我才不和你家結親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世祖也隱忍不發。不久,部落中流言四起,有人說:「要想活命,就去投靠跋黑。想要死,就去依附劾里缽。」世祖知道後,十分疑惑,吃不准人心向背竟如何。於是他打點行裝,佯裝遠行,暗中派人四處揚言「敵寇來啦」,部下不知虛實,慌亂中有的去保護跋黑,有的來保護世祖的親人。這一來他對手下人忠誠與否就一清二楚了。

世祖敢殺:不久,烏春等人起兵造反。世祖率兵迎敵,但又恐怕跋黑與他們裡應外合,正巧跋黑在小老婆家吃肉,被骨頭鯁死了。世祖流着眼淚為叔父舉行葬禮,內心卻十分高興。雖然沒了後顧之憂,但叛軍勢力強大,兩軍對陣,世祖旗下的軍吏還未交戰,就已嚇得雙腿發抖,面無人色。世祖神色如常,也不責怪部下膽怯。他命令部下先脫下鎧甲,洗個臉,喝點小米粥,放鬆一下。他悄悄地對五弟說「今日此戰,如勝則已。萬一失敗,我必死無疑。你騎馬在遠處觀戰,不要參戰。如果我死了,你不要為我收屍,也不要管我的妻兒老少,快點馳馬奔告四弟,叫他向遼借兵復仇。」然後,世祖不穿鎧甲,半裸着身子,揚旗鳴鼓,向眾將士大呼一聲,提着寶劍率先沖向敵陣。眾將士奮勇向前,殺聲震天動地,敵人潰不成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戰後,世祖環視戰場,只見成片的草地被踩成了大路,屍橫遍野,鮮血把河水都染成了紅色。這一戰,世祖手刃敵方九個大將,將士們無不發出由衷的讚嘆,叛軍從此一蹶不振。有一次在審訊戰俘時,突然從人群中躥出一人,那人腰佩長刀,衝到世祖面前說:「不要殺我。」世祖左右的人嚇得慌忙逃匿。世祖臉不改色,拉着那人的手說:「我不會殺你。」然後大聲斥責剛才逃避的部下說:「你們怎麼不懂規矩,快過來受罰!」等到眾人靠近,世祖使了個眼色,那些人一擁而上,把執長刀的戰俘按倒在地,當場勒死。

世祖會算:世祖病重臨死前,他的妻子在一旁不停地哭泣,世祖說:「別哭了,你一年後就會跟我來。」弟弟肅宗來看他,世祖說:「你最多再活三年。」肅宗走到外面對人嘆息道:「我哥哥到這種時候,也不對我講句好聽的。」世祖在安排後事時說:「我的大兒子太柔弱,要對付契丹,只有依靠阿骨打。」世祖死後一年,他的妻子果然也死了。又過了一年,肅宗也得了重病,肅宗臨死前長嘆一聲:「我哥哥真是料事如神呀!」

公主陵墓

金花公主是金代的皇帝心愛的女兒。皇帝經常帶她到現在的橫山遊玩,後來 金花公主不幸因病去世,皇帝便把金花公主的墓地選定在這橫山上。這裡怪石嶙峋,還有各種形狀的岩洞。橫山下有條河,水質清澈。古人認為死人的靈魂出來遊玩的,選在這風景美麗的地方是最恰當的。為了防止盜墓,金花公主的墳墓採取了一種奇特的埋葬方法。章宗皇帝命人在盤山之陰,橫山左畔,沮河岸邊的紅石崖上,鑿山為墓穴,將金花公主的棺槨,用四個大銅環,懸掛於洞穴之上,再引沮河的水,流經於棺槨之下。現在,這裡利用沮河修建了海子水庫,金花公主的墓穴在水庫的下面,並沒有進行挖掘。在水壩的附近,有一個墳丘,它就是金花公主在地面上的墓。自古傳說在這金花公主的墓裡面埋藏了無數的珍寶,所以很多人都在打盜墓的主意。可是先輩人說,這金花公主的墳墓是被念了咒的,誰敢動它必死。傳說有一個辦法可以破這個咒語,就是要有一家必須有十個兒子,才可以進入金花公主的墓。果然有一家,有九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已經結婚,女婿就是半子。於是女婿和九個兒子拿着挖掘的工具進了金花公主的墳墓,大包小包的正要往外拿,不料小兒子突然叫了一聲「姐夫」,這一喊不要緊,幾道石門迅速的關上了。這下十個小伙子一個也沒能跑出來。從此之後,誰還趕再嘗試?

由於遵奉「事死如事生」的指導思想,中國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對墓葬都很講究,所以盜墓也幾乎成為一個行當。相傳在金花公主墓出口處不遠,留有一處屍骸,根據判斷很可能是被偷盜者的同伴所害。盜墓本身就是一件玩命的行當,所以做這種買賣的人一般都比較兇狠。盜墓洞是非常窄小的,小到一般人難以相信人怎麼能進出的地步。傳說盜墓至少要有兩個人,一個人進入墓地後,把珍貴的東西一件一件從洞口傳遞給地面上的人。因此經常發生地面上的人想獨吞財物,等到髒物送上去差不多的時候,就急忙封死洞口。所以,從事盜墓行當的人多為父子、兄弟搭檔。或者在墓中的人,把最值錢的東西留在自己手裡隨身帶出地面。就是這樣盜墓者之間相互傷害的事件仍然無法避免。從關於金花公主墓的民間傳說中,可以看到由於歷代盛行厚葬,盜墓行為也就無法避免了。

史詩記載

元代散曲家馮子振所作的《鸚鵡曲》,詠嘆的乃是《燕南八景》,曲中的「道陵前夕照蒼茫」,描繪的便是大房山金陵中的章宗道陵。這闋散曲告訴人們,元代大房山金陵的「道陵蒼茫」與「盧溝曉月」、「薊門煙樹」、「金台夕照」、「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同為「燕南八景」之一。在《帝京景物略》和《日下舊聞考》曾引此詩,詩中提到的道陵就在金陵遺址內。金代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經太宗完顏晟,熙宗完顏亶,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等九帝,除宣宗葬汴京(河南開封)、哀宗葬蔡州(河南汝南縣)外,均葬於大房山陵,其中較有名的要算金章宗完顏璟,他在位期間建立和修繕了著名的「西山八水院」:金水院(頤和園)、清水院(大覺寺)、香水院(妙高峰七王墳)、溫湯院(溫泉村),其他4院已不可考,這已知的幾院到現在都家喻戶曉。他的陵墓道陵在元代還是風景名勝,到了明末房山金陵被搗毀,至清代因為清朝與金朝同為女真,所以在康熙時代曾經小規模整飭過陵園,但此後就再無人問津。[2]

直到五六十年代,燕山石化大規模建設出土了一些金朝墓葬,金陵才被人記起,掄了一通歷史,大家別煩,其實房山金陵確實值得一去,它周圍不遠還有不少古蹟,開車去最好。記得那時去金陵,在車場村問當地小孩兒,都知道金陵,走不遠就到了龍門口村,那裡泉水豐富(這個在地形圖上都有泉眼的標註),村口有一個石頭砌的平台,下面是泉眼,水很涼很甜,不知現在還有沒有。陵寢前的影壁山在當地叫做「皇陵石門」,是一座地道的風水影壁,金陵背依的高山學名叫「雲峰山」,因為據說有九條脊又叫「九龍山」,山形真的很好,由皇家風水的氣派,翻過雲峰山就是房山「銀狐洞」的所在英水村的地盤兒了。在車場村不遠,(向當地人打聽就可以),是三盆山,山腰有基督教--景教十字寺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一處景教寺院遺址,「景教」是基督教的分支,元時傳入,現在十字寺僅存石碑,碑額刻基督教十字,在北京絕無僅有,去金陵可順道看看。

相關視頻

撫順清永陵微紀錄片

撫順永陵ai導遊——滿清關外第一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