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海學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海學刊》1958年創刊,是由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主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刊物。

據2018年5月《江海學刊》官網顯示,《江海學刊》編委會擁有5位常務編委、5位編委。

據2018年5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海學刊》總被引次數51122次,總下載次數213488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13。

截至2018年5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海學刊》總被引量為8106次,下載量為207779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江海學刊》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1321名,在社會科學[1]理論(113種)中排名第8名。

辦刊歷史

1958年,《江海學刊》創刊。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江海學刊》停刊。

1979年10月,以《群眾論叢》之名復刊。

1982年1月,復名《江海學刊》。

1986年,以《江海學刊》(文史哲版)和《江海學刊》(經法社版)分別出版

1990年,《江海學刊》(文史哲版)和《江海學刊》(經法社版)兩刊合併出版。

1998年,《江海學刊》採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4月12日,《江海學刊》啟用網絡采編平台。

主辦單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58年,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江蘇分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江蘇分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江蘇分院哲學研究所,截至2016年底,有在職人員203人,其中高級職稱87人;內設12個研究所,6個職能處室,6個分院,8個研究基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書20餘萬冊,報刊收藏500餘種。

欄目方向

《江海學刊》刊登內容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法學、哲學、史學、文學等諸多領域。

《江海學刊》設置的欄目有:原創學術空間、名家專論、海外學術之窗、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史學、文學、學術評論等。

《江海學刊》的讀者主要來自海內外學術界學者。

人員編制

據2018年5月《江海學刊》官網顯示,《江海學刊》編委會擁有5位常務編委、5位編委。

據2018年5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海學刊》共出版文獻量為6251篇。

據2018年5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海學刊》載文量為4508篇。

收錄情況

《江海學刊》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海學刊》總被引次數51122次,總下載次數213488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13。

截至2018年5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海學刊》總被引量為8106次,下載量為207779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江海學刊》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1321名,在社會科學理論(113種)中排名第8名。

榮譽表彰

1999年,《江海學刊》榮獲中國期刊界最高榮譽——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1年,《江海學刊》入選全國期刊方陣雙獎層次。

2009年,《江海學刊》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

2012年,《江海學刊》入選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2013年,《江海學刊》榮獲首屆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報刊獎。

2012年,《江海學刊》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學術期刊資助,多次榮獲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華東地區最佳期刊稱號,連續多屆被評為江蘇省十佳社科期刊。

2014年,《江海學刊》榮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榮譽。

2015年,《江海學刊》榮獲全國「百強報刊[2]」稱號。

辦刊理念

《江海學刊》立足於江蘇、面向全國、放眼世界,以「辦傳世名刊、載精品力作」為宗旨,執著追求「新穎、深邃、凝重、厚實」的辦刊風格。《江海學刊》以反映時代精神為己任,關注與探索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注重選題策劃,敢於標新立異。

視頻

江海學刊 相關視頻

專家:堅持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道路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