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氣虛
 

英文名稱 :qi deficiency

就診科室 :中醫科

常見病因 :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

常見症狀 :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虛是一種多發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1]

病因

氣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從病發原因、症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

氣虛病涉五臟。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屬於人體精氣的範疇。人體精氣分別藏於五臟,故《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因而,從氣的來源看,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兩方面。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係來看,則五臟皆藏精氣,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氣虛與五臟氣虛。氣虛是指臟腑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狀態,由此會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但由於氣藏於五臟,通常情況下,氣虛必然與該髒的功能相互聯繫,《素問·方盛衰論》描述了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肝氣虛所致夢境不同的情形。因此,氣虛這一病理學概念應當包括五臟氣虛。 [2]

臨床表現

氣虛症狀
原圖鏈接

氣虛病證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頓,頭昏耳鳴;氣虛則無力以帥血行,則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化,輸布障礙,可凝痰成飲,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

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其主宣降、司呼吸、調節水液代謝、抵禦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出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腎氣虛

腎居腰府,藏精氣,司二陰開合。精氣充五臟而上榮於腦髓。腎氣虧虛,失於榮養,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脾氣虛

氣虛症狀
原圖鏈接

脾居中焦,主運化、司升清、統血行。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心氣虛

心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虧虛,不能鼓動血脈,亦不能養神,故見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陽(氣)虛

氣虛可見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3]

辨證施治

氣虛治療<vr>原圖鏈接

肺氣虛

證候;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治則:補益肺氣。主方: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方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芪、防風等。

腎氣虛

  • (1)一般腎氣虛證證候;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治則:補腎益氣。主方:腎氣丸加減。方藥: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附子、桂枝、黃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黨參、白朮。
  • (2)腎氣不固證證候;除一般腎氣虛證外,還有小便頻數清長,或餘瀝不盡、夜尿多、遺尿;或男子遺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量多;或月經淋漓不盡或胎動不安,滑胎者。治則:補腎固澀。方方:腎氣丸加減,或用金鎖固精丸、縮泉丸。方藥: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附子、桂枝、黃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櫻子、益智仁等。
  • (3)腎不納氣證證候;在腎氣不固基礎上,見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短,動則喘甚者。治則:補腎納氣。主方:七味都氣丸加參附龍牡等。方藥:五味子、熟地、丹皮、澤瀉、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絲子、附子、人參、龍骨、牡蠣、蛤蚧、冬蟲夏草、海龍、海馬等
氣虛治療
原圖鏈接

脾氣虛

氣虛治療
原圖鏈接
  • (1)一般脾氣虛證證候: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治則:健脾益氣。主方:六君子湯。方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法半夏陳皮
  • (2)中氣下陷證證候: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痢不止,甚或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伴見少氣乏力,聲低懶言,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弱。治則:補中益氣。主方:補中益氣湯。方藥:黃芪、人參、白朮、甘草、升麻柴胡當歸枳殼法半夏陳皮
  • (3)脾不統血證候: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治則:補脾攝血。主方:歸脾湯。方藥:黃芪、當歸、元肉木香遠志酸棗仁生薑大棗黨參、白朮、甘草、阿膠等。

心氣虛

證候: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治則:補益心氣。主方:四君子湯,養心湯。方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芪、遠志、當歸、柏子仁、酸棗仁等。

陽(氣)虛

證候: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治則:補陽益氣。主方:參附湯。方藥:人參、附子、黃芪等。 [4]

如何正確補氣虛

[5]

氣虛

[6]

氣虛的一些症狀!

[7]

參考來源

  • 顏德馨,胡泉林,王平平等. 氣虛血瘀是人體衰老的主要機制. 《 中國醫藥學報 》 , 1989
  • 陳小野,周永生,樊雅莉等. 脾氣虛證動物模型規範化的初步研究%The Rudin rntary Research of Animal Model Standardization of Spleen-Qi Deficiency rn Syndr. 《 中華中醫藥雜誌 》 , 年
  • 王鍵,趙輝,李淨,胡建鵬等. 多因素複合製作氣虛血瘀證腦缺血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 《 CNKI 》 , 年 *袁雪晶,汪受傳. 汪受傳教授從肺脾氣虛論治兒童哮喘緩解期經驗. 《 中醫藥導報 》 , 2009
  • 羅雲堅,修宗昌,黃穗平等. 脾氣虛證免疫相關基因組學機制初探. 《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 , 2005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