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分會「唐宋時期,小麥取代了小米,成為中國北方的主食,這是小麥與麵條的邂逅。」「麵食的出現使中國民族的飲食文化更為精細化、多樣化。」「其實呀,植物也擁有自己的『眼睛』,用來感受光環境的變化。」

8月1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巾幗科普大講堂活動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1]學會女科學家分會的六位女科學家結合自身專業與經歷做了精彩的分享。

行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曹曉風院士、中國科學院田世平教授、山東大學夏光敏教授、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中國科學院劉宏濤研究員和黑龍江省農科院欒曉燕研究員,她們分別以《我的科研之路,選擇、堅持與機遇》、《科研工作的興趣與責任》、《小麥與人類生活》、《鄉村振興中的中國女科學家》、《植物的「眼睛」》、《育種與人生》為報告題目,現場分享了她們科研路上的機遇與挑戰、堅持與熱愛、成功與夢想,讓參會者看到了女性在推動科技行業發展中的重要貢獻。

交流與探討

在互動環節,女科學家們與現場科研工作者就「如何培養興趣,如何堅持科研事業。」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她們紛紛表示,希望鼓勵在場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保持對科研的熱愛,用實際行動傳承對科研的信仰,在科研工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坐標」。

本次活動由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女科學家分會、黑龍江省婦女聯合會主辦,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和黑龍江日報龍頭新聞承辦,會議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在龍頭新聞同步直播,200餘位科技工作者在現場聆聽了報告。

第八屆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開幕

8月12-13日,第八屆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開幕。會議由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女科學家分會、中國植物學會女科學家分會主辦,黑龍江大學、農業微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省蛋白質組學學會共同承辦,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參與協辦。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黑龍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福,黑龍江大學黨委書記王永清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曹曉風院士、楊維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朱健康院士出席會議並作學術報告,來自全國70餘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女科技工作者參加會議。

陳曉亞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女科學家分會成立9年來,積極開展植物科學領域女科學家高層次學術交流[2],創建了「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科普校園行」等品牌活動,為推動植物科學領域學科發展與自主創新,特別是促進女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作出了積極努力,學會也將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團結引領廣大植物領域女科技工作者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王永清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學術會議進一步加強女科技工作者之間的互信和交流,讓社會更加關注女科技工作者在科學事業中的作用和成果。黑龍江大學將藉助會議契機,加強與院士專家和有關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在植物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互相借鑑、共謀發展。

劉福在致辭中表示,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擁有獨特而豐富的植物、生物資源,具備明顯的科技和人才優勢、穩固的產業基礎,努力把資源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既是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黑龍江省植物生物領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科協作為黨領導下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有責任也有義務發揮獨特優勢,支持相關學會整合資源、協同創新,服務生物科技創新,推動生物產業發展。希望黑龍江省有關學會以此次學術會議為契機,加強與全國學會和院士專家的聯繫,「大手拉小手」,以植物生物科技進步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為紐帶,加強交流合作,共創事業輝煌。

植物生物學女科學家學術交流會是我國植物生物學領域,特別是女科學家群體的高水平學術會議。本屆會議以「植物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利用」為主題,楊維才院士、朱健康院士、曹曉風院士作《被子植物第二配子——中央細胞的進化、發育與功能研究》《基因編輯技術在植物領域應用》《植物發育的可塑性與獲得性遺傳》的學術報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研究所等20餘個高校、科研院所,近30位植物生物學領域女科學家作學術報告。

會議期間舉行了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優秀女青年頒獎儀式。

據悉,參加學術交流會的院士專家會後前往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科院開展了合作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 分子生物學發展及臨床應用,搜狐,2019-08-30
  2.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