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棘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棘龍屬
圖片來自gamer

棘龍屬學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1]),又翻譯為棘背龍脊背龍,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非洲北部,約為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

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錐、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20世紀發現於埃及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是在21世紀於摩洛哥發現的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化石發現於摩洛哥,其有效性仍備受質疑。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2公尺,長棘之間推斷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帆狀物;然而在化石發現初期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視覺展示物。棘龍的頭顱骨長寬但是較矮,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以中型鳥臀目蜥腳類恐龍以及魚類為食。2010-2020年以來的研究,顯示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親水度頗高,是非常適應水中的恐龍,牠四腳着地、尾部扁平的骨骼構造也顯示了棘龍對水棲生活做出的形態演化。

推算顯示棘龍身長12到16公尺,高度約為2.1至4.8公尺,體重為4到8公噸。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陸生肉食性恐龍之一、也是長度最長的肉食性恐龍,但是重量卻低於暴龍或者低於其它大型獸腳類;而棘龍因為以四肢行走,其臀高均低於其它體型相近的大型獸腳類掠食者。

敘述

棘龍因為牠們的巨大體型、帆狀物、修長的頭顱骨而著名。對於棘龍的了解,以前絕大部分都部分來自於被摧毀的化石,但最近的研究則來自於近10年發現的少數頭骨、爪子、胳膊、尾巴等部位的化石。到目前為止,已有50%的骨骼幹有詳盡的研究,但是仍未發現股骨、脛骨、腳掌等部位的骨頭。在2005年所發現的頭顱骨與下頜,顯示棘龍擁有肉食性恐龍的最長頭顱骨,經估計約2.15公尺長。

棘龍的口鼻部較窄,佈滿筆直的圓椎狀牙齒,牙齒缺乏鋸齒邊緣,類似其他的棘龍科恐龍。每塊前上頜骨有6或7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2顆牙齒。前上頜骨的第2、第3顆牙齒明顯地較大,長度13厘米,而和骨後方的一些牙齒略小,但也有7厘米長。前上頜骨牙齒、上頜骨的大型牙齒間形成一個缺口;此缺口與下頜的大型牙齒吻合。棘龍的口鼻部前端略為膨大,眼睛前方有一個小型突起物。在2005年,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根據三個標本,並參考激龍的頭顱骨後半段形狀,而估計棘龍的頭顱骨長度約為2.15公尺。之後有少數研究人員質疑,棘龍科的不同屬是否有不同的頭顱骨形狀。

棘龍的帆狀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經棘所構成,這些神經棘從背部脊椎骨延伸出來。這些神經棘的長度約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長[2][3]。這些神經棘的前後長度較為一致,而盤龍目基龍異齒龍的神經棘長度有大規模差異,形成一個半月形帆狀物。跟棘龍生存於相同時代、地區的禽龍類豪勇龍,背部也有高大帆狀物,而神經棘的末端較厚。

古生態學

棘龍的棲息環境涵蓋北非大部分,但只有部分地區被研究過。一個針對摩洛哥恐龍群的研究,認為森諾曼階的棘龍、鯊齒龍三角洲奔龍的地理分布橫跨整個北非。棘龍生存於當時埃及地區的海岸與潮坪環境,具有紅樹林,與類似的大型掠食動物共存,如巴哈利亞龍鯊齒龍,大型的泰坦巨龍類潮汐龍,較小型的泰坦巨龍類埃及龍,10公尺長的鱷類腔鱷,以及腔棘魚類莫森氏魚

食性

目前仍不確定棘龍主要是陸地掠食動物,還是魚食性。棘龍擁有延長的嘴部、圓椎狀牙齒、以及較高的鼻孔,類似現代鱷魚,顯示牠們可能是魚食性。棘龍食性的唯一直接證據來自於牠們的近親,居住於歐洲南美洲重爪龍。曾在重爪龍的胸腔中,發現了一些鱗齒魚Lepidotes)的鱗片;另一個標本的胃部曾發現幼年禽龍的骨頭。另外,在南美洲發現的一個翼龍類化石上,嵌入者一個棘龍類的牙齒,顯示棘龍類偶爾以這些飛行主龍類為食。棘龍可能是種無特定目標、多種食物來源的掠食動物,可用白堊紀的大型灰熊來形容牠們,平常偏好捕食魚類,但也尋找許多小型到中型的獵物為食[4]

在2009年,達魯·沙索等人對編號MSNM V4047標本進行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發現棘龍的上頜下頜有疑似感應器官的小孔。達魯·沙索等人推測,棘龍會將身體浸泡在水中,頭部半露出水面,並感應周圍的獵物動靜,而進行獵食。

在2010年,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研究,顯示棘龍是半水生動物。這項研究分析棘龍、重爪龍激龍暹羅龍的氧同位素組成,並與同時代的其他獸腳類恐龍(例如鯊齒龍)、烏龜鱷魚互相比較。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較接近同一地區發現的烏龜、鱷魚,而不類似同一地區的獸腳類牙齒。研究人員推測棘龍是半水生動物,可在陸地、水域中生存,以避免與當地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大型水生鱷魚競爭食物。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棘龍科中,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是最接近其他獸腳類恐龍[5]

參考文獻

  1. (英文)Creisler, B.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S. 2003-07-07 [201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2. (英文)Molnar, Ralph E.; Kurzanov, Sergei M.; and Dong Zhiming. Carnosauria. (編)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The Dinosauria 1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169–209. ISBN 0-520-06727-4. 
  3. (英文)Bailey, J.B. Neural spine elongation in dinosaurs: sailbacks or buffalo-backs?.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997, 71 (6): 1124–1146. JSTOR 1306608. 
  4. (英文)Paul, Gregory S. Family Spinosauridae.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8: 271–274. ISBN 0-671-61946-2. 
  5. Amiot, R.; Buffetaut, E.; Lécuyer, C.; Wang, X.; Boudad, L.; Ding, Z.; Fourel, F.; Hutt, S.; Martineau, F.; Medeiros, A.; Mo, J.; Simon, L.; Suteethorn, V.; Sweetman, S.; Tong, H.; Zhang, F.; and Zhou, Z. 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semi-aquatic habits among spinosaurid theropods. Geology. 2010, 38 (2): 139–142. doi:10.1130/G3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