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曼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格雷戈」·曼昆 |
---|
|
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格雷戈」·曼昆(英語:Nicholas Gregory "Greg" Mankiw,1958年2月3日-)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1980年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8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9歲時成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講授過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還曾做過帆船運動教練。現在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馬薩諸塞州的威爾斯利。
曼昆是一位高產學者和一位學術與爭論的經常參與者。他的著作發表在許多學術雜誌上,例如:《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雜誌》和《經濟學季刊》,以及更普及的報刊上,例如:《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財富》。他也是最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宏觀經濟學》的作者。
除了教學、研究和寫作之外,曼昆還是馬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個非盈利性智囊團——國家經濟研究局所屬的貨幣經濟計劃部主任,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顧問;他還供職於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考試研發委員會下設的經濟學高階水平考試委員會和NBER商業周期委員會;從2003年到2005年,他擔任布什政府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目錄
早期生活
曼昆出生於紐澤西州特倫頓,祖父母都是美籍烏克蘭人。[1][2][3][4] 他少年時在賓格利高中學習. 在1975年,他在當時的暑假科學項目 學習了天文學。[5] 在1980年,他以經濟學學士學位的身份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並被授予了拉丁文最高學位榮譽[6] 在普林斯頓念書時,曼昆與後來的成為他的聯名作者的經濟學家戴維·羅默是同學,與劇作家理查德·格林伯格 是室友。
大學畢業之後,曼昆用了一年時間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隨後一年又於哈佛法學院學習。1982年到1983年,他進入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作為內部經濟學家的成員,此舉也為曼昆後來任職委員會主席作下了鋪墊。離開委員會之後,他再次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在斯坦利·費希爾的指導下,獲得了哲學博士。他回到哈佛法學院待了一年,但在完成博士學位後,他意識到自己在經濟學方面做得更好,[7] 所以他離開哈佛來到MIT任教一年,在1985年成為哈佛大學的助理教授。在1987年,即曼昆29歲的時候,他晉升為正教授 。
學術著作
通常認為曼昆是新興凱恩斯主義學派的經濟學家,儘管在近期的一份金融期刊上宣稱曼昆並不認同這種簡單的分類。 曼昆在菜單成本上做出很重要的工作,這在日後是價格粘性的來源。他的論文「菜單小成本與商業大周期:一個壟斷的宏觀經濟學模型(Small Menu Costs and Large Business Cycles: A Macroeconomic Model of Monopoly)」,1985年發表於經濟學季刊,把名義總需求收到衝擊後企業調整價格的個人激勵制度與這一決策對社會福利的影響相比較。該論文得出結論,總需求的擴張可能增加社會福利,也可能減少,但是社會福利的減少量不會超過菜單成本。儘管總需求的緊縮會減少社會福利,並且可能減少量會大幅超過菜單成本。換句話說,從社會計劃者的角度來看,物價可能會居高不下。該論文在總需求的外部性方面也為後來奧利維爾·布蘭查德 和清瀧信宏的工作[8]以及在實際剛性和名義剛性的互相作用方面為勞倫斯·鮑爾 和戴維·羅默的工作都奠定了基礎。[9]
在2002年,曼昆和里卡多·雷斯 基於價格制定者中信息的緩慢擴散,一同提出被廣泛使用的新興凱恩斯的菲利普斯曲線的替代理論。他們的信息粘性模型展示了三種與在貨幣政策效果上的公認觀點更吻合的相關屬性。第一,反通貨膨脹一直處於緊縮狀態(儘管預計的反通脹率比實際的反通脹率更小)。第二,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影響最大,但是在時間上不同步,很晚才會起作用。第三,通貨膨脹的增長往往伴隨經濟繁榮。[10]
曼昆通過實驗分析消費者行為並發表過幾篇論文。在198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曼昆與約翰·Y·坎貝爾 一起發現所有的消費者的總消費最好用一個簡潔的模型來描述,這個模型就是約一半消費者遵循恆常所得假說,而另一半消費者僅僅是花光當前所有收入(這有時被稱為所得即所用行為)。[11] 而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曼昆與史蒂芬·策爾茲(Stephen Zeldes)發現股民的消費量跟非股民相比隨着股票市場的波動有更大的變化,這也給股權溢價之謎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12]
曼昆被引用最多的論文題為《一份對經濟增長中的經驗主義的貢獻》(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這篇論文由曼昆與戴維·羅默和戴維·韋伊合作完成,1992年發表於經濟學季刊。在這篇論文中曼昆認為,如果把人力資本納入索洛增長模型,索洛增長模型就能夠很好地解釋不同國家間生活水平的差異。用谷歌學術搜索檢索,該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7,000次,是經濟學領域中被引用最多的論文之一。
除開宏觀經濟學,曼昆也寫過幾篇有名的論文。在1989年,他和戴維·韋伊合作發表一篇論文,考察了房地產需求在人口上的決定因素,同時預測在1990年到2010年,隨着嬰兒潮一代人的老去,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會逐漸被削弱。[13] 在1986年,他與邁克爾·惠斯頓 合作,闡釋了另一種宏觀經濟學理論,說明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裡,進入同一行業生產同質產品的人往往過多,因為這些進入者沒有考慮到他們強加給競爭對手的商業盜竊的外部因素;當產品都是異質的時候,由於抵消了商業盜竊和產品多樣化的外部因素,無進入壁壘的生產行業到底是企業太多還是太少就難以確定了。[14]
所著教材
曼昆寫過兩本很受歡迎的大學教科書:中級《宏觀經濟學》(目前已經再版到第9版,英文版由Worth Publishers 出版,簡體中文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以及更出名的經濟學入門教材《經濟學原理》(目前英文版已經再版到第8版,由Cengage Learning 出版,簡體中文版已經再版到第7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後一本書英文版分為「微觀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原理」、「簡明宏觀經濟學原理」和「經濟學基礎」四冊出售(而此書簡體中文版則被分為兩冊,書題分別為:「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這本書的預付稿酬十分高昂,創下記錄。紐約時報曾在1995年報道,「位於沃思堡的哈考特•布雷斯(Harcourt Brace)教育出版公司預付給曼昆140萬美元來寫一本經濟學入門教材。在當時的教育出版業,這一數字是其他任一大學教材出版公司稿酬總額的3倍,相當於除少數著名作者以外其他所有作者稿酬的總和。」[15]
1997年《經濟學原理》的第一版書出版後,經濟學人雜誌這樣寫道,[16]
曼昆先生寫了一些早就應該有人寫的東西:一本易得的現代經濟學入門書。曼昆用一種更像是雜誌文章,而不是古板教科書的寫作風格,用既合直覺而又簡潔的方式解釋很複雜的觀點,解決了多數學生的困惑,又不致使他們感到無聊……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這本書還能對各種經濟學流派雨露均沾,不偏不倚。曼昆本人似乎很樂於闡述不同經濟學流派的思想如何影響當前經濟學家的共識。
自此以後,這本書儘管定價達280美元一本,銷量仍逾越百萬,而曼昆本人也因此拿到4200萬美元左右的版稅收入。[17]
其他職業經歷
2003年5月,曼昆被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任命為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任期從2003年開始到2005年結束。他的繼任是哈維·S·羅森 ,而羅森的繼任是本·伯南克。在任期間,曼昆作為小布什政府中的一員,致力於加強對政府贊助企業,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監管力度。2003年11月,在銀行監管者的一次會議上,[18] 他發言說到:
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體量巨大意味着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 政府贊助企業)出現的任何一個問題對整個金融體系都事關重大。由於很多金融機構持有政府贊助的房地產公司的債務,這種風險存在於金融體系本身。GSE在其他很多金融實體的投資組合中很重要,這意味着即便GSE風險管理中發生一個很小的錯誤,也會在整個金融體系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
這項制度改革的提案直到數年後金融危機各處肆虐才被寫進法律。
離開CEA後,曼昆繼續在哈佛大學任教。他所教授的課是「經濟學入門」,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的課程代碼是Ec 10。過去這門課由馬丁·費爾德斯坦負責教授。直到今天這門課仍然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19] 他在開通同名博客之後就在博客空間里成了知名人物,還時常出現在網上的新聞報道里。曼昆寫的博客[20] 本意是輔助選修「經濟學入門」學生的學習,結果卻有了很多不是學生的讀者。[21] 一篇由美國經濟學教授在2011年調查,副標題為「經濟學學生表現的隨機觀察(Random Observations for Students of Economics)的論文,在曼昆的博客上閱讀量始終排名第一。[22]
在2006年11月,曼昆成為時任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的政治行動委員會 (Commonwealth PAC,PAC即political action commitee)的官方經濟顧問。[23]在2007年,他簽約成為米特·羅姆尼次年參與總統競選的經濟顧問。[24]2012年羅姆尼再次參選,曼昆繼續作為他的經濟顧問。[25][26]
2012年至2015年,曼昆擔任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27]
2013年2月,包括曼昆在內的131位共和黨人聯名給美國最高法院遞交一份第三方案件陳情(amicus brief),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在美國應受到法律的保護。[28]
曼昆還是城市研究所 的理事。[29] 在2016年曼昆加入美國扶貧夥伴關係。這項工作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由城市研究所運營。由24位學者和活動家組成的小組被認為是「致力於窮人階級上升的全新協作夥伴關係。該組織會找到具有突破進展意義的扶貧解決方案,可以由慈善組織、中產階級、公營和私營機構採用。」[30]
2004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
CEA發布的2004年2月總統經濟報告引起了一些爭議。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曼昆談及自由貿易的好處,特別提到美國公司把工作外包「從長遠來看,可能促成了經濟增長」。[31][32] 儘管在經濟分析中主流的觀點都是如此,這仍受到了在很多政客的指責,[33][34]而這些政客無不例外都在當年早些時候宣稱工作外包是勞動力市場萎靡不振,恢復緩慢的元兇。[34]
這份報告中的一個反問也造成了公眾的指責(曼昆關於這一報告的的講話也重複了這一觀點):[35] 「當快餐店賣出一個漢堡,它是提供了一種服務還是組裝原材料來生產一件產品?」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製造業和服務業兩種工作類型的區分多多少少有點隨意。政策中的劃分基準,亦是如此。儘管這個問題並不是在這份報告裡第一次提出,但是一篇新聞報道了政府試圖通過把諸如漢堡廚師的工作重新歸類為製造業來隱瞞製造業的失業率升高的事實,這引起了公眾的指責。[36]
2008年至2009年 凱恩斯主義的復興
2008年11月,曼昆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寫道:
如果你只想要求助一位經濟學家來理解經濟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那麼毫無疑問地這位經濟學家必然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儘管凱恩斯是生活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人,但是他對經濟衰退和蕭條原因的分析仍是當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他對經濟學的洞察力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我們當前面對的問題。[37]
雖然如此,曼昆還是表示出對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1萬億美元開支計劃的懷疑。[38]當時的副總統喬·拜登建議經濟學家們全部支持刺激經濟的計劃,他批評了喬·拜登這種做法。[39]
2011年部分學生離課事件
2011年11月2日,當天曼昆的經濟學入門課堂上有750名學生,上課到中途,幾十名學生直接走出了教室。[40][41] 這些學生離開之前給了曼昆一封公開信,信中表達了對哈佛大學該課程的不滿:
這門課程總是傳達一個特定而又狹隘的經濟學觀點,而我們認為,正是這樣的觀點使得當今社會裡的問題重重、效率低下的經濟不均衡發展的制度得以延續……這門課反而使得學生難以高效學習經濟學的後續課程,因為這門課僅僅介紹了一個嚴重扭曲的經濟學觀點,而不是一個其他課程得以拓展的堅實基礎知識……哈佛畢業生無論是在金融機構中服務,還是在世界各國的公眾政策制定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哈佛大學不能讓這裡的學生學到包容性、批判性的經濟學思維,那麼這種做法很可能中傷全球金融體系。過去五年間的經濟動盪足以證明這一點。[42]
這些學生信末寫道,他們將不上課去參加當時熱火朝天的占領波士頓 的示威運動。那個班出現了抗議者之後,曼昆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回復了這些學生。[43] 學生運營的《哈佛校報》的社論譴責了這次抗議活動。[44] 哈佛校報社論是這樣說的:
在這次授課中,儘管曼昆教授的確看法保守古板,還任有公職人員,但是如果僅僅因為他既是這堂課的教授又是教科書作者,我們就對他的課抱有偏見,那我們就錯了。而事實是,Ec 10這門課對於經濟學的研究者來說是很必要的。因為這門課為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必須的學術基礎。
參考資料
- ↑ N. Gregory Mankiw: America's Economy and the Case for Free Markets.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 ↑ N. Gregory Mankiw Transcript - Conversations with Bill Kristol.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 ↑ Greg Mankiw's Blog: My Family's Flatware. gregmankiw.blogspot.ca.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7).
- ↑ 存檔副本 (PDF).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11).
- ↑ New Mexico Tech News. New Mexico Tech. June 17, 2004 [November 29,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8).
- ↑ Andres, Edmund L. "A Salesman for Bush's Tax Plan Who Has Belittled Similar Ideas" , 紐約時報, February 28, 2003.
- ↑ Greg Mankiw's Blog: JD vs PhD: My Story.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7).
-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on JSTOR. JSTOR 1814537.
- ↑ Real Rigidities and the Non-Neutrality of Money on JSTOR. JSTOR 2297377.
- ↑ Mankiw, N. Gregory; Reis, Ricardo. Sticky Information versus Sticky Prices: A Proposal to Replace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 November 2002, 117 (4): 1295–1328. doi:10.1162/003355302320935034 –通過qje.oxfordjournals.org.
- ↑ 存檔副本 (PDF). [2018-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03).
- ↑ Mankiw, N. Gregory; Zeldes, Stephen P. The consumption of stockholders and nonstock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1, 29 (1): 97–112. doi:10.1016/0304-405X(91)90015-C.
- ↑ Mankiw, N. Gregory; Weil, David N. The Baby Boom, The Baby Bust, and the Housing Market. NBER Working Paper. 1990, W2794. SSRN 245837.
- ↑ 存檔副本 (PDF).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11).
- ↑ Nasar, Sylvia. A Hard Act to Follow? Here Goes.. 14 March 1995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通過NYTimes.com.
- ↑ Play it again, Samuelson. The Economist.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7).
- ↑ Read, Richard. A $280 college textbook busts budgets, but Harvard author Gregory Mankiw defends royalties. OregonLive.com. February 12, 2015 [2015-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Remarks at the Conference of State Bank Supervisors (Text Only). 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 [201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 ↑ Harvard Course Catalog. [18 Febr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 ↑ 關於曼昆的博客內容,見GREG MANKIW'S BLOG / Random Observations for Students of Economics. [201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 ↑ The invisible hand on the keyboard. The Economist. August 3, 2006 [201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9).
- ↑ Davis, William L, Bob Figgins, David Hedengren, and Daniel B. Klein. "Economic Professors' Favorite Economic Thinkers, Journals, and Blogs," Econ Journal Watch 8(2): 126–146, May 2011. [1]
- ↑ Mitt Romney's Free and Strong America PAC. Thecommonwealthpac.com. 2009-11-09 [2010-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
- ↑ Archived copy. [200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2).
- ↑ Romney Taps Bush Hands to Shape Economic Policies , February 24, 2012
- ↑ Harvard Economist Advises Mitt Romney. [October 5,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3).
- ↑ Mankiw Named Chair of Economics Department - News - The Harvard Crimson. www.thecrimson.com. [2018-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9).
- ↑ Avlon, John. The Pro-Freedom Republicans Are Coming: 131 Sign Gay Marriage Brief. 28 February 2013 [2018-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7) –通過www.thedailybeast.com.
- ↑ Board of Trustees. Urban Institute.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 ↑ The US Partnership on Mobility from Poverty. The US Partnership on Mobility from Poverty.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8).
- ↑ Bush adviser backs off pro-outsourcing comment. CNN. February 11, 2004 [May 19,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存檔副本 (PDF).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02).
- ↑ [2] CBS news.com
- ↑ 34.0 34.1 CNN.com - Bush adviser backs off pro-outsourcing comment - Feb. 12, 2004. www.cnn.com. [201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Remarks on the 2004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to the National Economists Club and Society of Government Economist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1-22.
- ↑ "In the New Economics: Fast-Food Factories?" ,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0, 2004. Retrieved March 28, 2008.
- ↑ N. Gregory Mankiw, "What would Keynes have done?",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8, 2008 [3]
- ↑ Mankiw, N. Gregory. A Dose of Skepticism on Government Spending. 17 February 2018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通過NYTimes.com.
- ↑ Mankiw, Greg. Is Joe Biden disingenuous or misinformed?. Greg Mankiw's Blog. 2009-01-23 [2009-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6).
- ↑ Oremus, Will. Harvard Students Stage Walkout in OWS-Like Protest. Slate. November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8, 2011).
where some 70 students walked out of an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lass last week to protest what they saw as biased teachings.
- ↑ Isidore, Chris. O.W.S. stages walk-out of Harvard econ class. CNNMoney.com. November 2, 2011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Jose DelReal, a reporter with The Harvard Crimson, the student newspaper, said about 6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walk-out.
- ↑ "An Open Letter to Greg Mankiw" , 'Harvard Political Review, November 2, 2011
- ↑ Mankiw, N. Gregory. Know What You're Protesting – Economic View.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3, 2011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 ↑ Stay in School - Opinion - The Harvard Crimson. www.thecrimson.com. [2018-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9).
外部鏈接
官銜 | ||
---|---|---|
前任: Glenn Hubbard |
經濟顧問委員會 2003–2005 主席 |
繼任: Harvey Ros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