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濟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濟村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下轄的一個村,由查村和濟陽村組成,位於縣城以西60公里。查濟村自隋朝起為查氏家族所居,村落民居沿三條溪水(許溪、石溪、岑溪)綿延三里,至今仍保存有四門(鍾秀門、平嶺門、巴山門、石門)、三塔(青山塔、如松塔、巴山塔),紅樓橋、天申橋、麟趾橋等三十餘座石橋和元代建築德公廳屋及寶公祠、二甲祠、洪公祠、餾公祠等明清建築200多處。2001年6月,查濟古建築群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查濟村列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

2018年9月,安徽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安徽廣播電視台承辦的「皖美鄉村」安徽旅遊「百村」營銷行動「百村拍攝」正式啟動,查濟村被列入拍攝計劃。

歷史發展

查濟離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顯然,大詩人李白不會錯失與這樣美麗風景邂逅的機會。也許是在別了汪倫之後,李白受查濟人查師模(官至中書郎、校書郎)之邀,來到查濟的石門碧山遊歷棲息,一連數日因流連而忘返。直到校書郎攜茶帶酒來款待他,他才如夢方醒,隨即揮毫寫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千古佳句。自唐宋以來,查氏族人就開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及家理。明嘉靖年,查絳又進行了整理,訂立家規十條、家訓十四條和家理五條。事實上,這些家規、家訓和家理就是查濟的法律。氏族擁有對其成員立法的權利,這種權利具有超越當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禮儀上,它還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總結說來,它們的主要內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為中心而展開的。今天看來,在查濟,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現存的遺蹟主要是祠堂牌坊,它們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時代里彰顯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歷史上,中國百姓最根本的信仰是對於祖先神靈力量的信仰。無疑,祖先崇拜是一種古典而又悠久的「民間祭祀」。一個村落,一個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一般而言只有一個祠堂。但在查濟,祠堂眾多,因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龐大,據說在極盛的明末清初號稱有十萬人口之巨,查姓人從一千三百餘年前開始繁衍生息,支系叢生,一旦某一支系發達了(無外乎中舉、進士及第、做官、封誥、發財等),後人就會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後人。宋末元初的查濟人查郁因其人緣好,人財均異常繁茂,始開基立業,建宗祠、修宗譜,規模宏遠。後其曾孫查桂申更為發達,生六子(恩源、圖源、寶源、洪源、珍源、栗源),個個發跡。 他們的後輩就在明宣德年間各建大祠堂一座,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氣勢恢宏,豪放粗獷;有的淡雅而富有詩意,精雕細琢;有的見磚不見木;有的見木不見磚。到明末清初時,查濟人的官宦生涯進入了鼎盛時期,一門六進士、三進士、兄弟進士、文武進士、文武舉人一浪接着一浪,翰林、京官、封疆大員、知府、知州、知縣等官職不絕於政壇,據統計,明清兩朝,查濟七品以上的官宦就達一百二十九人,他們發跡後,首先要做的便是衣錦還鄉。在一個宗族制為基礎的古代社會里,再也沒有比建祠立堂更好的方式來光宗耀祖了。據現在查濟人的口口相傳,說在鼎盛時全村共有祠堂一百零八座[2],暗合了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英雄之數。現在尚存的只有二甲祠、寶公祠、洪公祠等幾座了,而且目前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都面臨着坍塌的危險,亟待修繕。

視頻

查濟村 相關視頻

看安徽——查濟村
安徽涇縣查濟古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