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土流網 的圖片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大井國家礦山公園、內蒙古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於2010年5月經國家礦山公園評審委員會在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資格評審會上獲得批准。國家礦山公園的獲批,是大井礦礦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於2010年5月7日經國家礦山公園評審委員會在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資格評審會上獲批。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由2800多年前的古銅礦遺址和現在生產中的大井礦組成,礦山公園劃分了四個景區:礦業遺蹟景區、現代生產景區、礦業文化景區與生態體驗區。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以展示中國銅礦業發展的歷史為主線,以古銅礦遺址為主體景觀,結合現代銅礦業先進開採技術與公園優美的自然景觀,挖掘公園絢麗多彩的銅文化和歷史旅遊文化,具備林西歷史再現、礦業遺蹟旅遊、科學考察、休閒娛樂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以保護利用礦業遺蹟景觀資源及其它人文景觀為根本宗旨,使礦山公園成為集礦業歷史再現、科學研究、遊覽觀光、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礦山公園。

經典地址

林西縣位於赤峰市北部,礦山公園位於大井子鎮,礦山公園規劃範圍; 東經 118°14′58″—118°16′50″ ,北緯43°41′22″—43°42′02″,面積2.5平方公里。

主要景點

礦業生產遺址

歷史久遠的各種規模的礦井、冶煉廠、加工場、工藝作坊、窯址和其它礦業生產構築物、廢棄地、矸石堆、採石坑、典型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等。

礦產地質遺蹟

地質遺蹟是指與礦產形成有關的地質遺蹟,包括典型的含礦地層剖面、構造地質遺蹟、古生物遺蹟、地質地貌遺蹟、找礦標誌物及指示礦物、水體景觀以及具有科學研究意義的礦山動力地質現象(地裂縫、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遺蹟。礦產地質遺蹟反映了區域構造地質特徵及成礦地質背景,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中,由於內外地質作用而形成、發展並保存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遺產。它們對研究成礦規律、礦區環境治理、旅遊開發、地質礦產科學知識普及等都有重要意義。如林西組建組剖面屑岩段和泥灰岩段兩岩性段中,但礦化對圍岩並無明顯選擇性,而嚴格受構造控制、原生沉積構造、古生物化石遺存。

礦業活動遺蹟

礦業生產及生活活動遺存的器械、設備、工具、用具等。在古礦坑礦冶遺址內,遼寧省博物館試挖掘出土和採集了各類採礦石器約1500件,其中的1000多件是從4號古礦坑僅7米長的發掘區內出土的。如在5號爐址旁的灰土層中發現陶質獸首鼓風管1個。在4號爐址附近還出土7塊小陶范殘塊。在6號礦體附近表土層中發現過一個圓形殘破煉爐,局部生有綠色銅銹,底部殘缺[1]

規劃模式

採用「斑塊-廊道-基底」的規劃模式。以古銅礦遺址、生產礦山和小鎮為基底,保持建築順地形錯落式建造風格。以中軸線、貫穿古今的銅礦礦業為規劃廊道,以保護當地特色生物為生態廊道,將規劃景觀斑塊分為殘留斑塊、干擾斑塊、環境資源板塊、引入斑塊、再生斑塊[2]

視頻

林西大井國家礦山公園 相關視頻

林西大井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