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紓
林紓.jpg
琴南
畏廬、冷紅生、蠡叟、六橋補柳翁[1]:3、踐卓翁、長安賣畫翁、餐英居士[1]:3、射九[1]:3
出生 群玉
1852年11月8日
Template:QIN福建閩縣(今福州
逝世 1924年10月9日
Template:Country data 中華民國
職業 文學家,翻譯家,畫家
國籍 中國
代表作

《閩中新樂府》

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塊肉餘生錄》
配偶 劉瓊姿、楊道郁
父母 林國銓
陳蓉
兒女 林璐、林琮、林珪
受影響於 桐城派古文

林紓(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古文家,翻譯家

生平

林紓少孤家貧,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旁聽,感動過私塾教師。自言「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二千餘卷。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自言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並讚譽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修為。

林紓性情急躁,思想屬保守派,與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意見相左。其實林紓並不反對白話,他還寫過白話詩,他只是反對盡廢古文。林紓稱胡適是「左右校長而出」的「秦二世」。不過胡適對林紓的成績仍有正面的評價,《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的小說。古文裡很少有滑稽的風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長於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與《迦因小傳》等書。古文的應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周作人指出:「他介紹外國文學,雖然用了班、馬的古文,其努力與成績絕不在任何人之下。……老實說,我們幾乎都因了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引起一點對於外國文學的興味,我個人還曾經很模仿過他的譯文。」[2]亞瑟·威利評論說:「狄更斯……所有過度的經營、過分的誇張和不自禁的饒舌,(在林譯裡)都消失了。幽默仍在,不過被簡潔的文體改變了。狄更斯由於過度繁冗所損壞的每一地方,林紓都從容地、適當地補救過來。」[3]

琴南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只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後來他與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國的作品。林紓譯書的速度極快,他自己曾經形容「耳受手追,聲已筆止」,當然也有不少誤譯[4],評價毀譽參半[5],林紓自己也把責任推掉:「鄙人不審西文,但能筆達,即有訛錯,均出不知」[6]。甚至把許多極好的劇本,譯成了小說,鄭振鐸曾指出:「如莎士比亞的劇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紀》、《亨利第六》、《凱撒遺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譯得變成了另外一部書了。」[7] 林紓與魏易合作完成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1901年),他在書前的「例言」說:「是書開場、伏脈、接筍、結穴,處處均得古文家義法」。

林紓一生著譯甚豐,共譯小說超過213部[8][9],翻譯小說最多的是英國哈葛德的作品,其他還包括有莎士比亞、笛福、斯威夫特、蘭姆、史蒂文森、狄更斯、司各特、科南·道爾、歐文、雨果、大仲馬、小仲馬、巴爾扎克、伊索、易卜生、托爾斯泰等名家的作品。稿酬如潮,他的好友陳衍(石遺)戲稱他的書房是「造幣廠」。根據錢鍾書的觀察,在譯完《離恨天》(Paul et Virginie, 1913年)之前,林譯本十之七八都很出色,後期的譯筆逐漸退步,無甚趣味。

評價

翻譯家林語堂在其英文小說《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又譯作《瞬息京華》)的第十九章曾說,林氏是古閩一位舊式學者,本身並不懂英文,他所譯各書.乃是請一位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口頭講給他聽而寫成.他最厲害之處,乃在於用文言譯述西方長篇小說.他的譯文瑰奇縱橫,充分的發揮小說所應有的各種規模,這也是他為何得享盛名的原因.

參考來源

  1. 1.0 1.1 1.2 吳十洲. 民國人物綽號雜譚.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15-06244-3. 
  2. 《林琴南與羅振玉》,《語絲》周刊,1924年12月1日
  3. 曾錦漳著《林譯小說研究》,見1967年2月香港《新亞學報》第八卷第1期第412頁。
  4. 魯迅:《致增田涉》,《魯迅全集》第13卷第473頁,人民文學出版1981年出版。單德興從《海外軒渠錄》中發現林紓誤譯的情形是「無頁無之」,甚至是「無行無之」了。(〈翻譯‧介入‧顛覆:重估林紓的文學翻譯──以《海外軒渠錄》為例〉
  5. 茅盾形容林紓是「歪譯」:「口譯者將原文譯為口語,光景不免有多少歪曲,再由林氏將口語譯為文言,那就是第二次歪曲了。」但他又說:「自然也不是說林譯部部皆歪,林譯也有不但不很歪,而且很有風趣——甚至與原文的風趣有幾分近似的,例如《拊掌錄》中間幾篇。這一點我們既佩服又驚奇。」(茅盾:《直譯·順譯·歪譯》,見《文學》月刊第二卷第3期(1934年3月))。
  6. 西利亞郡主別傳·序》
  7. 鄭振鐸:《林琴南先生》,《小說月報》第一五卷一一號一九二四年一一月。樽本照雄發現林紓翻譯的是奎勒-庫奇(A.T.Quiller-Couch)《莎士比亞歷史劇故事集》(Historical tailers From Shakespeare)中的文章,不是林紓故意把劇本改成小說的。
  8. 鄭振鐸寫《林琴南先生》統計林譯小說「成書的共有156種;其中有132種是已經出版的,尚有14種則為原稿。還存於商務印書館未付印。」朱羲胄撰《春覺齋著述記》統計林譯作品共182種。阿英《晚清小說史》認為其翻譯小說,「計英國九十九部,一七九冊;美國二十部,二十七冊;法國三十三部,四十六冊;比利時一部,二冊;俄國七部,十冊;西班牙一部,二冊;挪威一部,一冊;希臘一部,一冊;瑞士二部,四冊;日本一部,一冊;未知國五部,六冊;共一七一部,二七○冊。還有未收集的短篇十五種」。譚正壁的《中國文學史大綱》估計林紓譯作「不久將超出200種以上」。馬泰來《林紓翻譯作品全目》認為「林譯作品今日可知者,凡一八四種,單行本一三七種,未刊二十三種,八種存稿本。」樽本照雄的《林紓冤罪事件簿》,第4頁則統計為213種。
  9. 有人把《布匿第二次戰紀》也視為「林譯小說」,馬泰來《林譯提要二十二則》考證此書實為牛津大學近代史皇家講座教授阿納樂德著《羅馬通史》之第三卷(文載1982年香港《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