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州,位於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東麓,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林州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16個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縣,1994年撤縣設市,由安陽市代管。截止2017年,戶籍人口11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50.49人。
林州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故鄉,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旅遊區是國家5A級風景區。林州市景色優美、名勝眾多,境內的林慮山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罕物奇,為世所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號稱八百里太行之魂,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更有千古之謎豬叫石、三伏酷暑結冰的冰冰背、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黃華流水顛倒顛的黃華山等自然奇觀。
林州是最美中國·人文(生態)旅遊目的地城市、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典範城市、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市、國際生態休閒示範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建築之鄉[1]、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化模範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等,是全國最大的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市)。2018中國幸福百縣。[2]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林州位於東經113°37′-114°51′,北緯35°40′-36°21′,地處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脈東麓,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匯處,東與安陽縣、鶴壁市鶴山區、淇濱區接壤,南與輝縣市、衛輝市為鄰,西與山西省平順縣、壺關縣毗連,北隔漳河與河北省涉縣相望。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76萬畝。市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市區海拔306.8米。截止2015年,全市總人口105.97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7.94人,是我國人口密度較高的縣級市之一,市區人口近30萬。林州市地理位置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望大海,西通晉陝,南依中原,北連京畿,乃南下北上、東進西達、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稱「金三角」,史書有「衛棄之而弱,晉有之而霸」的記載。
地質地貌
林州市境內多山,山地、丘陵占86%。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海拔最高處是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處位於五龍鎮東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區海拔306.8米。林州地處太行山東麓,屬於華北地震帶,境內斷層較多,大多屬於正斷層。最大的斷層位於林州盆地的西部並延長到北部,長35公里,斷層面傾向東,傾角50-80度,垂直斷距1000米。此外還有4處較大的斷層和眾多小斷層。林州大部廣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極易散失。在有隔水層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較深,開採相當困難。在太行山東麓,地表被強烈侵蝕,多陡崖、峽谷,造成了太行山與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懸崖峭壁的雄偉畫卷。
水文
林州市屬於半濕潤地區,境內的河流屬於雨水補給類型,水位變化深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的影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夏秋為豐水期,冬春為枯水期。全市屬海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條天然河流以及紅旗渠,水資源總量5.652億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過境水3.78億立方米,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0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556億立方米。
氣候
林州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林州年平均氣溫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時間2251.6小時,平均無霜期192天,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2.5℃。林州最大凍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積雪厚度180mm。全年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6.4%,靜風40.8%;夏季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5.3%,靜風39.6%。
資源
礦產資源
林州的礦藏有鐵、煤、白雲石、石英石、耐火粘土、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鐵、鈷、鎂、鉛、鈮、鉭、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大理岩、板石、硅石、鑄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灰石、水晶、鉀長石、磷、含鉀岩石、煤、耐火粘土、建築石料、磚瓦粘土、河沙、麥飯石等32種,其中20餘種已開發利用,其中鐵礦儲量3401萬噸,現保有儲量1000萬噸,煤儲量為1200萬噸,白雲石儲量為8300萬噸,石英石儲量12000萬噸,耐火粘土儲量2300萬噸,大理石、花崗岩遍布林慮山脈,其中花崗岩分紅、黑、花三個系列10多個品種,儲量約6億立方米。
農林牧資源
林州盛產小麥、玉米、穀子、紅薯、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油菜、芝麻等。境內山坡面積廣大,林果資源豐富,主要土特產品有柿子、柿餅、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蘋果、杏、梨、桃等。畜禽品種有牛、羊、豬、雞、兔、驢等。
林州山坡林間草地中生長有黨參、柴胡、元參、當歸、黃芩、元胡、遠志、板藍根、靈芝等800多種中藥材,其中黨參、全蟲、山楂、五加皮等中藥材盛產,常用藥材160多種,年收購量達2000多噸。林慮山主峰四方垴北部山谷中,有藥用植物92種,素有「太行天然藥物園」之稱。
人口
截止2017年,林州市戶籍人口11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50人。市區人口30萬,產業集聚區人口3萬。林州境內以漢族為主,流動人口含回族等少數民族以及韓國和越南人,其中東崗鎮有白族、苗族、布依族3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林州市為河南省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之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連續三十幾年一直位居河南省各縣(市)之首。改革開放30年來,林州市經濟快速發展。從經濟總量看,林州市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45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172.6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27倍,年均增長12.2%,比河南省、安陽市平均增速高出1個百分點。從人均生產總值看,林州市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86元上升到2007年的17377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20.5倍,年均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繼2004年突破1000美元大關後,2007年突破了2000美元,又實現了一個新的跨越。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看,由1978年的1544萬元上升到2007年的52266萬元,增長33倍,年均增長12.9%。財政保障能力的提升,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河南省縣域經濟社會綜合考評中,2005年、2007年連續兩屆進入20強縣(市)。
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88億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17.5%;人均生產總值完成49087元,突破7500美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長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6.9億元,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長29.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25億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998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08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35億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長20.7%。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從2006年的全省第20位躍升到第8位;姚村、陵陽、城郊、河順、橫水5個鄉鎮進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19.7億元,增長1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42億元,增長1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5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11222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172元,增長1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5.7億元,增長15.8%。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繼續位居全省前十強。 2012年10月15日,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正式發布《2012河南省百強鄉鎮評價報告》,姚村、陵陽、城郊、河順和橫水5個鄉鎮進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1.3億元,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為5.1:64.6:3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03億元,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3.2億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8億元,增長12.1%。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14190元,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1元,增長10%。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471.2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億元,增長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7億元,增長16.3%。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15197元,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7元,增長8.5 %。獲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先進縣(市),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
工業
2012年林州市工業總產值完成1075.6億元,增長16.5%;工業增加值完成253.7億元,增長15.4%。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機械鑄造、建材、輕工紡織、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六大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2年10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林州紅旗渠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河南省第8家被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縣域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尚屬首例。
2011年底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135.68億元,實現稅收5.6億元,完成出口額2.68億美元。先後榮獲省「先進產業集聚區」、「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區域」、「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示範區」、「汽車配件招商引資特色產業園」等稱號。當前,園區入駐企業210家。
201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1153億元,增長6.4%;工業增加值252億元,增長6.6%。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4億元,稅收9.4億元。科技水平不斷提高。863科技產業園成功升級為「省級科技孵化器」,註冊企業61家,入駐企業46家。新增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豐鋁電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光遠新材料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家。再次獲評「全國科普示範市」。順利加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成為「眾創」新基地。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成功引進10萬噸鋁工業型材、300萬部手機、450兆瓦光伏發電、100兆瓦風力發電等項目。全年共引進省外資金92億元、域外資金9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50萬美元。
農業
2014年糧食種植面積122.37萬畝,比上年增長0.7%。其中,夏糧種植面積51.32萬畝,增長1.6%;秋糧種植面積71.05萬畝,增長增長0.01%。棉花種植面積0.6萬畝,增長3.5%。油料種植面積4.87萬畝,與上年持平。糧食總產量達到36.97萬噸,比上年增長1.7%;棉花產量530噸,下降8.6%;油料產量0.47萬噸,增0.2%。肉類、禽蛋產量分別達到7.9萬噸、8.6萬噸,增長4.5%、25.8%。牛奶產量0.8萬噸,下降14.3%。
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完成投資1000萬元的紅旗渠南分乾渠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投資2276萬元解決了5.5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平方公里,新建、治漏庫塘50座,蟬聯全省農建「紅旗渠精神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糧食總產達到33.5萬噸。中藥材、優質小雜糧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3萬畝和6萬畝。投入畜牧發展資金2.2億元,新建、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21個。全年外出建築業從業人數16.7萬人,完成建安總產值116億元,創勞務純收入26.5億元。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54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開展順利,累計完成投資5.94億元,建築面積達47.6萬平方米。完成2000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新增農村沼氣用戶8140戶。新改建農村公路125.5公里。完成林業生態市建設任務11.9萬畝,成功創建「林業生態市」。
2013年4月,林州市創建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市)順利通過省質監局考核驗收,正式躋身「省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市)」行列。
2014年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23萬畝,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52萬畝,新增核桃種植面積4.2萬畝,完成優質小雜糧種植面積9萬畝。全年完成山區綠化面積11萬畝,森林圍城面積2.3萬畝。投入畜牧業發展資金3億元,新建擴建各類規模養殖場45個,牧業產值30.1億元。投資2.8億元,建成紅旗渠農業產業集聚區、梅平農業生態園等30個現代農業園區。水利建設深入推進。完成渠道節水改造60公里,完成小水庫除險加固10座,新建維修治漏庫塘30座。農村13.6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築產業加快發展。企業總數達到201家,全年回遷企業30家,全年完成建安總產值720億元,創勞務收入70億元,被確定為「全省唯一建築業發展綜合試點市」。
交通、旅遊、金融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公路貨運周轉量比上年增長10.2%。公路客運周轉量比上年增長9.6%。
2014年接待遊客527.4萬人次,增長8.2%;旅遊綜合收入11.3億元,增長10.45%。接待入境遊客10萬人次,增長70%。
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50.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89.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3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3.8%。
著名人物
傅說:商王武丁時賢相,原為奴隸,居住在林慮山中的王相岩做苦役,與武丁相見後武丁為其才智折服,拜為宰相,成就了武丁中興,這便是便是《孟子》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的來由。
郭巨:二十四孝郭巨埋子的主人公,姚村鎮人,今天林州四中校園內有郭巨墓。
杜喬:東漢名臣,安帝時,舉孝廉被司徒楊震徵聘為僚屬。不久升為南郡(治所在湖北江陵)太守,又轉任東海(郡治在郯,今山東郯城北)相,後入朝拜為侍中,進為太尉,位列三公。得罪梁冀,為其所害,死後,與李固俱被暴屍於洛陽城北,後代「世載弦直」。
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生於唐朝末年,大約卒於五代後唐(923-936)年間。五代山水名家,傳世作品有《匡廬圖》,《筆法記》,長期居住於林州洪谷山,為北派山水畫之祖。
邵雍:1011—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邵康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山村詠懷》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諡康節,上杆莊遂更名邵康。
孫占元:抗美援朝英雄,臨淇鎮三弓水村人(現更名為占元村)。1952年11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谷文昌:1915-1981年,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黨員。1950年,他隨解放軍南下至福建省東山島,生前曾任東山縣縣長、縣委書記。18集電視連續劇《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林州市石板岩鎮與福建省東山縣均建有谷文昌紀念館。
楊貴:紅旗渠總設計師、原河南林縣縣委書記,1954年5月,被任命為林縣縣委書記,率領林縣人民,歷經數載,修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1995年6月,離休。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職級為副部長級。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國家機關部長級醫療待遇。中共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
任羊成:紅旗渠勞模,1928年農曆臘月廿八日生,林州市任村鎮古城村人。1946年10月加入新民主主義共青團,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5歲在本村當兒童團長,青年時期參加民兵積極支援前線,參加解放河南湯陰縣的戰鬥。1950年擔任林縣任村區基幹民兵連長,後任農業初級社社長。1958年踴躍投身林縣的山區水利建設,在南谷洞水庫工地幹了3年,在紅旗渠工地幹了10年,為林縣水利事業奮鬥了整整13年,把自己一生中的大好年華貢獻給林縣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曹雙明:河南省林州人,上將軍銜,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12大代表,14屆中央委員。獲解放獎章。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1993年5月晉升為空軍上將軍銜。
李乾元: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黨內,曾任中共第1集團軍黨委副書記等職。
劉洋:中國第一位飛天的女宇航員,河南省林州市五龍鎮人,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劉洋與指令長景海鵬、航天員劉旺一起乘坐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2F遙九火箭準時發射進入太空,成為中國第一位飛天的女宇航員。
宋成元:林州市五龍鎮嶺後村衛生所醫生,2015年獲評「全國特別關注鄉村醫生」。
張鎖江: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綠色化學工程與技術」創新課題組組長。1994年於浙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北京化工大學做博士。1995年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與小島和夫教授合作開展研究,1997年受聘於日本三菱化學公司,2001作為「百人計劃」到過程所工作。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俊華: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0年9月出生於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鎮。2016年1月8日憑藉「燃煙煤氣選擇性催化脫硝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王用生:林州市原康鎮硯華台村人,1958年1月生,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全國人大代表。
風景名勝
綜述
林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境內的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物奇秀,為世所稱。現已形成了以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為龍頭,以黃華神苑、洪谷山、龍鳳山、萬泉湖、五龍洞為側翼的景區格局。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另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冰冰背、黃華流水顛倒顛等自然奇觀,有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更有被國際航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1996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林州並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現已形成以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為龍頭,以黃華神苑、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龍鳳山、萬泉湖、五龍洞為側冀的景區格局。紅旗渠的紅色旅遊與太行大峽谷綠色生態旅遊「紅」「綠」交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林慮山景區,以其「雄、奇、險、絕」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旅遊景區被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區。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觀奇物,為世所稱,內有天然公園王相岩,有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嚴寒桃花怒綻、三伏酷暑寒水結冰、千古之謎豬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觀。被國際航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兒競相來此大展雄姿。成功舉辦滑翔傘世界盃賽暨第一屆中國安陽林慮山國際滑翔傘公開賽和全國汽車越野賽。紅旗渠景區列入「全國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被命名為首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天平山景區創建成3A級旅遊區。石板岩鎮石板岩村、郭家莊村、高家台村被評為全省農家樂百村萬戶試點村。
截止2017年1月,林州共有5A級景區1家(紅旗渠·太行大峽谷),4A級景區1家(萬泉湖),3A級景區5家(黃華神苑、太行屋脊、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等國字號品牌24個。其中紅旗渠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紅色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慮山是國家地質公園,五龍洞是國家森林公園;萬泉湖淇淅河是國家濕地公園,另有國際滑翔基地等著名旅遊景區。
紅旗渠風景名勝區
紅旗渠風景區包括紅旗渠青年洞、絡絲潭、分水嶺等景區,位於林州市任村鎮,是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紅色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市場秩序最佳景區、國家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我最嚮往的黨史紀念地。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余。它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在極其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紅旗渠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紅旗渠工程不僅工程浩大,而且建築工藝高超,通水40年來,仍巍然屹立在太行山上,至今建築專家們還稱讚它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典範,成為林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太行大峽谷風景區
太行大峽谷地處林州市石板岩鎮境內,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1000米以上。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太行大峽谷景區四季景色各異,令人神往。
太行大峽谷景區由桃花谷風景區、王相岩風景區和太極山風景區組成,景區實行通票制。峽谷內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太行大峽谷景區交通便捷,接待設施完善,是休閒養生、滑翔攀岩、避暑度假、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景區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豁,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
紅旗渠紀念館
紅旗渠紀念館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布展面積4000平方米,展線總長515米,分別是老館的9.2倍、8.7倍和1.6倍。新館集圖片300張、實物1000件、展櫃15組、雕塑9組、燈箱5組、投影2組、場景4組、沙盤2組、真實山體塑型1290平方米、觸摸屏6組、電子簽名1組、振動平台1組、運用空間環境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燈光藝術、多媒體藝術、圖片藝術、場景模型藝術、影像藝術等八大手段來展示展覽。
2014年5月1日,紅旗渠紀念館新館開館。新館在老館西側,以紅色為基調,造型似靈動渠水。展廳由「序廳」「旱魔」「奇蹟」「豐碑」「夢想」「精神」六部分組成,用2000多件珍貴文物和聲、電、視頻,立體再現了當年10萬大軍戰太行的震撼場景。與老館相比,其展廳面積擴大了8倍,展示手段在原來圖片、文字、實物的基礎上融入多媒體、4D動感、空中懸浮、智能觸摸等現代表現形式。
黃華山風景區
黃華神苑是國家3A級旅遊區,位於林州市區西6公里處的林慮山主峰東側,山清水秀,雲蒸霞蔚,風光旖旎,煞是壯觀,集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匯古今奇觀於一山。有「黃華流水顛倒顛」、「懸流千尺進珠簾」、「酷暑藏冰冰冰洞」等七十二勝景。有戰國時期的趙國長城、黃華會館,東魏高歡避暑宮,隋代的覺仁院,宋代的王母祠、慈明院,明清時期的水簾亭、黃華中院、玉皇閣等建築群;有金代著名書畫家王庭筠在此隱居時創立的黃華書院及歷代著名詩賦碑碣七十餘通;有石塔群兩處和古樹名木多株。山頂瀑布飛掛,山谷干湖映輝,雲隱奇峰,水繞幽谷,享有「太行最秀林慮峰,林慮黃華更勝名」的讚譽。
萬泉湖風景區
萬泉湖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位於林州市臨淇鎮北部,是林州市主要風景名勝區,這裡有豫北最大的湧泉群--石門湧泉。據《重修林縣誌》載:「溪流何瀠洄,潭光何浩渺,潺潺萬瀑瀉,水石何粼粼......」。同是清邑人的李景雲遊覽萬全、石門諸景也傾吐「不必遊蹤遠,名山此乍逢」之讚嘆。的確歷史上「水貴如油」的林縣,有萬泉湖這一奇異水源,這一浩渺水面,恐不見其景者,難以信服,有大小泉眼百餘個,匯流成長4000餘米,寬100餘米,深20餘米的湖面,故稱萬泉湖。萬泉湖清泉涓流,碧波浩渺,山勢秀麗,綠樹成蔭,亭台樓榭錯落有致,遊覽小道貫穿其間。這裡有石門古寺,神龜探水、碧波亭、慕景椿、凌波棧道等許多景點。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是人們休閒、垂釣、游泳、划船等活動的水上娛樂場所,也是豫北有名的旅遊觀光勝地。萬泉湖清流如歌,山勢逶迤,植被蔥蘢,濕地風光得天獨厚,人文底蘊豐沛綿長。《詩經》中采自淇水的詩篇有44首。石門古寺、神龜探水,二龍戲珠、碧波亭、慕景椿、鴛鴦橋、凌波棧道等景觀星羅棋布,通幽曲徑迂迴其內,亭台樓榭錯落有致……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五龍鎮境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這裡地處太行山淇山脈東端,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525公頃,分「五龍洞、四道溝、雞冠山和驢馱溝四大景區。景區風山勢宏厚蒼勁,危岩壁立,怪石嶙峋;山坡植被茂密,樹木蔥鬱,林海茫茫;溶洞幽穴星羅棋布,山泉溪流通遍布山澗。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位於林州市石板岩鎮。起飛場位於太行大峽谷東側崖壁之上的東垴村南教場,海拔1280餘米,面積16000平方米,可容納進百名運動員同時起飛。降落場位於姚村鎮寨地村觀光大道南側。1992年,林州首次舉辦國際滑翔賽,此後每年舉辦兩次。被國際航協秘書長海勒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
王相岩風景區
王相岩景區東臨露水河,西依懸崖,左右兩側峭壁環繞,形成了一個閉合性極強的圍谷,與岩嶄展開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國古代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歷代名人雅士來此修身隱居。據載,商代國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故後人稱為王相岩。武丁是商朝第22個國王,少年時被父親小乙送往商都西部的林濾山和奴隸在一起勞作和生活,和奴隸傅說成為朋友。武丁覺得傅說很有雄才大略。武丁繼承王位後,拜傅說為宰相。傅說就任後,竭盡文韜武略之才能,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井然有序,使商王朝達到了空前發展,歷史上稱之為"武丁中興"。
洪谷山風景區
洪谷山位於林州市區西南13公里,沿谷有省級重點文物4處,縣級重點文物2處,名勝古蹟,相得益彰,是林慮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洪谷勝景,幽雅秀麗。北魏孝文帝、梁武帝、西魏廢帝、北齊文宣帝等均曾在此處詠經參禪。五代著名畫家荊浩於此隱居,號洪谷子,繪此地山水數萬幅,與弟子關仝共創全境山水畫派,為唐宋山水畫之冠,傳世作品為歷代帝王所收藏。洪谷山自然景色秀麗,山環水繞,群峰壁立,綠茵如蓋。中間一道深谷,長年溪流不斷。谷底有三級瀑布,山水斷跌而下,猶如一卷長紗。春季滿山黃華,流金溢彩;秋季霜打楓葉,一片火紅。洪谷山歷史悠久,古蹟璀璨。北齊文宣帝高洋建洪谷寺,先後有眾多僧人云游掛錫;北齊金燈寺石窟建在萬丈懸崖之上,白雲繚繞,神秘莫測;五代山水畫家荊浩及弟子關全在此買田數畝,躬耕自食,沐浴山光,成為山水畫開宗巨匠:明代知縣謝思聰在此開渠引水,創建林州最早水利工程——謝公渠。現(2008年)尚存。北魏摩岩石塔、千佛洞石窟、金燈寺石窟;唐代磚塔;明代謝公渠;清代謝公祠及各朝代碑刻等重要文物,其中有省級文物五處,市級文物二處。
柏尖山風景區
柏尖山風景區是林慮山風景名勝區六大景區之一,是國家3A級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2001年被林州市人民政府、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命名為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尖山屬於奧陶系碳酸鹽,位於原康鎮中部,景區以「境奇、景好、泉甜、廟古、文化深邃」著稱於世。清咸豐四年(1854年)重修柏尖山山寺碑記曰:「"林邑山也,四面皆山,其載名各邑志者,如人行山之金燈、黃華、洪谷指不勝屈,而柏尖山不與焉。柏尖山人行之山也,在惠廳泉西南,層巒聳翠,上出重霄疊嶂,浮雲下壓,諸嶺四周空闊,峭若呈瓶,遙指數於蒼煙白雲之外……」歷代縣誌都稱柏尖山為林慮山勝景之一。山峰峭壁中鑲嵌着一座古剎,名曰柏尖山寺。據清嘉慶三年碑文記載,柏尖山三奶奶廟「自包羲氏王天下即建此廟,柏山奶奶與泰山二仙奶奶相為姊妹」。包羲即伏羲。《中華全史》記載:「伏羲所都之地日宛丘,即今河南淮陽縣也。」這一廟宇多次修葺,才保存下來,特別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重修後,從山跟到寺址用青石壘砌了一道100米高的護崖牆壁,砌築了2.5米寬步雲台階,工程宏偉,扣人心弦。倒掛在崖間峽谷中的白皮古柏葉翠枝茂,柏尖山風光旖旎環境優美,地勢險峻,特別是秋天來臨漫山紅葉果實纍纍,一派奇景色彩,加上雲海奇觀,遊人至此宛如仙境,或題書或賦詩讚嘆不已,每年霜降前後均會舉辦柏尖山紅葉文化旅遊節,來此觀賞紅葉的遊客絡繹不絕。河南省旅遊協會副會長尤滋州1989年遊覽後作詩曰:「柏尖峰頂廟堂高,遠望群山如海濤;殿閣如在九天上,勝似齊魯蓬萊島。」北京大學教授陳傳康實地考察後為柏尖山題詞「神州初廟,太行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