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曾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曾文
出生 1939年12月7日
山東即墨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
知名於 對於中日佛教學術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知名作品中國佛教史
佛教的起源
神會語錄研究

楊曾文[1]

楊曾文(1939年- )漢族,山東省即墨縣人,佛教史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現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教授)。著有《中國佛教史》第一、二、三卷(合著)、《佛教的起源》、《神會語錄研究》、《日本佛教史》,及編校《敦煌新本六祖壇經》等書。楊氏治學勤奮,先後曾遊學日本美國等地。對於中日佛教學術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簡介

楊曾文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1939年12月7日生於山東省即墨縣,漢族。

1964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任佛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從事佛教歷史、特別是禪宗及日本佛教研究。

代表着《中國佛教史》、《日本佛教史》、《敦煌新本六祖壇經》、《神會和尚禪話錄》、《唐五代禪宗史》;譯著《日本佛教史綱》、《印度佛教史概說》;主編《日本近現代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當代佛教》、《佛教文化面面觀》、《中國佛教基礎知識》、 《佛教知識讀本》 。

生平

楊曾文教授長期致力於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 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以對不同流派佛學思想的剖析和史料文獻的考據、訂正見長。在研究印度早期佛教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北傳佛教的傳承流布的歷史,逐漸形成了以唯物史觀和辯證法闡釋中日韓三國佛教的理論體系。關於中國佛教史的總體看法,認為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曾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研究中應當把各個時代的佛教放到社會之中進行考察;一應聯繫當時政治經濟背景考察它與各個階級、階層的關係和影響;一應考察它在當時的思想文化方面與其他的文化形態的關聯,然後予以客觀地、科學地評述。對於日本佛教,認為佛教曾經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樑和紐帶。研究日本佛教歷史、宗派以及中日佛教的比較等問題,具有促進學科建設、推動對日本的國別研究以及加深對這一重要鄰國的認識,增進中日友誼的多重意義。

楊曾文教主要著作有《中國佛教史》(在日本有譯本出版,為主要執筆者之一)、《宗教詞典》(佛教、神道部分)、《佛教的起源》(在台灣出版)、《日本佛教史》、《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唐神會和尚禪話錄》等。主編並執筆了《佛教文化面面觀》、《當代佛教》、《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神道部分》、《中日文化交流事典》(佛教分科主編)、《日本近現代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大系·宗教卷》(在中國、日本同時出版)、《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等。譯著有《日本佛教史綱》、《印度佛教史概說》等。主要論文有《"六祖壇經"諸本的演變和惠能的禪法思想入《中國淨土宗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鴉摩羅什的諸法實象論》、《論北傳漢語系佛教的形成及其特色》等70餘篇。譯文有《關於唐代的寺田》、《密宗的三教觀--以(原人論)為中心》等20餘篇。

學術講座

《中國禪宗的興起及其主要特色》

人物年表

1939年12月7日生,山東即墨市人。

1953年-1959年,就讀於北京第26中學

1959年-196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

1964年9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工作。

1979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2年1月-4月,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外國招聘學者"。

1985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教授)、佛教研究室主任。

1985年9月-12日,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1988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1年4月,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學者"。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招聘教授"。

1997年10月-12月,日本駒澤大學研究員。

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2003 年 4 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 圖像 =

主要著作

專著 《中國佛教史》 1 - 3 卷,共着, 1100 千字,中國社科出版社,1982 、1985 、1988 年;

《佛教的起源》, 90 千字,台灣佛光出版社, 1991 年;

《日本佛教史》, 520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唐五代禪宗史》, 500 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 年;

《佛教知識讀本》, 8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

《中國佛教史論》, 273 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年。

主編並參加撰寫 《佛教文化面面觀》,190 千字,齊魯書社, 1989 年;

《當代佛教》, 322 千字,東方出版社,1993 年;

《日本近現代佛教史》, 366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年;

《中國佛教基礎知識》, 23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年;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與日本源了圓合編,275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年;

《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與日本鐮田茂雄合編,400 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

佛教與歷史文化》,與方廣錩合編, 58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年。

辭書編寫

《宗教詞典》佛教部分及神道教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 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的神道教詞條,大百科出版社, 1988 年;

《中日文化交流事典》副主編,其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部分"主編並撰寫詞條,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校編附研究

《敦煌新本六祖壇經》, 231 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壇經》, 255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

《神會和尚禪話錄》, 169 千字,中華書局, 1996 年;

臨濟錄》, 158 千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摺疊翻譯 《日本佛教史綱》,原著者日本村上專精, 247 千字,商務印書館, 1981 年;

《印度佛教史概說》,與姚長壽合譯, 114 千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9 年。

(六)論文

所獲榮譽

1993年12月,主編的《佛教文化面面觀》(《宗教文化通俗叢書》之一)獲第一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1996年與日本源了圓共同主編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獲亞洲太平洋出版協會96學術類圖書金獎;

1999年5月,在日本東京獲日本東洋哲學研究所頒發的"東洋哲學學術獎";

2002年9月,《唐五代禪宗史》獲第四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年10月,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優秀作者獎。 | 圖像 =

人物評價

楊曾文教授治學態度嚴謹,作風沉穩紮實。始終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主張為文當有益於社會,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為祖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作為博士生導師對學生歷來要求"輕名利而重信諾",安貧樂道,踏實做人;在學問上則要求不落前人案日,鼓勵學生髮奮創新,硅步登高。自受聘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批中青年循士生導師以來,身體力行,並重身教、言教,傳道、授業解惑逾12年,深得同道好評與全體弟子們的敬重。

楊曾文教授以研究中國佛教為主,重點為唐宋時期的禪宗研究。同時兼及日本、朝鮮佛教史上相關問題。主要承擔的重點科研項目為"唐、五代撣宗史"。另外,還作為中方組織者,主持着歷時12年的"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參與"五台山佛教研究中心"、"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楊曾文教授以研究中國佛教為主,重點為唐宋時期的禪宗研究。同時兼及日本、朝鮮佛教史上相關問題。主要承擔的重點科研項目為"唐、五代撣宗史"。另外,還作為中方組織者,主持着歷時12年的"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參與"五台山佛教研究中心"、"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佛教智慧—楊曾文教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