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再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再雯也稱筱白玉霜(1922年一1967年12月21日)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白派傳人,是20世紀50、60年代的評劇泰斗和領頭羊。曾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委員,中國評劇院藝委會主任。一九五零年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上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由於「四人幫」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時年45歲。

人物生平

小白玉霜,評劇旦行女演員。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東,5歲隨父親從天津逃荒到北京,父母親養不起她,就把她賣給了著名評劇演員、白派創始人白玉霜做養女,評劇新白派創始人。白玉霜請了天津有名的評劇彩旦李文質【有的版本稱為李文祉】做她的啟蒙老師。李文質講究演唱技巧,板、字、氣、腔都很有功夫。再雯聰明好學,刻苦用心,打下了堅實的唱功基礎[1]。後來,再雯隨同白玉霜演出,在藝術上又受到很深的薰陶,逐步掌握了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繼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風格。14歲登台演戲,在她16歲那年,白玉霜不辭而別,戲班為了維持生計,讓她接替母親擔任主演,掛出了「小白玉霜」的牌子。她的演出,意外地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幾年之後,白玉霜在北京病故,小白玉霜正式挑起了母親的班子。在京津一帶享有盛名。她是陽秋、玉海、新中華等評劇團的創始人。

個人作品

她的代表劇目古裝戲有:《朱痕記》、《鬧嚴府》、《杜十娘》、《秦香蓮》、《桃花庵》、《玉堂春》、《臨江驛》、《打狗勸夫》、《勸愛寶》、《珍珠衫》、《紅娘》、《小借年》等。建國初期主演的革命現代戲《兄妹開荒》、《農民淚》、《九尾狐》、《千年冰河開了凍》、《小女婿》、《羅漢錢》等。一九五三年中國評劇團建團後,排了《秦香蓮》一劇,她塑造的秦香蓮形象是她表演藝術走向成熟的標誌。一九五六年《秦香蓮》拍成電影,她獲得金質獎章,蜚聲海內。

外。六十年代後,塑造了《金沙江畔》中的金秀,《苦菜花》中的母親,《朱痕記》中的趙錦棠,《鬧嚴府》中的嚴蘭貞,《李雙雙》中的李雙雙等。

藝術特色

小白玉霜音色純正,音域寬廣,她的行腔柔潤平穩,深沉流暢,演唱圓潤雋永、低回婉轉,講究節奏的變 化及快慢、輕重的對比,形成了韻味醇厚、樸素大方的演唱特色。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傳神,表演風格輕淡素雅,細膩含蓄,不浮不泛。無論是演唱技巧的運用,還是唱腔的設計安排,她都能從刻畫人物出發,細膩而真切地表達人物感情,樹立好人物的音樂形象。

小白玉霜的藝術在解放後日趨成熟,洋溢着新時代的清新氣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國營劇團,在藝術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斷創新。在演出劇目上,她一直堅持古裝戲和現代戲同時並舉。她在傳統戲裡扮演過許多古代婦女角色,如《朱痕記》中趙錦棠、《鬧嚴府》中的嚴蘭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等這些性格鮮明、形象各異的舞台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蓮》,在表演上吸收並借鑑京劇梆子曲藝等兄弟劇種的長處,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在電影《秦香蓮》的拍攝過程中,她尊重導演對劇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猶豫地剃掉自己的雙眉,卸裝後蒙着頭紗回家。此事以後被傳為戲劇界的佳話。小白玉霜在演出現代戲方面,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從解放後到「文革」前的17年裡,她參加演出的現代戲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農民淚》、《千年冰河開了凍》、《金沙江畔》、《李雙雙》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風采各異、性格生動的新婦女藝術形象。特別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楊香草,堪稱膾炙人口,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評劇白派藝術提高和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67年12月21日,由於「四人幫」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時年45歲。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後並無子女。 小白玉霜老師作為50、60年代的評劇泰斗和領頭羊,沒有嫡傳弟子,但她的唱腔卻廣為流傳。

劉萍被稱為是「小白玉霜的弟子,白派傳人[2]。小白玉霜受迫害致死後,劉萍以受過小白老師指點而作為白派弟子進行培養,而且因為全國白派弟子幾乎接近於零,所以她才能嶄露頭角,成為「新星」。

評劇白派是由白玉霜創立於三十年代,發揚光大的卻是白玉霜的傳人,養女小白玉霜

視頻

李再雯 相關視頻

秦香蓮
評劇《小借年》小白玉霜 喜採蓮1955年錄音 王冠麗配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