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卡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卡姆淵源於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波斯—阿拉伯音樂文化的影響。「木卡姆」,為阿拉伯語,意為規範、聚會等意,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木卡姆」主要意思為「古典音樂」。木卡姆,被稱為維吾爾民族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組成部分;它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種語言和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絢麗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木卡姆」的產生

早在維吾爾族祖先從事漁獵、畜牧生活時期就產生了在曠野、山間、草地即興抒發感情的歌曲,後來經不斷融和、衍變,到公元12世紀,發展形成了「博亞萬」組曲,這就是「木卡姆」的雛形。「木卡姆」 正式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是與一位偉大的維吾爾族女性——阿曼尼薩(公元1533-1567年)密不可分的。1547年,酷愛音樂和詩歌的阿曼尼莎,成為以新疆莎車為首都的葉爾羌汗國的王后[1]。她召集大量樂師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規模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統化和規範化,並改掉了原「木卡姆」歌詞中難懂的阿拉伯語外來語詞彙、古維吾爾語詞彙和陳舊的宮廷詩詞,同時還創作了「依西萊提安庫孜」這一新木卡姆。從而整理出結構完整、體系嚴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的全新「木卡姆」。 19世紀,這套「木卡姆」被逐步精縮為十二部套曲,每部套曲約演奏兩個小時。這被濃縮後的「木卡姆」,定名為「十二木卡姆」,但無文字紀錄。

「木卡姆」的分布及傳承

今天,木卡姆分布地區很廣,種類繁多。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種類來說,在世界上,新疆維吾爾族的木卡姆種類最多,有一系列帶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長期以來,十二木卡姆是師徒相傳,口傳心授。這種傳承形式,在歲月風塵的蕩滌下,極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體系太龐大,詞意太深奧,曲牌太綿長,完整死記硬背下來非常困難,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瀕臨滅絕。為了搶救這瀕於失傳的音樂瑰寶,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樂家萬桐書劉熾等音樂家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組」開始了艱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樂家們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能完整演唱者、維吾爾族著名老藝人吐爾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鋼絲錄音機錄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內容。用了將近6年時間,才將曲譜、歌詞整理完畢。經過整理和編輯,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2]》:包括古典敘誦歌曲、民間敘事組歌、舞曲、即興樂曲340餘首。

新時期,新疆繼續加大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紀八十年代相繼成立了自治區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同時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等書籍和光盤。1996年,新疆藝術學院成立了木卡姆表演藝術班。

視頻

木卡姆 相關視頻

【世界遺產】新疆維吾爾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_選段[2013年文化部春晚]

參考文獻

  1. 獨具感染力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第一星座網, 2015-5-22
  2.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24CD,豆瓣, 201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