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偶奇遇記 (童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偶奇遇記》,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子。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該作品於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編為動畫電影,後分別於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1]

創作背景

卡洛·科洛迪(1826~1890年),19世紀意大利著名作家。原名卡洛·洛倫齊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納地區一個叫科洛迪的小鎮的廚師家庭,他的筆名便是由這個小鎮的名稱而來。在教會學校畢業後,開始給地方報紙寫稿,積極參加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並參加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戰爭。解放後,他回到托斯卡納,從事詞典編纂和喜劇舞台監督工作,並任地方官員。

1881年7月起,科洛迪以科洛迪為筆名,在《兒童日報》上連載了一段木頭被雕刻成木偶後發生的神奇故事,原題為《一個木偶的故事》。背景設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地區,結尾時主人公被兩個強盜吊到一棵大橡樹的樹枝上,「氣都喘不上來……昏過去了」。科洛迪原想到此結束,停止連載。然而,儘管主人公皮諾喬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但畢竟是個天真無邪的可愛孩子,不過頭腦比較簡單,自制力比較差,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此,讓主人公吊死是不符合小讀者心愿的。小讀者們讀了他的故事後,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寄往報社編輯部的信件堆積如山。

科洛迪創作《一個木偶的故事》等童話原是為了還債,得知讀者如此喜愛他的這篇作品,科洛迪萬分高興。在《世界日報》社社長費爾南多·馬爾蒂尼的建議下,他將故事從第16章寫到36章,改變了故事的結局,使匹諾曹歷經磨難後,終於從木偶變成一個「聰明伶俐、很精神的小男孩」這一今天我們熟悉的情節。書名也改為《木偶奇遇記》,還配了畫家恩里科·曼德扎蒂的插圖62幅。大概連科洛迪自己都沒有想到,他一不小心,竟創作出了一部偉大的童書。從初版之日起,《木偶奇遇記》就成了意大利兒童喜愛的童話。如今它作為一本暢銷書,為世界各地的兒童和成人傳閱,還被改編為其他藝術形式。多年來,隨着不斷的改寫和改編,《木偶奇遇記》的有趣故事已經以多種藝術形式深入世界兒童和成人們的心中。

內容

《木偶奇遇記》[2]敘述老人皮帕諾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在木偶戲班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受狐狸的欺騙,金幣被搶走。進了監獄......出獄後,又因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現在我就會和爸爸住在一起過着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裡給別人當看門狗了。」夜裡,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又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又被引誘到玩兒國,在瘋狂的玩了五個月之後,變成一頭又懶又蠢的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成功的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並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子。

價值

《木偶奇遇記》創造了意大利兒童文學史上第一個成功的長篇童話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雖然不乏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從不曾擁有廣受歡迎的長篇童話及其長篇童話形象。在19世紀,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品中普遍貫穿着一種道德規範思想。強調的是訓示和教育。正面兒童形象始終是兒童文學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則一反常態,大膽啟用有缺點的孩子作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點的孩子取代所謂有教養的孩子,這不啻(chì)是意大利兒童文學史上的一次革命。《木偶奇遇記》在意大利行銷過至少260個版本,英文的版本則至少有115種之多。意大利人認為,《木偶奇遇記》與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談》一樣,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3]

視頻

木偶奇遇記 (童話) 相關視頻

童話劇《木偶奇遇記》
經典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

參考文獻

  1. 迪士尼經典動漫《木偶奇遇記》真人版敲定,搜狐 , 2018-10-30
  2. 木偶奇遇記故事,瑞文網, 2018-2-23
  3. 不一樣的木偶 ,新浪博客,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