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朝治藏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朝治藏歷史是指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於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關,於北京建立清朝前這期間內與西藏的關係史。

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置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歷史具體時間始於洪武五年(1372年)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受封,終於崇禎三年(1630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隻等十五人入朝班貢,歷200餘年。有明一代,元朝扶持的薩迦政權勢力逐漸衰微,噶舉派的帕木竹巴政權大體掌握了藏中的政治大權,後期格魯派勢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斷坐大,西藏內部各宗派勢力競相發展而鮮有明朝參與。明朝治藏政策常被當代中國學者概括為「多封眾建、因俗以治」[1]

背景

明朝朝野所繪地圖常將西藏畫在明朝之外。據明朝官修《大明一統志》圖敘:「天命統一華夷,幅員之廣,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極八表,靡不來庭,而疆理之制,則以京畿府州直隸六部,天下分為十三布政司,...以統諸府州縣,而都司、衛所則錯置於其間,以為防禦。...而邊陲之地,都司、衛所及宣慰、招討、宣撫、安撫等司,與夫四夷受官封、執臣禮者,皆以次具載於志焉。」文中「西極流沙」的流沙河是明朝與西藏的界河。該書卷八十九將西藏(書中稱「西蕃」)列為朝貢、封官的「外夷」(在「華夷」之分中並非「華夏」),不設行政性質的布政司,而設軍事性質的都司、宣慰司及招討司。利瑪竇獻給明神宗的世界地圖經多次重繪,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由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出資刊行,稱為《坤輿萬國全圖》。圖中「西番」與「朵甘思」的顏色與大明不同,表明屬於不同國家。17世紀初《王泮題識輿地圖朝鮮摹繪增補本》是明朝地圖,西藏(包括安多、康區)不劃入疆域。《三才圖會》中收錄的《山海輿地全圖》是世界地圖,將「西番」列為「大明國」之外的國家。當時歐洲人所繪中國或亞洲地圖也將西藏畫在中國之外。如荷蘭彼得·凡·德爾於1680年出版與法國首席皇家地理學家紀堯姆‧德利爾於1700年及1706年出版的地圖。

清朝開始有些地圖把西藏畫入中國。據清朝征服西藏後官修《明史·志第十六》記載,明朝疆域「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文中「西據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時期的史籍中對青藏高原及當地土著的慣稱。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1369年,朱元璋派遣官員持詔諭前往西藏,着令各部歸順明朝。詔書說到朱元璋「命將率師,悉平海內。臣民推戴為天下主,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爾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國一統,恐尚未聞,故茲詔示」。同年,明太祖還派遣陝西丞宣布政司的官員許允德前往藏地進行第二次詔諭,「令各族酋長舉故官,至京授職」。

1370年,明朝軍隊攻取洮、岷等州,並進克元朝的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脫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遂降明。元順帝病歿,在此情勢下原先忠於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領陸續歸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襲封主鎮西武靖王卜納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奧魯赤的五世孫)攜帶元朝頒發的印信,率吐蕃諸部首領到南京向明朝納款,表示歸順。明朝收繳了元朝授予他們的印信,分別授予他們為河州衛指揮同知、靖南衛指揮同知,並准予其子孫世襲。屬下官吏也授千戶、所鎮撫等職。1372年,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帶領六十多人赴南京朝見明太祖,表示歸降[2]。喃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封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玉印一顆。他還先後兩次向明朝舉薦故元的藏族舊官一百多人,皆被授予各級官職。

1373年正月,當時控制烏思藏大部分地區的帕木竹巴第悉(帕竹政權首領的稱號)釋迦堅贊(即《明太祖實錄》所記的「故元灌頂國師章陽沙加」)在被明太祖封他為灌頂國師後,遣使入朝,貢以佛像、佛書、舍利。在此之後,藏族地方的大小僧俗首領,也紛紛來到首都南京請封,明朝一律授給他們以新的官職和封號。如指揮同知、僉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帥、招討、萬戶等職,以及國師等封號。對於新封的藏人僧俗首領,明太祖要求他們「自今為官者,務遵朝廷之法,撫安一方;為僧者,務敦化導之誠,率民為善,以共樂太平」。

視頻

明朝治藏歷史 相關視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經過數代至明英宗,進入了鼎盛時期!
朱元璋稱帝秘史!用16年時間建立明朝,成就大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