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秋即事·百歲浮生一夢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秋即事·百歲浮生一夢中》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他的詩同散文一樣,語言平易流暢,風格簡雅古淡。他還有一些寫景抒情的短詩,卻筆調清麗,饒有風韻。如《村行》[1]描繪了山村黃昏的動人情景和詩人的感觸。他還善於向民歌吸取思想藝術營養。如《畲田詞》:"鼓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亂雲。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洋溢着勞動者的樂觀感情,饒有民歌清新活潑的風味。

他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生平事跡與懷抱,能揮灑自如,暢所欲言,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風氣[2]。林逋盛讚他:"縱橫吾宋是黃州。"胡仔也說:"國初沿襲五代之餘,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

新秋即事·百歲浮生一夢中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3]

文學主張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較高者,他在詩、文兩方面的創作都較為突出,促進了宋初詩風、文風的變革。宋初詩派林立,但主要是"白體"、"西崑體[4]"、"晚唐體"三家。王禹偁屬"白體"。

古文: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後來的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5]開闢了道路,因此頗受後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壇上沿襲唐末五代頹靡纖麗文風。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寫於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於詩味。

詩歌: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誇張,但宋初詩風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6]。然而,王禹偁的詩風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

視頻

新秋即事·百歲浮生一夢中 相關視頻

清明 宋·王禹偁 古詩微電影 詩詞鑑賞 垕德載物
小火星唱《清明》(王禹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