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疆烈士陵園 |
中文名稱;新疆 新疆烈士陵園 地理位置;新疆烏魯木齊市 占地面積;500餘畝 紀念建築物;陳潭秋烈士雕像 |
新疆烈士陵園初建於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等烈士遺體的安葬地。在中國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因此新疆烈士陵園被選在燕兒崖的山坳下。
序言介紹
新疆烈士陵園,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燕兒窩風景區,占地700餘畝,主要紀念建築物包括:大祭壇、小祭壇、陳潭秋烈士雕像、烈士事跡陳列館、紀念新疆和平解放群雕等。1986年10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5年被確定為"中國紅色旅遊100個經典景區"之一。 [1]
陵園占地500餘畝,陵園後面河流階地的土丘上綠樹蔥籠。園中松柏長青。墓地前是一個花崗石廣場,莊嚴肅穆,陵園內植有桃、杏、蘋果等果樹數千株,葡萄上百墩,還修建了涼亭、休息室、攝影室。
園內南側設有烈士事跡陳列室。陵園已成為供人們憑弔、遊覽和參觀學習的場所。大門屏風上鐫董必武的"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題字。每年清明前後,成千上萬人相繼來此祭掃、憑弔並游山覽景。
烈士事跡
陳潭秋(1896-1943),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劉伯承等7人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1921年創辦湖北人民通訊社,任社長。次年7月與董必武一起代表湖北參加中共一大回漢後先後任中共武漢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負責人,1923年2月發動與領導了武漢各工團學生組織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鬥爭。先後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執行委員,糧食人民委員。中央紅軍長征時,留任中央蘇區分局委員,領導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8月,與陳雲等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留駐共產國際工作。1939年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1942年9月17日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在監獄中堅貞不屈,次年9月27日遭殺害。由於消息隔絕,在中共七大上仍被選為中央委員。
林路基,1933年在上海求學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春,經團組織同意,他去日本留學。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東京支部書記。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林基路毅然回國參加抗日戰爭,1937年10月初到達延安,進入中央黨校第十二班學習。1938年2月,林基路受黨派遣到新疆工作,先後任新疆學院教務長、阿克蘇專區教育局長、庫車縣縣長、烏什縣縣長等職。1942年9月,反動軍閥盛世才將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黨員逮捕入獄。敵人對林基路等共產黨員嚴刑逼供,林基路等堅貞不屈,在獄中建立黨的秘密組織,繼續同敵人進行堅決鬥爭,表現出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和崇高氣節。林基路在著名的《囚徒歌》中表達了對革命的忠貞和堅定的信念:"堅定信念,貞守立場!擲我們的頭顱,奠築自由的金字塔;灑我們的鮮血,染成紅旗,萬載飄揚!"1943年9月27日,林基路與陳潭秋、毛澤民等共產黨員英勇就義,為中國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鬥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7歲。
喬國楨少時曾先後就讀於佳縣單級師範班、山西汾陽銘義中學、榆林陝西省立第六中學。1924年,入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學習。受共產黨員李子洲等的影響,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因積極開展學生愛國運動被學校開除。1925年,入國民二軍當兵,任班長、排長,擔任中共黨小組組長、黨支部幹事。1926年5月,南下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秋,回陝西,在三原、富平等縣深入發動和組織農民,開展農民革命鬥爭,被譽為"農運大王"。曾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農民部渭北區辦事處負責人、三原縣武字區農民協會主席。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兼任華縣高塘民團軍事教練,組織農民武裝,到洛南縣中共特支負責宣傳和農軍工作。1928年5月,參加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中隊長、中隊中共黨支部書記。起義失敗後,赴河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先後任中共井陘縣委書記、唐山市委委員兼職工運動委會書記、順直省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領導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1929年底,相繼任中共天津紗廠區區委書記、天津市赤色工會書記。曾6次被捕入獄,倍受折磨,仍堅貞不屈。在獄中先後擔任中共黨支部組織委員、書記,與彭真等組織過兩次絕食鬥爭,反抗國民黨的壓迫,獲得勝利。1935年7月26日,跳窗越獄成功。後在北平等地進行秘密鬥爭。1938年夏,赴蘇聯診治疾病。1940年10月,在身體尚未痊癒情況下要求回國參加抗戰。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工作。1942年,與陳潭秋,毛澤民等被軟禁。1943年,又被投入監獄,受到非人的折磨,舊病復發,仍堅持與敵人進行鬥爭。根據多次坐牢經驗,奮力寫下萬餘字的意見稿,秘密在同志間傳閱,使之成為監獄鬥爭的原則、對策和辦法。由於反動派的迫害,疾病加重,1945年7月31日,在新疆國民黨監獄病逝。1946年8月6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延安為他和其他新疆死難烈士召開了追悼大會。1952年,中共陝西省委決定將原佳縣圖書館改名為"國楨圖書館",以志紀念。1956年,新疆人民政府將他的遺體安葬在烏魯木齊烈士陵園。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