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章取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斷章取義 |
duàn zhāng qǔ yì |
近義詞 :望文生義 反義詞 :照本宣科 體 裁 :成語 釋 義 :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
斷章取義,漢語成語,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1]
辨析
截引《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以表達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顧原詩的意思。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後來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談話中的某一句,而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的原意。
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相關成語:大仁大義、孤恩負義、山窮水斷、斷脰決腹、斷金零粉、斷雨殘雲、三皇五帝、力挽狂瀾、塞翁失馬、龐然大物、捉襟見肘、[[無動於衷]
示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唐 張鷟 《遊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朱子語類》卷九四:「舉《易》一句者,特斷章取義以解上文。」
清 沉德潛 《<古詩源>例言》:「《詩》之為用甚廣。 范宣 討貳,爰賦《摽梅》; 宗國 無鳩,乃歌《圻父》:斷章取義,原無達詁也。」
《紅樓夢·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斷章取義,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3]
典故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4]
典源
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崔杼和慶封合謀殺了齊莊公,改立杵臼為君,史稱齊景公。齊景公封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
莊公有兩個忠誠的衛士,一個叫盧蒲癸,一個叫王何,在莊公遇害後都逃往國外。盧蒲癸在出逃前囑咐弟弟盧蒲嫳說:「我出逃後,你要設法取得崔杼和慶封的信任,在適當的時機叫我回國,到時為莊公報仇。」
盧蒲癸走後,盧蒲嫳不負所囑,當上了慶封的家臣。他很快發現,慶封名為左相卻毫無實權,便利用崔杼幾個兒子爭奪繼承權的矛盾,殺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縊身亡。從此,大權便全落到慶封手裡。
慶封感激盧蒲嫳,對他十分寵信。不久,慶封迷戀上了一個女子,把國政全部交給兒子慶舍。盧蒲嫳極力勸說慶封,要他召回盧蒲癸,慶封答應了他。盧蒲癸終於回國,做了慶舍的侍衛。盧蒲癸勇猛過人,又故意奉承慶舍,很得慶舍的賞識,慶舍把自己的女兒慶姜嫁給了他。不久,盧蒲癸又說服慶舍召回王何,和他一起當侍衛。從此,盧蒲癸和王何加緊秘密活動,聯絡對慶氏不滿的人,準備誅滅慶氏,為莊公報仇。
盧蒲癸的妻子慶姜見丈夫行動詭秘,問他在幹些什麼。盧蒲癸便把準備殺滅慶氏,為莊公報仇的事說了。慶姜很識大義,表示願意幫助丈夫完成這一義舉。
慶姜說到做到。盧蒲癸選在慶封出獵的那一天行動,慶姜說服父親隨同齊景公一起到太廟行祭禮,以便盧蒲癸等下手。舉行祭禮時,盧蒲癸和王何突然執戈猛刺慶舍,慶舍垂死掙扎,用酒壺砸死了王何,盧蒲癸又領兵殺盡慶氏餘黨。慶封在出獵途中得到這個消息,帶着出獵的士兵回來攻城,但城中防守嚴密,無法攻克,他只得逃到魯國去了。
事後,有人問盧蒲癸說:「慶氏和盧氏都是姜氏的後裔,你怎麼會娶同宗的慶姜為妻呢?」
盧蒲癸回答說:「慶舍不避同宗,要把女兒嫁給我,我為什麼要避開呢?就像有人對《詩經》斷章取義,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我也只取我所想要的,管什麼同宗不同宗呢?」
「斷章取義」這一成語是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寓意
原指只截取《詩經》中的某一篇章的詩句來錶帶自己的意見,而不顧及所引詩篇的原意或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後來比喻徵引別人的文章,言論時,只取與自己意見相合的部分。
外文翻譯
英語 unscrupulously quote out of context;garbled quotation;distort
參考文獻
- ↑ 斷章取義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8]
- ↑ 斷章取義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回復:斷章取義漢語 快速查詢。新華字典 康熙字典...
- ↑ 斷章取義的出處及用法 - 成語詞典 - 詞典網 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回復:斷章取義成語 查詢: 相關成語...
- ↑ 斷章取義的故事_典故_成語詞典網 斷章取義,出自《左傳 •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崔杼(zhù)和慶封合謀殺了齊莊公,改立杵臼為君,史稱齊景公。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