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數字多功能影音光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數字多功能影音光盤英語:Digital Versatile Disc,縮寫DVD)是一種光盤存儲媒體,通常用來播放標清(標準解晰度)的電影,高清音質音樂與大容量存儲數據用途。DVD與CD藍光光盤(Blu-ray Disc)的外觀極為相似,直徑有80mm、120mm規格等。

歷史發展

在1990年代早期,有兩種高容量光盤標準正在研究階段;一個是多媒體光盤(MMCD),支持者是飛利浦索尼。另一個是超高密度光盤(Super High Density Disc),支持者是東芝時代華納松下電器日立三菱電機先鋒、湯姆遜和JVC。IBM則出面希望合併兩個標準,以免1980年代VHS和BETAMAX的標準之戰又再出現。後來由於電腦界業者(包括微軟英特爾公司等廠商)堅持他們僅支持一種統一的規格,兩大陣營於是將標準合併成為DVD,並於1995年推出[1]

DVD原是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光盤)的首字母縮略字,因初推出時大多廠商只針對視頻方面的宣傳及推出產品,而且當時的電腦產業對高容量的存儲媒體沒有太大需求。後因定位更改,於1995年規格正式確立時,重新定義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字多用途光盤),但舊稱的Digital Video Disc也有人繼續沿用。現在一般都只以「DVD」作為其稱呼。

儘管比DVD容量更大的BD問世十多年,而且年前出現UHD BD比早期BD有更高清晰度,但至今DVD仍然是主力的一線錄播影片的媒體,而DVD沒有像VCD在一問世便落後的問題。主要因為大屏幕的電腦和電視機在使用上的不便而未完全普及,而且BD要直接和在其問世前便在使用的高清電視競爭,使觀眾可能觀看電視台播放相似質量的同一節目,以及DVD價格不高而仍然擁有相當市場,也方便做一些電視台不重播或網絡難有片源的舊節目的市販媒體。

用途

和CD不同,DVD於一開始已設計為多用途光盤。原始的DVD規格共有五種子規格:

  • DVD-ROM:用作存儲電腦數據
  • DVD-Video:用作存儲影像
  • DVD-Audio:用作存儲音樂
  • DVD-R:只可寫入一次刻錄碟片
  • DVD-RAM:可重複寫入刻錄碟片[2]

這些標準存儲的內容雖然不同,目錄和文件排列架構也不同,但除了DVD-RAM外,它們的基層結構是一樣的。即是說,DVD-Video或DVD-Audio都只是DVD-ROM的應用特例,將DVD-Video或DVD-Audio放入電腦的DVD驅動器中都可看到裡面的數據以文件的方式存儲著(但未必能播放)。

視頻

數字多功能影音光盤 相關視頻

光盤是怎樣記錄信息的?看到光盤被放大的瞬間,明白了!

參考文獻

  1. DVD機是如何發明的?,360個人圖書館,2014-4-9
  2. 多媒體信息的光存儲,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