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敢國神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敢國神社

圖片來自kankomie

敢國神社(あえくにじんじゃ)是一座位於日本三重縣伊賀市府中村 (三重県)的神社社格式內大社伊賀國一宮國幣中社別表神社,祭神是大彥命,日本遺産「忍者之鄉 伊賀和甲賀-追求真正的忍者-」(忍びの里 伊賀・甲賀-リアル忍者を求めて-)的組成部分之一。社藏的三十六歌仙匾額在2005年3月17日獲指定為三重縣指定文化財一覽,同樣是社藏的兩個湯釜和石造燈籠則分別在1958年11月22日和2004年2月26日獲指定為伊賀市有形文化財[1][2]

歷史

根據神社官方記載,敢國神社創建於齊明天皇4年(685年)[3]。按《正倉院文書》中的「小治田藤麻呂解 (公文書)天平20年11月19日(748年12月13日)條記載,外從六位下的敢朝臣安麻呂是阿拜郡的郡司,其中「外」是指其籍貫位於畿內以外的地方,本居宣長在《古事記傳》中以《續日本紀》中裳咋臣船主的請願中提到「與伊賀國敢朝臣為同祖」為理據,主張阿閇氏的籍貫是阿拜,阿閇氏原本為,在天武天皇13年(684年)由於壬申之亂時的功績而獲賜姓朝臣,帶豪族的大多以其根據地作為氏 (日本)(敢、阿閇和阿拜在日語中的發音均是「あえ」或「あへ」)。

貞觀8年(866年),按《東南院文書》中的「伊賀國阿閇福子施入狀」記載,阿閇福子將阿拜郡和山田郡的土地寄進至東大寺,另外根據《東南院文書》中的「伊賀國阿拜郡郡司解」天祿2年5月22日(971年6月17日)條記載,聯名的郡判中負責人、國司代官、國目代和郡司等均是阿閇臣

按《新撰姓氏錄》和《日本書紀》記載,由於阿閇氏的祖先是大彥命,因此《特選神名牒》認為由於其子孫集中於當地,所以便順理成章地把祖先大彥命稱作敢國津神來供奉[4]

按《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嘉祥3年6月4日(850年7月16日)條記載,神社以「伊賀國津神」的名義與伊豆國富賀神社和伊賀國佐佐神社等獲賜從五位下的神階[5],另一方面按《日本三代實錄》貞觀6年10月15日(864年11月17日)條記載,原本是正六位上的「安部神」獲升至從五位下,對此森川櫻男認為安部神雖然同樣與阿閇臣有關,不過實際上是菅原神社 (伊賀市)的御旅所安部神社,與此同時同書的貞觀9年10月5日(867年11月4日)條則記載「伊賀國從五位下敢國津神」與飛驒國從五位下水無神、荏名神社、槻本神社、大津神社 (飛驒市)、荒城神社、栗原神社 (高山市)、阿多由太神社和高田神社 (飛驒市)等一同升至從五位上,貞觀15年9月27日(873年10月22日)條則記載道「伊賀國從五位上敢國津大社神」升至正五位下,其後按《日本紀略寬平3年4月28日(891年6月8日)條記載,神社再升至正五位上。

在《延喜式神名帳》中,神社則是式內大社,其後按《神社由緒書》記載,神社在延長年間(923年至931年)又得到朝廷協助修建社殿,按《神社覈録》引述《直指抄》記載,神社在安和2年8月3日(969年9月17日)升至正一位,不過另一方面《日本歷史地名大系》指按《南朝編年記略》記載,神社則是在曆應4年(1341年)4月獲南朝授予正一位,神主友勝則是從五位,不過沒有確實的證據。

關於神社的一宮記述雖然見於《大日本國一宮記》,不過按《諸國一宮神名帳》和《源平盛衰記》記載,則分別稱作南宮社和南宮大菩薩[6][7],實際上根據根津美術館館藏的《伊賀國封米返抄案》和《東大寺文書》「成恆名封米返抄案」記載,早於保安2年(1121)12月便有關於南宮的記述,《永萬文書》中的永萬元年(1165年)6月的「神祇官諸社諸年貢注文」也有記載南宮社的名稱,而按成書於室町時代末期的《大日本國一宮記》以及文龜3年(1503年)的《延喜式神名帳頭註》記載,神社號稱南宮。

此外,神社不但是伊賀國一宮,也被稱為伊賀國總社。另一方面,在神社以南於200至400米處,原有一被稱大石明神的大岩或黑岩,《三國地誌》的作者藤堂元甫推測該處過去是神社的祭祀場地,大場磐雄在1938年前往考察後,主張該處曾經作為磐座來進行祭祀,而早在永祿11年3月15日(1568年4月12日)晚上見證大石明神(大石戶,現在境內的大石社)正遷宮的吉田兼右在《吉田家日次記》中提到大石明神在敢國神社勸請諏訪神社前是一宮的起源。

進入南北朝時代後,後村上天皇也曾經行幸此地,並且停留數天進行參拜,期間又曾經加增神社的寺社領。天正9年(1581年)9月,天正伊賀之亂爆發,按《信長公記》記載,由於神社以北的喜春城館是地侍的據點,因此神社的社殿等均悉數遭到縱火,織田信長在同年10月10日(11月6日)戰事結束後登上當時稱為國見山的南宮山確認情況。本能寺之變後,伊賀地侍再次蜂起,戰亂卻導致御神體散失,其中一件輾轉流落至山城國伏見(現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一帶),其後才由島原村(現伊賀市島原)的地侍水口佐右衛門成功入手,並且歸還至神社,水口家藏有元和6年1月24日(1620年2月27日)時對於此事的感謝狀,自此神社在每逢有一宮的祭事時均特設水口席予水口家。

文祿2年(1593年),當時仍處於荒廢狀態的神社最先由曾經在飯道寺修行,豬田村的山伏小天狗清藏替社殿上樑慶長14年(1609年),藤堂高虎在入主伊賀後,以神社作為上野城鬼門鎮守而進行重建,在同年12月16日(1610年1月10日)完成本殿的上樑,其後又興建鐘撞堂,按《三國地誌》記載在慶長16年9月12日(1611年10月17日),加判奉行和郡代聯署希望得到伊賀國眾人協助重建,慶長17年(1612年),神社獲寄進1074,而當時的神主則分別是東氏、南氏和中西氏。

明治4年5月14日(1871年7月1日),根據太政官佈告和太政官達第235號「官社以下定額・神官職制等規則」,神社成為國幣中社[8]。1934年,神社的本殿和玉垣由於遭到風害而進行修繕,在1937年11月完工,並且實施了遷宮。1946年2月,神社在官制廢止後不久,變成神社本廳別表神社

祭神

神社現在的主祭神是保祐交通安全和健康長壽的大彥命,也是敢氏、阿閇氏、阿倍氏和伊賀居民的祖神,配神分別是保祐醫藥、酒造、生意興隆和漁穫豐收,有惠比壽稱號的少彥名命以及保祐採礦、冶金和機械工業等近代產業的金山比咩命,其中少彥名命也是秦氏信奉的神明,本來少彥名命供奉在南宮山山頂上,後來才合祀至敢國神社,而原本供奉少彥名命的舊址則從南宮大社勸請了金山比咩命,並且推測因此得名為南宮山,而南宮山則視作為神社的神體山。其後,在貞元2年(977年)的某天,金山比咩命的社殿突然猛烈搖動,搖動停止後社殿前的御神木出現了蟲蛀的文字,寫有「與阿倍久爾神同殿」,當時接到神官通知的伊香守高則馬上向知會主家藤原兼家,並且按照神明的意思進行合祀。

另一方面,神社最初的祭神是敢國津神,顧名思義就是阿拜郡一帶的國津神,然而由於敢國津神並未見於《日本書紀》或《古事記》,因此在中世後,大致分為將其當成為金山比咩命或再加上少彥名命兩種說法,例如《大日本國一宮記》以及《延喜式神名帳頭註》便採用前者,《永閑伊賀名所記》則採取後者。過去甲賀三郎 (伝説)也曾經是祭神之一,不過度會延經在正德3年(1713年)於《神名帳考証》中指出神社的祭神是大彥命後,宮司根據此說法在1874年向教部省提出以大彥命來取代甲賀三郎作為主祭神,並且在左右分別設配神少彥名命和金山比咩命。

影片

【パワースポット旅#130】敢國神社/三重県伊賀市

參考文獻

  1. 市指定・登録文化財一覧表 (PDF). 伊賀市. 2020-04-01 [2021-05-21] (日語). 
  2. 敢國神社. 伊賀上野觀光協會. [2021-05-21] (日語). 
  3. 敢國神社について. 敢國神社. [2021-05-17] (日語). 
  4. 教部省教部省 (編). 伊賀國. 特選神名牒. 特選神名牒特選神名牒. 內務省藏版 (磯部甲陽堂). 1925-10-01: 154–155. Template:NCID (日語). 
  5. 敢国神社(伊賀国阿拝郡). 國學院大學. 2007-01-27 [2021-05-17] (日語). 
  6. 敢國神社 (PDF). 古事類苑.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2021-05-17] (日語). 
  7. 諸国一宮神名帳. 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2021-05-17] (日語). 
  8. 太政官. 法令全書. 法令全書法令全書 明治4年 (內閣官報局). 1888-10-20: 187、191. Template:NCID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