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穆麟德:Halhūn be jailara gurung,太清:Halhvn-be Jailara Gurung)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遺產時使用的登錄名稱(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其中的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概述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是指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宮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傳佛教寺廟形式修建的寺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117:52E 40:59N),承德市中心區以北。避暑山莊從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規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賜名為「避暑山莊」,並題寫「避暑山莊」匾額。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費時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並在山莊外周邊修建了包括「外八廟」[1]在內的許多寺廟。
清朝前期許多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裡處理。清朝皇帝夏季到避暑山莊避暑時,通常是每年農曆四、五月份來,九、十月份返回北京。因此,避暑山莊就成了北京以外第二個政治中心,連同周圍寺廟又是接見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處理民族關係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對安撫和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構成了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風格迥異,山莊內樸素淡雅,周圍寺廟金碧輝煌。正是由於存在眾多歷史和文化遺產,使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個名勝風景區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之一。1994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意義
避暑山莊繼承中國古典園林傳統造園思想,藉助於自然地勢,融合南北造園藝術[2]。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形成密切相關的整體,是清代皇帝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舉措。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與皇家寺廟完美融合的典型範例。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無論是從建築學、造園藝術還是政治、經濟上都有廣泛的意義,這也是使得其成為世界遺產之一的重要因素。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着中國帝制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蹟。
視頻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承德外八廟簡介,欣欣旅遊網
- ↑ 人文自然合璧的避暑山莊: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中國文明網,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