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坐落在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內,現由避暑山莊正宮區、松鶴齋、萬壑松風三組建築組成。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同為我國清朝歷史三大博物館[1]。館內現設有部室12個,包括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財務科、展覽部、宣教部、安全保衛部、文物保管部、旅遊管理科、維修隊、文物管理科、資料研究室、開放部。避暑山莊博物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於世,館藏文物以清宮宮廷御用珍寶為主,計有宮廷藝術品3萬餘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500家博物館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是中國清代宮廷歷史博物館。在河北省承德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避暑山莊內。這裡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慶三代帝後駐蹕熱河,處理軍政,禮儀宴饗,政余讀書,起居遊樂的主要區域。占地 5.6萬餘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 1.3萬多平方米,庫房1300平方米。

館舍簡介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

發展歷史

避暑山莊博物館的前身是1949年2月籌建的熱河省古物保管所和1956年組建的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同年辟正宮「澹泊敬誠」、「四知書屋」兩殿堂和月色江聲島的瑩心堂為展室,對遊人開放。該館兼有地誌博物館性質。館內除保存細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物外,還收藏有歷代歷史、民族、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2]。1994年,避暑山莊博物館被評為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一。同年又作為避暑山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專題展覽

該館在中軸主體古建築復原和配殿專題展覽的原則指導下,設計有《澹泊敬誠》、《四知書屋》、《煙波致爽》、《延熏山館》、《樂壽堂》、《慈禧生活》 、《萬壑松風》、《浮片玉》8個史跡復原陳列。另開闢有《避暑山莊與外八廟由來》、《山莊概況》、 《秋武備》、《八旗制度》、《承德碑刻》、《清代工藝品》、《宮廷戲曲藝術》 、《帝後御容》和《宮廷陶瓷、髹漆、琺瑯、玻璃、轎輿、掛屏、金銀銅錫器和精木家具》等項專題展覽,再現了清帝在塞外的生活畫面。 避暑山莊博物館藏品豐富,各類文物數以萬計,其中國家珍貴文物數百件,開放了各種專館和陳列館,有清代帝後御用陶瓷館,琺瑯館,鐘錶館,掛屏館,武備館,玻璃器皿館,織繡館、繪畫館等。專題展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清宮秘史,清宮習俗,慈禧生活展覽以及澹泊敬誠,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慈禧起居等復原陳列。

該館在中軸主體古建築復原和配殿專題展覽的原則指導下,設計有《澹泊敬誠》、《四知書屋》、《煙波致爽》、《延熏山館》、《樂壽堂》、《慈禧生活》、《萬壑松風》、《浮片玉》8個史跡復原陳列。另開闢有《避暑山莊與外八廟由來》、《山莊概況》、《秋獮武備》、《八旗制度》、《承德碑刻》、《清代工藝品》、《宮廷戲曲藝術》、《帝後御容》和《宮廷陶瓷、髹漆、琺瑯、玻璃、轎輿、掛屏、金銀銅錫器和精木家具》等項專題展覽,再現了清帝在塞外的生活畫面。

該館曾組織《五帝一後生活用品》巡迴展覽,在全國17個大中城市展出。

場館特色

當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發現承德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祥地--北方,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選定在這裡建行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在此大興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宮,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並建好山莊的圍牆。雍正朝代暫停修建。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繼續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形成界牆內約占地564公頃,其規模壯觀,是別具一格的皇家園林,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古代園林建築傑作。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宮殿區位於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湖泊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州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着名的熱河泉。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裡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館藏文物

館內珍藏、陳列文物3萬件,重要碑刻21通,歷史典籍、圖書資料28400餘部冊,還保存了乾隆55年(1791)清高宗弘曆親躬修撰文字的石鼓10墩。

豆綠地粉彩開光轎瓶

高2l. 6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6.6厘米。方口外撇,長頸.頸兩側設紅釉描金夔龍耳,腹部為扁方形體,略呈圓形.連體仿木托紅釉描金底足。頸部繪蝙蝠、盤長、磬等紋飾,寓意為多福多壽,吉祥如意。腹部中央用金線圍出白釉開光,開光外繪粉彩花卉紋飾,開光內用墨彩楷體書乾隆御題詩一首:依然膽縋式.卻異汝官珍。動挈路搴秀,靜懸屋盎春。制惟日趨巧,道不易還淳。紅紫隨時閱.何曾着點塵。下繪「乾」白紋、「隆」朱紋印璽。器底繪朱彩「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書款。

金地粉彩開光葫蘆式轎瓶

高19.7厘米,口徑3.4厘米.底徑6.2厘米。器形呈半器的葫蘆造型.唇口,圈足,上下腹部均有開光,器內壁及底施綠釉,器外壁周身為金地,口沿飾如意頭紋,器身開光四周為粉彩纏枝花卉紋,足部飾蕉葉紋。上腹部白釉開光內繪粉彩牡丹紋飾下腹部白釉開光內用墨彩楷體書乾隆御題詩一首:無礙風塵遠路,載將齊魯芳春。本是大邑雅制,卻為武帳嘉賓。宿雨朝煙輿潤,山花野卉常新.每具過不留意,似解無能所因。下繪「乾」白紋、「隆」朱紋寶璽。底書紅彩「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書橫款。

黃地粉彩瓜棱式轎瓶

高20.6厘米,口徑8.3厘米.底徑7.2厘米。器形呈瓜棱形,花口,束頸,圓腹,圈足。口沿外撇,上施紅釉,頸兩側設金彩鏤空夔龍耳,腹部中央用金線勾出花瓣形白釉開光,開光四周飾黃地粉彩「萬花錦」圖案,開光內用墨彩書乾隆御題詩一首:水亭簾卷芰荷風,香錦堆波點點紅。一幅生綃誰為展,不知身在畫圖中。下繪朱紋「乾隆宸翰」,白紋「惟精唯一」篆體御印。底足描金,內繪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篆書款。

紅地粉彩開光轎瓶

高19.4厘米.口徑5.3厘米,底徑6.1厘米。撇口,束頸,圓腹.圈足。頸部浮雕兩條夔龍.夔龍中間施白釉為地.用墨彩書「乾隆御題」四字一行篆書豎款,頸兩側設青綠釉夔鳳耳。腹部中央用金線勾山白釉開光,開光外施胭脂紅釉為地,細雕卷草紋,(這種用尖硬器在器物上刻劃出紋飾的上藝,北方稱為「軋道」。)其上繪粉彩纏枝蓮紋;開光內用墨彩行體書乾隆御題詩《詠掛瓶》 :靜歷黃圖紫塞,飽參秋卉春葩。貯就常看不謝,簪處偏宜半斜。豈慮勾蜂引蝶,只疑浥露蒸霞。文殊昨示妙諦,紛雨優缽羅花。下繪朱紋「乾隆宸翰」、白紋「惟精唯一」篆體御印。器內壁及器底均綠釉,雇繪青花「乾隆年制」陰字一行篆書款。此濤記載干《御製詩二集》卷十六「庚午(三)」.為乾隆十五年陰曆二月下旬,乾隆皇帝西巡五台山回京適中所作。詩中表達了他觀轎瓶,看春葩拜菩薩,沐浴着吉祥迴鑾時的愉快心情。

汝釉竹節轎瓶

高12.2厘米.口徑7.1厘米.底徑7.4厘米。整個器形呈竹節型,器外壁施汝釉.釉上淺繪紋飾:五隻紅色蝙蝠在紅彩祥雲中展翅翱翔。之上用墨彩隸體書乾隆御題詩《詠掛瓶》,詩中吟道:「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隨行供嘯詠.沿路擷芳華。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簌度帷紗。」後跋「乾隆御題」.下繪「乾」白紋、「隆」 朱紋方形寶璽。這首詩作於乾隆八年(1743年),當時,乾隆皇帝33歲,第一次東巡井滴練部隊,這首詩道出了他一路輕車駿馬,意氣風發。器身左側雕靈芝、竹葉,右側飾竹節、靈芝。底書青花「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書款。

黃地粉彩開光詩文轎瓶

高21.3厘米.口徑5.5厘米.底徑5.6厘米。方口,束頸.方腹,連體仿木托底足。口沿外撇,頸兩側飾藍釉夔龍耳,腹部中央用金線勾出白釉開光,開光四周及頸部均飾黃地粉彩纏枝壽桃、花卉紋飾。開光內用墨彩纂體書乾隆御題詩一首:蘅皋掇菁藻,氊室伴清嘉。卻喜多風韻.偏宜對月華.紛披紅艷多。掩映綠叢斜。遠似文軒側,微吟倚碧紗。下繪「乾」白紋、「隆」朱紋寶璽。底座為醬釉描金,內繪金彩「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書橫款。

乾隆皇帝以《詠掛瓶》為題,大約共作了七首詩.大多押「嘉、華、斜、紗」之韻,這首詩和上面所提到的《詠掛瓶》詩:「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隨行供嘯詠,沿路擷芳華。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簌度帷妙。』即是。

視頻

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 相關視頻

掌門人訪談—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博物館
承德避暑山莊: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