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斯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9月14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4日) |
列夫·托洛茨基(或譯托洛斯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年-1940年),蘇聯共產黨領袖,革命家、軍事家、政治理論家、作家。
原名列夫·達維多維奇·布隆施泰因,1879年生於沙俄赫爾松省(屬於烏克蘭)亞諾夫卡村一個猶太富農家庭。在敖德薩與工業城市尼古拉耶夫受中等教育,因參加革命活動於1898年1月被捕。在等待沙俄法庭判決的兩年時間內,被關押在布特爾監獄,並舉行了由拉比主持的按猶太宗教儀式進行的婚禮,與年長7歲的亞歷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婭結婚。婚後索科洛夫斯卡婭跟隨萊布·勃朗施坦去了伊爾庫茨克省的流放地,1901年、1902年長女、次女出生。
1902年夏天,列夫·布隆施泰因離開妻子與兩個女兒,使用敖德薩一個叫「托洛茨基」獄友的護照逃離流放地。他的兩個幼女後來由在故鄉亞諾夫卡村生活富裕的祖父、祖母撫養長大。托洛茨基在薩馬拉、基輔、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等地從事革命活動,並給《火星報》撰稿。1902年年底去巴黎從事爭取俄國僑民活動,並在英國倫敦加入了由普列漢諾夫、列寧、馬爾托夫主持的《火星報》編輯部。1903年托洛茨基在巴黎結識了歐洲大銀行家日沃托夫斯基的女兒納塔麗婭·謝多娃。不久二人在巴黎結婚成為終身伴侶,在1906年與1908年生了兩個兒子。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代表身份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後不久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為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兩個派別時,托洛茨基是孟什維克成員,並積極參加為馬爾托夫主持領導的新《火星報》撰稿,稱列寧為「馬克西米利安·列寧」、批評列寧的路線是「雅各賓主義」。1904年9月托洛茨基宣布脫離與俄國自由派結盟的孟什維克。從此直到1917年托洛茨基一直是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之外的中間派。
1905年一得知沙俄即將爆發革命消息,托洛茨基立即於二月潛回,先在基輔,很快來到彼得堡從事報紙新聞工作推動革命形勢發展,後以揚努夫斯基的化名當選為彼得堡工人蘇維埃副主席,蘇維埃主席被捕後,11月26日到12月3日當選為蘇維埃主席。12月3日被捕,1906年被判終身流放。
1907年1月托洛茨基逃亡倫敦,開始了十年國外生涯。這時期托洛茨基的演講和文章在設計革命運動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上都同列寧進行論戰。1913年托洛茨基在寫給孟什維克領袖齊赫澤的信中這樣寫道「目前列寧主義的大廈整個建築在謊言和偽證之上,包含着自身腐敗的有毒因素」「列寧是俄國工人運動中一切落後現象的職業得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托洛茨基站在反戰的國際主義一邊,但反對列寧的「變現代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主張,反對列寧提出的退出第二國際成立第三國際的主張。1916年9月,托洛茨基被法國政府驅逐,年底抵達美國,加入在紐約由布哈林主辦的俄語報紙《新世界報》編輯部。
二月革命的消息傳來後,1917年3月27日,托洛茨基離美回國,但被加拿大的英國當局扣留了一個月,後俄國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外交部長米留可夫要求英國政府釋放托洛茨基。回國後,參加「區聯派」。
之後由於公開表示支持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的主張而被臨時政府逮捕入獄,入獄期間區聯派加入布爾什維克,托洛茨基以第三高票當選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少列寧兩票)、之後又當選布爾什維克第一屆政治局委員,出獄後當選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歷任外交人民委員、軍事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鐵道人民委員,在內戰中組織、領導紅軍與白軍作戰,對內戰勝利和蘇聯反抗美國、英國、法國等十四國武裝干涉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內戰和武裝干涉結束後,托洛茨基與布爾什維克中央組織策劃了對波蘭的侵略,結果在華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敗。在列寧病重和逝世期間,托洛茨基遭到了其他政治局委員的共同反對而逐漸失勢;至1927年,因為他極力反對斯大林的獨裁政策,主張世界革命而被開除出蘇聯共產黨,後被流放、驅逐。先後流亡土耳其、法國、挪威和墨西哥。1938年,他在墨西哥與支持者創建了第四國際,即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與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對抗,但其在流亡期間仍不斷為斯大林對他國的侵略進行辯護。1940年,他在墨西哥被拉蒙·麥卡德殺害。
著有《不斷革命》、《俄國革命史》、《文學與革命》、《他們的道德與我們的道德》、《我的生平》等。其中以《俄國革命史》最為出名。
《先知三部曲》是研究托洛茨基生平與思想最權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