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區聯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區聯派
圖片來自ltn

區聯派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 中的一個獨立派別,融合了孟什維克國際派分子、從布爾什維克分裂出去的「前進派」成員和布爾什維克調和派組成的左翼組織。存在於1913年至1917年8月。 名稱含義是「社會民主黨人跨區聯合組織」。政治立場處於孟什維克布爾什維克之間。

與布爾什維克合併

1917年4月至6月,大批反戰的社會民主黨人從歐洲回國,區聯派是他們首選加入的組織。包括托洛茨基越飛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烏里茨基達維德·鮑里索維奇·梁贊諾夫、弗拉基米羅夫、沃洛達爾斯基、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加拉罕德米特里·扎哈羅維奇·曼努伊爾斯基。這使得區聯派從聖彼得堡的普通工人政治組織轉變為著名知識分子主導的政治派別。這時候由於托洛茨基完全贊同列寧的《四月提綱》,區聯派與布爾什維克的政治觀點一致,僅有組織上的差別。 但索科利尼科夫安東諾夫-奧弗申柯等人回國後直接加入了布爾什維克。

1917年8月8日至16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第六次代表大會,接納了區聯派(約4000人)併入布爾什維克。「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期間,『區聯派』聲明,他們在一切方面贊同布爾什維克,並請求接受他們入黨。大會滿足了他們的請求,指望他們將來能成為真正的布爾什維克。有些『區聯派』分子,如盧那察爾斯基烏里茨基等,後來真正成了布爾什維克。至於托洛茨基及其某些親密朋友,正如後來所證明的,他們入黨不是為了進行有益於黨的工作,而是為了動搖黨和從內部炸毀黨。」

歷史

1912年1月18日在布拉格舉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屆全俄會議,黨內占據多數派地位的布爾什維克在列寧領導下驅逐了孟什維克。孟什維克的追隨者托洛茨基領導崩得和高加索、拉脫維亞等地其他族裔的派別於1912年8月25日至9月2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宣布列寧的行動非法,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沒收地主土地的口號和策略。由於其內部分裂,無中央機構,只建立一個組織委員會,即「八月同盟」。在1914年2月自行瓦解。

1913年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第二國際由於各黨持民族主義立場而趨於分崩離析。俄國國內的三名黨員Konstantin Yurenev|康斯坦丁·尤列涅夫、諾沃謝羅夫(Novosyolov,布爾什維克)和阿達莫維奇(Adamovich,布爾什維克,女性)以及一個孟什維克、國家杜馬議員葉戈羅夫於1913年11月成立區聯派,在聖彼得堡活動。至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已經有近千名工人成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護國派退出或被開除,區聯派的國際主義反戰立場,引起了沙俄秘密警察的警惕,把區聯派定性為「從布爾什維克分裂出來的分支」、「布爾什維克中反對列寧的那部分人」,其成員60%來自布爾什維克,剩下40%為工人出身的孟什維克。1914年底大逮捕後,僅剩下300餘人。1915年2月的大逮捕後,僅有60-80名成員沒有被羈押。此後,區聯派從一個聖彼得堡的鬆散的普通工人社團轉為當地的工人地下秘密組織。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時,有400-500個成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