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州慈雲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惠州慈雲圖書館英語:Huizhou Ciyun Library,或作:Huizhou Tsz Wan Library,前稱「惠州市圖書館」)是一間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的公共圖書館,前身為1931年成立的私立豐湖圖書館及1886年成立的豐湖書藏。該館現時的館舍位於惠州市惠城區三新南路15號,於2004年9月30日啟用,由惠州市人民政府與香港慈雲閣董事局共同出資建設。

該館現時為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下屬的正科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的國家一級圖書館。截至2018年底,該館有874743冊紙質藏書及636982冊電子書,當中包含約10萬冊期刊合訂本及2萬餘冊古籍。

沿革

豐湖書藏、私立豐湖圖書館時期

慈雲圖書館的前身應追溯至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建立的「豐湖書藏」[1]。該年,時任豐湖書院山長的梁鼎芬認為書院當時以四書五經為主體的藏書不敷應用,遂寫「捐書啟事」以號召惠州當地民眾捐書。梁後來又寫《豐湖書藏四約》求助於天下,並規定所捐之書籍不受版本、數量及書院是否已藏的限制,允許捐贈者在書中「刻印爵里、蓋印姓氏」,及承諾向其開具收條。此舉得到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大力支持,梁鼎芬亦很快收穫四萬六千餘冊來自各地的書籍。梁隨後在書院西側「建樓三楹」,用於收藏這些書籍,稱「豐湖書藏」,是為中國最早的校園圖書館之一。而為了妥善管理書籍,梁鼎芬僱請專人管理書藏,又將《豐湖書藏四約》用於書藏管理。《四約》是清朝條目最多、內容最詳細的藏書規章,亦被認為是近代圖書館理念、制度的體現。

民國初期,惠州遭受猛烈的炮火轟擊,書藏亦在戰火中遭受嚴重損失。1921年,當地人士將剩餘藏書轉移至小西門義倉(位於今惠州九小附近)保管。1931年春,在李岱青、黃樹棠張友仁等地方名士倡議之下,私立豐湖圖書館成立,並由黃樹棠任館長,建館舍於中山公園梌山原育嬰堂舊址,並向公眾開放。該館的圖書是由小西門義倉內藏書轉移而來。

1948年,圖書館進行擴建,具體為在原建築前後各加建一棟磚木結構瓦房。至惠州解放之前,私立豐湖圖書館共有藏書10035冊。

軍占時期

1949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惠州後,惠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社教接管組接管了私立豐湖圖書館,但駐軍在當時占領了大部分館舍。1950年6月,惠州鎮人民政府將私立豐湖圖書館改制為東江豐湖圖書館,並在平湖門建立新館舍,為兩層磚木結構樓房,是為惠州的第一個公共圖書館。1951年5月,東江豐湖圖書館更名為東江人民圖書館,隸屬於東江專區專員公署文教科。

1953年5月15日,圖書館再改名為惠陽縣圖書館。同年,圖書館開始提供書籍外借服務。1958年,惠陽縣圖書館被劃給縣級惠州市,並更名為惠州市圖書館。同年,因修繕需要,圖書館暫時遷至百花洲。此外,圖書館又在中山紀念堂、橋東第三辦事處及數間遠離圖書館的學校設置閱覽點。

1959年下半年,時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陶鑄電令駐惠州部隊撤出原豐湖私立圖書館館舍,並將其歸還至地方政府,圖書館軍占時期由此結束。

惠州市圖書館時期

1960年11月,惠州市圖書館回遷至原私立豐湖圖書館館址。該年,圖書館擁有60444冊藏書,每年購書經費為人民幣1萬元。「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占領館舍,設「紅衛兵惠州學生總部」。1968年下半年之後,圖書館幹部、職工被分別下放至五七幹校及工廠,圖書館停止開放。紅衛兵占領期間,圖書館遭到嚴重破壞,累計有古字畫兩千餘幅、唱片數千張及各類圖書一萬餘冊被偷、被毀。1972年以後,圖書館逐漸恢復開放。1979年,原國家文化部下撥人民幣3萬元至惠州市圖書館,用於古籍圖書保護。1984年,圖書館北面舊樓被鑑定為危樓。之後,該樓被拆除,改建為占地1100平方米的四層園林式樓房。1987年,該館首次對職工進行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考核,最終有7人獲評中、初級職稱。至該年年底,圖書館有藏書204954冊。

1988年6月1日,圖書館轉隸惠州市文化局。1989年5月28日,惠州市圖書館參與全國首屆圖書館宣傳周活動,此後每年舉辦一次該活動。1995年,該館籌集人民幣15萬元,用於搶救遭蟲蛀的古籍,及對館內古籍進行全面的修補、整理。次年,圖書館在室內安裝數台空調,並安裝窗簾以遮光,從而改善藏書條件。

慈雲圖書館時期

2002年,香港慈雲閣董事會向惠州市捐建了圖書館,該館由慈雲閣與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建設。5月29日,該館開工建設。2004年9月30日,新圖書館啟用,為惠州市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惠州市圖書館亦正式遷入新館,並更名為「惠州慈雲圖書館」。

2007年9月,該館開通了參考諮詢服務,市民可透過直接向圖書館職員反映、於圖書館官網留言及發送電子郵件反饋等方式查詢專業資料。2011年11月,該館啟用了新版網絡圖書管理系統,當中包括以手機短信形式告知讀者按時還書。2014年12月28日,該館古籍文獻修復室揭牌成立,成為惠州首間古籍修復機構[2]。2015年4月14日,慈雲圖書館理事會成立,是為該館的決策管理機構。2017年3月1日,該館正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作為借閱證使用,同時對不持有二代身份證的讀者推出條碼卡讀者證;該館亦宣布在該日期之前發行的舊版讀者證於該年8月1日停止使用,並開放市民退還舊版讀者證押金的服務。2019年7月6日,該館開始試行延時服務,逢周末(不含法定節假日)開館時間由上午9時提前至上午8時半。9月中旬,該館在御景花園小區啟用惠城區首個「通借通還」社區服務點,具體運營工作由御景花園物業管理部門及業主委員會負責。

視頻

惠州慈雲圖書館 相關視頻

世界讀書日,惠州慈雲圖書館線下戶外「閃讀」
世界讀書日,慈雲圖書館邀你雲品書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