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圖鏈接來自 山東大學 的圖片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隸屬於山東大學。1987年,山東大學微生物學學科經中國相關部門批准,由世界銀行貸款120萬美元,國內項目資金362萬元人民幣投資建設[1],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資源及其應用基礎理論、資源開發及及其轉化技術、微生物及其酶分子生物學及代謝工程改造。

簡要概況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山東大學,實驗室是作為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的一個子項目,由世界銀行貸款120萬美元,國內配套362萬元人民幣投資建設的。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並開始正式運行和對外開放。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俞俊棠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曲音波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講師4人,工程技術人員3人。

研究方向

實驗室以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直接相關的微生物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側重研究利用包括基因工程、代謝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在內的各種技術手段,選育具有各種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新菌株,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開發利用微生物功能的新工藝、新技術。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生物質資源轉化技術研究,包括木質纖維素微生物降解機理基礎研究、篩選和改造木質纖維素降解菌及其酶類、相關酶製劑的生產和應用技術、利用微生物技術降解轉化農作物秸杆等木質纖維素類資源及其它工農業廢棄物,發酵生產酒精、有機溶劑等化工原料及飼料沼氣等有用產品、利用光合細菌生產飼料添加劑和氫氣能源等;(2)資源和環境微生物技術研究,側重利用微生物技術開發難開採礦產資源(如二次採油後的低產油井、低品位金屬礦石和尾礦等)、環境污染物(廢水廢氣廢渣)治理、清潔生產工藝(細菌脫硫技術、生物製漿技術、酶法廢紙脫墨技術等)研究、環境友好產品(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研製,以及海洋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微生物轉化技術等;(3)發酵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如新型藥物(穀氨酰胺、火菇素、L-肉鹼等)、食品或飼料添加劑(乳鏈菌素、飼用益生素、光合菌劑)、酶製劑(脂肪酶[2]、果膠酶、異澱粉酶等)、功能性食品、生理活性物質、抑菌殺菌劑、生物聚合物,以及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物轉化技術等;(4)分子生物技術研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代謝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有目的的改造乃至創造新的生物機能,為開發微生物應用新技術提供必要前提。如構建具有抗砷功能的浸礦用自養型硫桿菌、具有嗜殺活性的釀酒酵母生產菌株,建立絲狀真菌高效表達的基因轉移系統等;(5)生化工程技術研究,包括數量生理學、代謝流量分布分析、生物過程動力學模型構建、發酵過程的計算機優化調控技術、新型發酵技術(如補料分批培養技術、連續發酵技術、固定化細胞培養技術、高密度培養技術、發酵和分離耦聯技術)及新型生化反應器的研製、生化分離技術等。

視頻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山東大學2012級生物技術畢業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