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幼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幼儀
張幼儀
原文名 Youyi Zhang
出生 1900年
江蘇寶山
逝世 1988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外語教師、職業經理人

張幼儀,女,(1900年--1988年),名嘉玢,1900年出生江蘇寶山,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鍇。1920年,張幼儀前往倫敦與徐志摩團聚。徐志摩於1921年秋結識林徽因並產生愛情,並於這一年要求與幼儀離婚。1922年張幼儀於柏林產下次子,並與徐志摩離婚。1926年返回中國,1927年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1928年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與蘇紀之醫師結婚。1972年蘇醫師去世,張幼儀遷往美國。1988年於紐約逝世。

將自己的一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兩個階段。去德國以前,戰戰兢兢,生怕徐志摩不愛,怕犯過錯;到德國後,遭受了重大打擊,反而變得一無所懼。[1]

晚年的張幼儀曾告訴侄孫女張邦梅:「在中國,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後,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後,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後,又得順着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這是我要給你上的第一課,這樣你才能了解一切。」

人物簡介

1900年,張幼儀出生於江蘇寶山的書香世家。張幼儀自幼家境優渥。其祖父是晚清的縣官,父親是有名的醫生。張家的子弟都大有出息,張幼儀自幼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張幼儀在12歲時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因為徐張兩家聯姻,15歲的她輟學嫁給了徐志摩。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鍇,同年徐志摩出國留學。

1920年徐志摩因為張君勱的信被迫把張幼儀接到身邊。不久張幼儀懷孕兩個月,但此時徐志摩已經與林徽因相愛,對張幼儀提出過打胎和離婚,並把張獨自拋在沙士頓一走了之。張幼儀與1922年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並在柏林與徐志摩簽字離婚。離婚後,張幼儀隨二哥張君勱其去了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修習幼兒教育。1925年彼得死於腹膜炎,1926年夏張幼儀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徐積鍇去北京讀書。母親去世後,她與長子一起回到上海。張幼儀先後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出任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1934年,她又應邀管理其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的國家社會黨財務。 解放前,張幼儀奔赴香港。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與蘇醫生共同生活了18年後,蘇醫生與1972年病逝。蘇醫生逝世後,張幼儀赴美,並於1988年病逝於紐約。

人物故事

1900年,張幼儀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她比林徽因大四歲,比陸小曼大三歲,而年紀相差不大的三個少女,卻有着完全不同的處境。

走進婚姻

1913年,張幼儀的父親即浙江都督府秘書張公權,被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的中學生作文所吸引,了解到該文作者是富商徐申如的肚子徐章。張作為一個書香世家之後,自然愛才心切,當晚給徐申如寫信,並意願把張幼儀許配給徐章。徐章即是大家熟知的徐志摩。

那個時候,張幼儀13歲,還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二年級。而志摩也才大她三歲,彼此尚未成年,懵懵懂懂,一個受父母之命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一個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是一個不成熟的新青年。

徐家世代經商,家族自然深受重文抑商的風氣影響,能夠與書香世家結親是求之不得的榮幸。 生性自由浪漫的徐志摩卻和父親的態度完全相反,在看到張幼儀照片的第一眼時,他只是鄙夷地說了句,「鄉下土包子」。兩年後的1915年12月5日,兩頭家長為張幼儀和徐志摩操辦了一場極端盛大的老式婚禮。他們素未謀面便結成夫妻,深受新文化影響的志摩相當反感發生在他身上的這段封建毒瘤的包辦婚姻。而張幼儀期待着這是一段美好的因緣,雙眼坦然地看着志摩,盼望着他承認她,開口說愛她。但我想,志摩是厭惡的驚愕,他們的關係,是沉默着開始的,不知該如何反抗的厭煩的沉默。張幼儀被迫中斷學業,進入了只有自己一人的「圍城」。

苦澀婚姻

結婚後,志摩繼續求學,到天津到北京到美國,幼儀則為徐家增了一孫,做起了一個恪守三從四德的妻子,斷了學業。結婚後幾年的生活,夫妻倆在一起的時間不過四個月。興許她也不愛志摩,但她不能離開他,更不能提出離婚。興許她認為女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的,正如她晚年所感慨的,女人是一文不值的。

1920年,徐志摩轉到英國,迫於張幼儀二哥張君勵的要求,把幼儀接到英國,在沙士頓同居。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厭惡,是因為張的身上背着封建毒瘤的鍋,即使換了別的女人也是一樣的。成親前,志摩看了幼儀的照片,扔下了一聲「鄉巴佬」。註定偏見是不會被矯正的。在英國同居一年的生活內容,成為後人對徐志摩的罵料,他愛上了林徽因

志摩決心向幼儀離婚,可是那時,幼儀懷有身孕。得知張幼儀第二次懷孕時,徐志摩只有「趕緊打掉」的「建議」,甚至怎麼打,在哪打都沒有興趣過問。妻子一句「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換來比石頭還硬的一句:「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幼儀怎麼忍心把孩子打掉,這是志摩的骨肉,況且要是丟了自己的性命怎麼辦?無奈,她只好寫信向正在巴黎的二哥求救,而志摩也不願回到一個不想回的家,把懷有身孕的幼儀扔在家中。提出離婚後,他才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麼獨立而完整的人。

幼儀呢,除了志摩,舉目無親,再也待不下了。她感到痛苦,無助,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本就是屬於自己的一生,有個愛自己的男人,有孩子,有溫暖的家庭,還能追隨着新時代的潮流學習些新文化。可是,怎麼會成為這樣,他的男人嫌棄她,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至始至終都不提那個女人的名字,逼着她離婚,逼着她打掉孩子,為什麼生活不能如意的安排?

張幼儀向正在巴黎訪學的二哥張君勱求助。在二哥「萬勿墮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的叮囑下,張幼儀再次去了巴黎,二哥請了劉氏夫婦照顧。臨盆前,七弟到來,並對她悉心照顧。

二兒子出生後,張幼儀回到英國,消失了半年的徐志摩帶着離婚協議書也回到了家。在不哭不鬧中,還未恢復生產的張幼儀結束了自己的地一段婚姻。[2]

生活的驟變,異國的輾轉,讓她有了新的變化。她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兩隻腳站起來。」

女銀行家

離婚後不久,張幼儀進了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就讀幼兒教育,繼續了中斷多年的教育夢想。

徐家每個月寄兩百美金給張幼儀,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她的負擔。為了更好地學習,她請了一個保姆朵拉,照顧兒子。在德國生活的幾年,張幼儀脫胎換骨,早已不似當年,唯唯喏怒,謹小慎微,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或者說從來很多人都誤以為張幼儀是一個舊式的小腳女人,實際上,她在精神和行為上,比陸小曼更符合新女性的標準,和林徽因一樣有上進心,只是少了一點自我和輕靈。

在進入東吳大學教授德語一學期,並開辦了上海榜首家服裝公司--雲裳服裝公司後,有人聘請張幼儀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總裁。在猶豫很久後,張幼儀出任該銀行的副總裁。現在位於上海南京東路480號二樓的上海工商銀行黃埔支行,在40多年前,是女子商業儲蓄銀行,也是張幼儀叱咤風雲、施展才華的地方。

張幼儀把自己的辦公桌安置在大堂最後的角落,為的是觀察、監控所有職員。身為銀行的副總裁,她每天上午9點準時上班,從不遲到。「有主見、有主張、且相當主動」的「三主」女強人,以她鐵娘子似的勤勉和嚴格再加上兄長的幫助,很快就在金融界風生水起,大獲成功。

新的生活

1949年4月,張幼儀移居香港。認識了她的房客、醫生蘇記之。這位醫生性情溫和,談吐風雅,不料老婆棄他而去,他獨自撫養四個孩子。兩人日久生情。1953年,蘇記之向張幼儀求婚。張幼儀先後給自己的二哥、四哥、兒子阿歡寫了信。二哥和四哥未置可否,只有兒子阿歡的信讓張幼儀淚流滿面,放下一顆心。信寫得通情達理,情真意切,「母孀居守節,逾30年……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1953年8月,張幼儀和蘇記之在日本東京一家大酒店舉行了婚禮,在和美平靜地生活了20年後,蘇記之因為腸癌離世。

晚年的張幼儀來到美國,在兒子附近住下來,開始她規律的生活:每天7:30起床,做完操吃早餐,一碗麥片粥,一個白煮蛋。平時看看報,走走親戚,上上老年課程,德文班、有氧操、編織班之類的。每周還搓一次麻將,允許自己有200美元的輸贏。一切還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1988年,她以88歲高齡去世於紐約,安葬在郊區墓園,石碑上刻着「蘇張幼儀」4個字。

後人回鄉

去年六月二十日,徐行與丈夫毛昭宸帶着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一家10口從美國重回故鄉,先後前往徐志摩墓祭奠先人,來到干河街瞻仰徐志摩舊居。

從後來公布的照片中,世人發現,徐行的雙胞胎孫子、現年50歲毛孟顯和毛顯偉,竟長得與徐志摩一模一樣,世人紛紛感嘆:基因真強大,如果徐志摩沒有因飛機失事意外離去,他50歲時大概也是這等模樣吧!

徐行在參觀徐志摩故居時,在被問到對祖父徐志摩的評價時,只用了簡單的兩個字:崇拜。那天,在參觀時,人們發現她看的最多的並不是祖父徐志摩的畫像,而是牆上掛着的祖母張幼儀像。 當周圍的人問徐行對祖母是什麼印象時,她竟還未說話便已濕了眼眶。



只有熟悉那段歷史的人,才會真正明白和理解她對祖母張幼儀的情感。實際上,徐行和她的其他姐姐弟弟一樣,都是被祖母張幼儀拉扯大的。而這背後的故事,還得從徐積楷婚後說起。

1938年,張幼儀在上海為兒子徐積楷和兒媳張粹文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張粹文是那種長相好看的女子,這個女孩是張幼儀根據兒子和父親一樣「喜歡好看姑娘」的標準挑選的。但張幼儀知道,好看的皮囊終究有膩煩的一天,為了避免兒子像父親一樣花心,她在不停給兒子打預防針的同時也時刻叮囑兒媳要不斷學習。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婆婆,一種是自己受過的苦恨不得自己兒媳婦也跟着受一道者;另一種則是張幼儀這種,自己吃過的苦,絕不讓自己的兒媳吃。

張幼儀一生吃過的最大的苦就是懷着孕被丈夫徐志摩拋棄,1922年剛生下幼子徐德生就被逼簽字離婚的張幼儀知道:那種被丟棄的滋味太痛了。

「這種罪,絕不能讓兒媳受」,張幼儀無數次這樣告訴自己。也正因此,兒媳生下孩子後,她總是主動去「搶」活兒干,這樣就可以為兒媳省下時間學習了。在張幼儀的幫助和鼓勵下,生子後的張粹文始終在學習,她學會了設計並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張粹文生下三女一子後不久的1947年,徐積楷拿到了留學機會,他將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布魯克林理工學院攻讀商科和土木工程。

那一刻,張幼儀久久都在恍惚中,對啊,出國留學,當初她自己生下兒子徐積楷後,丈夫徐志摩也是因為留學與自己分居加上差距越拉越大,才最終拋棄自己的。

當晚,張幼儀徹夜未眠,她甚至能斷定:兒子留學多年後,必是會拋棄兒媳張粹文的。這個結果,從來不是張幼儀想看見的,那時候,孩子們還好說,兒媳怎麼辦,最後也和自己一樣下場嗎?

「不,我不能讓他們重蹈覆轍!」張幼儀喃喃道。第二天天一亮,張幼儀就對兒子說:「你去留學帶着粹文去,讓她出國學設計也行!」 「那四個孩子怎麼辦?」徐積楷望着母親面有難色,張幼儀想都沒想地說:「都交給我,我就是拼上這條命也會帶好他們!」 就這樣,在張幼儀的堅持下,徐積楷帶着妻子張粹文一同去了美國留學。徐積楷夫妻兩留學的這年,他們的四個孩子分別是6歲、3歲、2歲、1歲。

這以後直到徐積楷夫婦工作多年後的無數年裡,張幼儀一直一個人帶着四個孫子生活,期間的艱辛可想而知,但這位曾出身大戶的千金小姐,卻沒抱怨過一句。她用起早摸黑的辛勞替兒子兒媳挑起了重擔,也為幾個孫子挑起了一片天地。

正是因着這層緣故,徐行才會在看到祖母張幼儀畫像時熱淚盈眶。對着祖母畫像憶起過往的徐行激動地說: 「小時候我們一家子遷徙到香港後,父親和母親就去美國求學了。我們兄弟姐妹4人全由祖母撫養長大,她那時候真的不容易啊!」

徐行口中的兄弟姐妹四人,分別是指她和大姐徐稘、二姐徐放和弟弟徐善曾。

讓晚年張幼儀非常欣慰的是,她這四個孫子雖未有繼承徐志摩衣缽者,卻全部被培養成才了。其中,徐志摩與張幼儀長孫女徐稘畢業於紐約大學應用數學專業,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IBM、美國航空公司等分別工作了10年,她還同時學會了飛機駕駛。徐、張二孫女徐放,畢業於紐約普拉特學院室內設計專業。曾任職於紐約、波士頓和香港等多個建築設計公司。退休後,在新加坡支顯宗基金會任董事長。而徐志摩與張幼儀唯一的孫子徐善曾則獲得了耶魯大學理工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應用物理博士學位及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位。畢業後,他曾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工作,後在紐波特公司擔任執行管理部門的高級管理,上個世紀90年代末,轉行做風險投資,是美國一家風投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而更讓人欣慰的是,這些孩子的家庭也都很美滿幸福,或許是有感於祖母離婚後的痛苦,這些孩子中竟無一人有離婚經歷。 徐志摩後人現狀!孫女回鄉參觀故居,為何對着張幼儀畫像半晌無語

可以說,張幼儀四個孫子的成才背後,與從小撫養他們長大的祖母張幼儀有着莫大的關係。 從無數被公布的照片來看,這一大家子的生活是相當幸福的。倘若徐志摩在世,這個家庭必是塵世間最完美的存在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