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慶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慶城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東西長70千米,南北寬56千米,總面積2692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2013年)。全縣轄7個鎮、8個鄉:慶城鎮、驛馬鎮、卅鋪鎮、馬嶺鎮、玄馬鎮、白馬鋪鎮、桐川鎮、赤城鄉、太白梁鄉、土橋鄉、蔡口集鄉、高樓鄉、南莊鄉、翟家河鄉、蔡家廟鄉。縣政府駐慶城鎮。

地處隴東黃土高原黃土塬梁溝壑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300米。涇河支流馬蓮河斜貫縣境東部,有柔遠河、野狐川、蔡家川、米糧川水匯入,西境有大黑河注入蒲河。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礦產有石油和天然氣,是陝甘寧蒙4省區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儲存區,有長慶油田。211國道、309國道、202省道公路過境。

1994年被國家列為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宋天慶觀老子道德經石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麻家暖泉仰韶文化遺址、普照寺大殿、重建宋范(仲淹)韓(琦)二公祠堂紀碑、漢代傅介子墓、明雲亭宴集詩碑、周祖陵山省級森林公園、慈雲寺博物館(金慈雲寺女真文鐵鐘)、普照寺大殿、周舊邦牌坊、鵝池洞、清涼山。紀念地有北關烈士陵園[1]、烈士紀念碑和抗日陣亡烈士紀念塔。

歷史沿革

歷史上曾用慶陽、安化、弘化、順化、義渠、郁郅、合水、合川等名,以弘化和安化名稱時間最長。秦為義渠縣。西漢高帝三年(前204)改為郁郅縣。東漢末年縣廢。北魏置富平縣。隋初廢富平縣,開皇十八年(598)置弘化縣。唐神龍元年(705)改為安化縣,至德元年(756)改為順化縣。宋乾德二年(964)改順化縣為安化縣。元至元七年(1270)廢安化縣入慶陽府。明復置安化縣。明、清為慶陽府治。1913年改安化縣為慶陽縣。據《太平寰宇記》,慶陽,因隋代慶州得名。

1958年4月,華池縣併入慶陽縣。12月合水縣板橋等5個鄉及寧縣瓦斜、鎮原縣肖金鄉併入慶陽縣。1961年12月,慶、平分治,慶陽縣仍隸屬慶陽地區,並從慶陽縣析出華池縣,板橋等公社劃歸合水縣,瓦斜公社歸屬寧縣。1986年元月將原慶陽縣的彭原、後官寨、溫泉、什社、董志、陳戶、肖金、顯勝、西峰8鄉1鎮劃歸西峰市管轄。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55號)同意撤銷慶陽地區設慶陽市[2],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2002年8月實施)。

1996年,慶陽縣面積2673平方千米,人口30.5萬人。轄4個鎮、15個鄉:慶城鎮、馬嶺鎮、驛馬鎮、三十里舖鎮、熊家廟鄉、赤城鄉、桐川鄉、太白梁鄉、冰淋岔鄉、土橋鄉、蔡口集鄉、高樓鄉、南莊鄉、玄馬鄉、霍家河鄉、蔡家廟鄉、葛崾峴鄉、白馬鋪鄉、安家寺鄉。縣政府駐慶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慶陽縣常住總人口318929人,其中,驛馬鎮24568人,三十里舖鎮30601人,馬嶺鎮53336人,慶城鎮55121人,熊家廟鄉8707人,赤城鄉15628人,白馬鄉13842人,桐川鄉11278人,安家寺鄉11560人,太白粱鄉6447人,冰淋岔鄉5835人,土橋鄉6455人,蔡口集鄉5750人,高樓鄉11133人,南莊鄉10917人,玄馬鄉21321人,翟家河鄉7145人,蔡家廟鄉11504人,葛崾峴鄉7781人。

2004年,慶城縣轄5個鎮、14個鄉。

2008年末,慶城縣總面積2692平方千米。轄5個鎮、10個鄉:慶城鎮、驛馬鎮、卅鋪鎮、馬嶺鎮、玄馬鎮、赤城鄉、白馬鋪鄉、桐川鄉、太白梁鄉、土橋鄉、蔡口集鄉、高樓鄉、南莊鄉、翟家河鄉、蔡家廟鄉,共有153個行政村,1053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5.40萬戶23.96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慶城縣常住總人口261898人,其中,慶城鎮69025人,驛馬鎮36736人,卅鋪鎮19685人,馬嶺鎮20112人,玄馬鎮15022人,赤城鄉14880人,白馬鄉14047人,桐川鄉14053人,太白梁鄉9448人,土橋鄉4901人,蔡口集鄉4833人,高樓鄉9648人,南莊鄉8572人,翟家河鄉5952人,蔡家廟鄉14984人。

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155號)批覆同意撤銷白馬鋪鄉、桐川鄉,設立白馬鋪鎮、桐川鎮。

視頻

慶城縣 相關視頻

《五福之源》慶城縣城市高清宣傳片
走進甘肅慶陽市慶城縣欣賞馬蓮河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