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造船工程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廣東省船舶行業的省級學會,成立於1957年。

2018年,獲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評為5A級學術類社會組織[1]

2019、2021年,連續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4星級科技社團。

一、學會的性質與宗旨

廣東造船工程學會是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領導下、由廣東省及周邊地區船舶及海洋工程相關的船舶製造及配套企業、科研設計單位、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員自願組成的公益性、學術性社會組織。依法在廣東省民政廳登記,具有獨立的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學會宗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遵守國家法規和政策;堅持中國科協領導下各級學術組織的「四個服務」精神(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團結和引領船舶行業科技工作者,積極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技術普及與推廣。

二、組織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組成理事會(學會的執行機構),每屆理事會[2]任期四年。

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下設機構:

組織工作委員會、學術/科普工作委員會、編輯工作委員會、秘書處。

秘書處是學會常設的辦事機構。秘書處由秘書長主持開展日常工作。

學術/科普工作委員會下設十一個專業技術委員會:

(1) 船舶性能、結構與設計專業委員會;

(2) 海洋工程專業委員會;

(3) 智能船與輪電技術專業委員會;

(4) 修船技術專業委員會;

(5) 智能製造與材料專業委員會;

(6) 船舶建造工法與舾裝專業委員會;

(7) 智能製造與管理科學學術委員會;

(8) 船史專業委員會;

(9) 標準化專業委員會;

(10)郵輪遊艇設計建造專業委員會;

(11)船舶新能源與節能減排技術專業委員會 。

三、會員情況

學會會員由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在單位會員下發展個人會員。現有單位會員超過100個,個人會員超過2000人(含港澳等地)。單位會員有:中國船舶集團駐穗船企、廣東省國資船企、廣東海事局、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廣州航海學院、廣東海洋大學、中科院駐穗研究所、廣東省重點民營船企及船舶配套企業、船舶檢驗及檢測的企事業單位等。

四、主要業務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組織國際學術交流與展覽;組織行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廣先進的技術、工藝、管理經驗;

(二)發揮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平台的作用,為會員參與「一帶一路」經濟建設活動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活動提供支持;

(三)組織開展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的研究與科技諮詢等工作,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支撐;

(四)組建跨行業、跨領域專家庫,承擔政府轉移職能和政府購買服務,為會員提供包括船舶工程系列專業職稱評審、科技評價(評審、鑑定)、標準制定與發布、科技獎勵推薦等承能專業技術服務;

(五)發揮專家資源優勢,為會員提供技術諮詢、論證、鑑定等服務;

(六)搭建政府與會員之間的橋樑,暢通會員建言渠道和政府相關政策宣貫渠道;

(七)組織各類技術培訓,如與CCS等合作宣貫新標準、新規範等;

(八)組織開展船舶行業標準的編制和修訂,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

(九)開展行業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動,增強公民「海洋強國」等意識;

(十)發行會刊《廣東造船》期刊,編制科技文獻、科普作品等;

(十一)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十二)發掘科技人才,推薦、表彰和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科技成果或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工作卓有成效的學會工作者。

五、特色活動

(一)廣州國際海事展暨論壇

廣州國際海事展創辦於2005年,現已成為中國三大海事展之一,每兩年一屆的海事展期間舉辦國際學術會議與高端學術論壇是學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包括:中國綠色船舶技術高峰論壇、海洋科技發展(廣州)論壇、全球郵輪(客船)設計與修造論壇等。

(二)科普教育活動

每年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如:科普進校園活動;粵港澳等地青少年夏令營等科普活動。

(三)總工程師聯誼會活動

總工程師聯誼會創辦於2014年,每年一屆,現已成為學會聯繫、聚集粵滬遼蘇閩浙等多地高級專家,推動行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學術性交流平台。

(四)學術交流、技術研討活動

每年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船舶行業相關專題學術交流、技術研討會,如:綠色船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研討會、綠色船舶技術研討會、智能船舶研討會、船舶配套產業發展論壇、船舶企業青年論壇等,增進了各地區單位會員及科技人員之間的技術交流與業務合作

(五)科技培訓

每年舉辦多場次的科學技術培訓,如新公約、新規範、新標準等專場培訓;先進工藝、技術、管理經驗、科技論文寫作等專題培訓、交流活動。

(六)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及政府諮詢、評估等技術支持任務

學會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地方各級政府關於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工作要求,如:組織編制廣東船舶配套產業技術路線圖、掛牌廣州市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站、組織專家完成技術項目評估(評審)、開展職稱評審等。

六、合作與交流

學會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遼寧省造船工程學會、福建省造船工程學會、江蘇省造船工程學會、浙江省造船工程學會、廣西造船工程學會等各地同行學術組織,以及廣東省級相關學科數十家學術組織保持着友好的合作與交流,並長期互贈出版物(會刊)。

學會與香港海事科技學會(HKIMT)、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暨輪機工程師及海事科技學會香港聯合分會(IMarEST)、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HKIE-MMNC)、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香港分部(IMechE)、新加坡造船和輪機工程師學會等社會組織保持着長期的友好合作與交流。

廣東造船工程學會歷史悠久,以開展學術交流/科普等活動為特色,以為單位會員及其科技人員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為主責,獲得行業高度認可。

七、學會會刊

學會會刊《廣東造船》1981年7月獲准復刊,是國內國際公開發行的雙期刊。辦刊宗旨是服務行業的技術發展及會員的技術交流。復刊40年來,會刊在行業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不斷提升,尤其近幾年,期刊綜合影響因子逐年提高。先後被《中國學術期刊(電子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北京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龍源期刊網》、《教育閱讀網》等國內多家主流數據庫全文收錄。

歡迎船舶及相關行業的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投稿、發表相關科技論文

八、發展願景

學會是推動廣東及周邊地區船舶行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社會力量。長期以來,學會堅持開展豐富的科技服務活動,舉辦各類學術交流、科普教育、技術講座、技術諮詢、課題研究等科技活動,吸引越來越多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工作者、在校青少年及社會人士參加。

在新形勢下,學會將堅持「學術立會、活動興會、服務強會」,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和自主管理能力,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積極承擔政府職能轉移,努力開拓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持續發展成有作為、可負責、可問責的現代化科技學術團體。

學會是聯繫船舶行業單位會員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樑與紐帶,歡迎更多涉船海的科研、設計、製造和配套單位及其相關學科、專業的科技人員加入(入會),在學會特有的大平台上驅動創新,協同發展,共同「拓展科技共同體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空間」。

參考文獻

  1. 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 ,搜狐,2021-07-26
  2. 理事會及各崗位職責,豆丁網,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