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布氏桿菌病又稱波狀熱,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睾丸炎、肝脾腫大等,病菌為革蘭陰性短小桿菌,按生化和血清學反應分為馬爾他布魯菌(羊型)、流產布魯菌(牛型),豬布魯菌(豬型),另外還有森林鼠型、綿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為羊、牛和豬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強,次為豬型,牛型最弱。傳染源是患病的羊,牛、豬,病原菌存在於病畜的組織,尿、乳、產道分泌物,羊水,胎盤及羊蓋體內。接觸受染,也可通過消化、呼吸道傳染。[1]

目錄

病因介紹

布氏桿菌感染(90%)

布氏桿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懷孕的母畜則極易引起流產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盤,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桿菌,特別有傳染力,而其皮毛,尿糞,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長達三個月以上,人通過與家畜的接觸,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塵土或菌進入眼結合膜等途徑,皆可遭受感染。

發病機制

  1. 傳染源:羊在國內為主要傳染源,其次為牛和豬。
  2. 傳染途徑:牧民接羔為主要傳染途徑,獸醫為病畜接生也極易感染。此外,剝牛羊皮、剪打羊毛、擠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兒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從接觸處的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實驗室工作人員常可由皮膚、黏膜感染細菌。進食染菌的生乳、乳製品和未煮沸病畜肉類時,病菌可自消化道進入體內。此外,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黏膜、眼結膜和性器官黏膜而發生感染。
  3. 易感人群:人群對布魯菌普遍易感。

疾病預防

  1. 管理傳染源:加強病畜管理,發現患畜應隔離於專設牧場中,流產胎蓋應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應及時隔離至症狀消失,血,尿培養陽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應予消毒。
  2. 切斷傳播途徑:疫區的乳類,肉類及皮毛需嚴格消毒滅菌後才能外運,保護水源。

併發症狀

併發症較罕見,但可感染心臟,腦和腦膜,以及引起神經,睾丸膽囊,肝臟和骨的炎症,慢性病例通常導致長期健康不良,但本病罕有致死者。

常見症狀

急性期

  1. 起病緩慢,突出表現為寒戰,發熱,多汗,發熱平均為2~3周,數日至2周後再次發勢,呈波浪起伏,熱型多為弛張熱,也可呈不規則熱,常因大汗浸濕衣被,且與熱退相伴,為本病另一突出特徵。[2]
  2. 關節痛,主要為大關節,呈遊走性,少數伴關節紅腫,或肌肉疼痛。
  3. 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主要見於頸部及腋下。
  4. 其它,男性可有睾丸炎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孕婦可流產,腰骶神經病變,造成坐骨神經痛也較多見。

慢性期

可由急性期發展而來,也可無急性病史,常見症狀有疲乏,出汗,頭痛,低熱,抑鬱,煩躁,肌肉關節酸痛

流行病學發病以春夏為多,牧區發病率高,了解所到地區,職業,接觸範圍等情況有助診斷。

疾病檢查

  1. 血像: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 細菌學檢查:血,骨髓,尿均可作培養,早期血,骨髓培養陽性可達70%~80%。
  3. 血清學檢查:
  • 血清凝集試驗,病程2周以上可陽性,效價在1∶100以上,兩次測定效價成倍上升,有助診斷。
  • 補體結合試驗,效價在1∶10以上為陽性。
  • 抗人球蛋白試驗,效價>1∶80為陽性。
  • 皮內試驗,將布氏桿菌素0.1ml注入前臂皮內,24~48小時局部腫塊超過2.5×2.5cm以上為陽性。
  • 熒光抗體測定也可應用。

診斷鑑別

鑑別診斷

  1. 化膿性脊柱炎:起病急,高熱不呈間歇性,全身中毒症狀重,白血球總數可達2萬/mm3以上及中性白血球數增加,血培養陽性,椎旁膿腫或髂窩膿腫出現較早,將抽出的膿液進行細菌學的檢查即能明確診斷,X線上表現骨破壞多於修復。
  2. 脊柱結核:發病慢,低燒盜汗,無其他關節痛,血沉快,結核菌素皮內的試驗呈強陽性,X線改變以骨質疏鬆及破壞為主,很少增生反應,後期常至脊柱後凸畸形。[3]

治療方式

布氏桿菌病西醫治療

急性期

藥物治療:WHO推薦多西環素200mg/d和利福平600―900mg/d聯用,療程6周。亦有認為多西環素200mg/d周加氨基糖甙類鏈黴素1g/d肌注2周,效果亦佳。此外喹諾酮類,有很好的細胞內滲透作用,亦可應用。 複方磺胺甲惡唑能滲透到細胞內,對急性患者退熱較快。常用劑量翁每日4―6片(每片含TMP 80mg,SMZ 400mg),分2次口服。連服4―6周。布氏桿菌腦膜炎患者可以應用頭孢曲松與利福平聯用。

慢性期

  1. 病原治療:急性發作型慢性發作型慢性活動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細菌培養陽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療。方法同急性期。   
  2. 菌苗療法:目前被布氏桿菌致敏的T淋巴細胞是引起機體損害的基礎。少量多次注射布氏菌抗原使致敏T細胞少量多次釋放細胞因子,可以避免激烈的組織損傷而又消耗致敏T細胞。   

臨床上對靜止型一般應用布氏桿菌菌體菌苗、溶菌素水解素布氏菌酚不溶性組分或去除部分內毒素的布氏菌菌苗,用於皮下、肌肉或靜脈注射。靜脈注射反應較大。有神經、心肌、肝、腎損害忌用。

布氏桿菌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疾病護理

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目前多採用M-104凍活菌苗,劃痕接種,免疫期1年,另外凡從事牲畜業的人員均應做好個人防護,牧區牲畜也應預防接種。[4]

飲食保健

布氏桿菌病患者宜忌

  • 飲食宜選擇清淡而易於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
  • 以補充人體消耗的水分,如湯汁,飲料,稀粥之類。   
  • 宜吃具有清熱,生津,養陰作用的食品。 
  • 宜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瓜果。  
  •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香蕉椰子漿甘蔗西瓜番茄黃瓜蘿蔔,冬瓜,金銀花等等。

布氏桿菌病患者忌食

  • 忌吃黏糯滋膩,難以消化的食品。  
  • 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 忌吃以下食物:糯米牛肉狗肉羊肉羊髓雞肉雞蛋鯽魚鰻魚楊梅胡椒,肉桂,炒米,薄荷等等。
  • 服用抗生素前後2小時內不要飲用果汁,因為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中富含的果酸會加速抗生素溶解,降低藥效。

視頻

什麼是布氏桿菌病呢?

視頻

布氏桿菌進入體內會產生哪些危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