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利沃納女獵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利沃納女獵龍屬
圖片來自fandom

巴利沃納女獵龍屬學名Vallibonavenatrix,意為「巴利沃納的女獵人」,以化石發現地附近的巴利沃納命名)是一棘龍科恐龍,生存於1.294億至1.25億年前早白堊世西班牙

模式種和唯一的物種加諾氏巴利沃納女獵龍Vallibonavenatrix cani)。正模標本是部分骨骼,發現於卡斯特利翁省的莫雷利亞組。

該屬被發現與北非棘龍關係密切,因此分配到棘龍亞科[1]

發現與命名

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業餘化石獵人胡安·加諾·福爾納(Juan Cano Forner)在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埃斯波特斯自然公園(Els Ports Natural Park)採集化石。他在巴利沃納的聖塔蓋達地(Santa Águeda locality)挖掘了許多中生代脊椎動物遺骸,其中包括恐龍化石。福爾納將這些化石作為私人收藏,1994年,該化石被確認為博物館收藏。

2007年,西班牙古生物學家費爾南多·戈麥斯·費爾南德斯(Fernando Gómez-Fernández)和他的同事發表了福爾納收藏的獸腳亞目動物骨骼的臨時描述。標本中的其他化石包括一個頸椎(頸部)、六個背椎(背部)、一個幾乎完整的骶骨、神經突碎片、四個尾椎(尾部)、十根肋骨和部分碎片、三個不完整的人字骨、一個幾乎完整的左髂骨(髖骨)、右髂骨碎片、不完整的右側和左側坐骨(下部和最後側髖骨),以及一些被認為屬於恥骨近端部分的碎片(恥骨)。

2019年,Elisabete Malafaia和他的同事發表了他們對棘龍科恐龍一新、新的描述,此標本中的部分骨骼被作為該屬的正模標本,並正式命名為加諾氏巴利沃納女獵龍Vallibonavenatrix cani)。屬名中的Vallibona指化石發現地巴利沃納,拉丁語後綴"-venatrix",意思是「女獵人」;種名是為了紀念加諾·福爾納。巴利沃納女獵龍代表了從伊比利亞半島發現的化石最完整的棘龍科。

敘述

巴利沃納女獵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兩足食肉動物。脊椎上的神經棘向上突出且高度中等,一根已知的神經棘從底部到頂部呈梯形展開(呈扇形),類似棘龍科魚獵龍。這兩個分類群的神經棘之間形態的相似性可能表明巴利沃納女獵龍具有由細長的神經棘形成的背帆,這在棘龍類中很常見。巴利沃納女獵龍的骶骨具有較深的側凹和氣腔。骨盆中的坐骨也是高度氣腔化的,並有較大的空腔。

參考文獻

  1. Elisabete Malafaia; José Miguel Gasulla; Fernando Escaso; Iván Narváez; José Luis Sanz; Francisco Ortega (2019). "A new spinosaurid theropod (Dinosauria: Megalosauroidea) from the late Barremian of Vallibona, Spain: Implications for spinosaurid diversity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Cretaceous Research. in press: 104221. doi:10.1016/j.cretres.2019.1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