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承擔通用機械、汽車、軌道交通機械製造業等行業管理工作,提出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建議並組織實施。推動相關新興產業和智能製造發展。

機構領導

司 長:王衛明

副司長:郭守剛 汪 宏 王 振

一級巡視員:苗長興(正局長級)

處室設置:

綜合處      通用機械處

專用機械處    汽車發展處

汽車管理處    智能製造處

2020年工作總結

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新組建的裝備工業一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1]和行業發展,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

(一)順利完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目標任務。一是全面保障醫療裝備和專用車輛的生產保供。統籌協調地方主管部門和生產企業,多方解決物資、人員、資金等問題,先後完成負壓救護車、醫用防護服壓條機,以及呼吸機、監護儀、核酸檢測設備等保供任務,有力保障湖北省各地市州標準範圍內醫療裝備的應配盡配,保障全國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需求。組織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負壓救護車3000餘台,各類醫療裝備30餘萬台,核酸檢測設備3.8萬台;向國外供應各類醫療裝備超過100萬台。二是全面實現重點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先後協調解決5000餘家整機企業和配套企業的復工問題,「一事一議」協調解決重點聯繫企業280餘項個性化問題。精準推動汽車、機床、醫療裝備、農機、機器人[2]等行業實現產業鏈協同復工。開闢汽車企業產品公告管理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自我承諾、研發驗證測試結果替代等4項便企措施,200餘家企業的4500餘個產品通過綠色通道解決了問題。建立保春耕農機裝備運輸保障協調工作機制,推動160家農機裝備企業短時間內全部復工,有力保障春耕生產。

蔚來汽車智能製造生產線

(二)切實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一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搭建汽車和基礎機械產業鏈供需對接平台,「一對一」梳理對接近800個行業斷點堵點,有效支持上下游企業開展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協調解決多個國際供應商停產斷供問題,召開暢通全球汽車供應鏈研討會並組織發布全球汽車產業鏈暢通倡議書,呼籲業界共同維護供應鏈暢通,形成開放、透明、包容的國際化市場環境。加快實施高檔數控機床專項,12米級雙五軸鏡像銑床、1.5萬噸航天構件充液拉深裝備等成功研製。二是積極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智慧農機發展,組織12省市開展18個無人農業作業試驗區建設,涵蓋14種典型農作物和8萬畝試驗田。健全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工程化攻關和高端醫療裝備推廣應用政策體系,多措並舉推動冰雪裝備、文保裝備等示範發展。工業機器人年產量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

(三)不斷加快製造業智能轉型步伐。一是健全智能製造推進體系。研究形成新一輪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政策導向,發布東北地區裝備製造業智能化服務化發展行動方案。遴選確定7個智能製造標杆企業,支持54個高水平、專業化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示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運營成本降低25.2%,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5.5%。二是完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完成國家智能製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專家諮詢組、總體組換屆。已發布的270項國家標準,涵蓋了企業生產製造的全流程,使我國逐步成為全球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的領先者。三是強化智能製造推廣應用。在泉州、長沙、佛山、武漢組織開展4場「智能製造進園區」系列活動,帶動地方、行業、龍頭集成商為近千家企業開展智能轉型服務。編制完成智能製造標杆企業案例集,推廣應用典型經驗模式。

(四)積極引導汽車行業實現平穩發展。一是汽車消費加速回暖。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台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的系列政策。汽車行業頂住疫情衝擊,產銷形勢加速向好。二是引導新能源汽車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率先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出台《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推動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在青島、南京、海口、成都、昆明組織開展5場「新能源汽車下鄉」系列活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2019年,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累計推廣量達550萬輛。三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修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應用示範管理規範,推動道路測試共享互認。支持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組織上海、長沙等地開展規模化示範應用。

全國20多個省市開放測試道路超過3200公里,累計為70餘家企業發放超過400張道路測試牌照,安全道路測試里程超過460萬公里。具備L2級自動駕駛功能車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推廣,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5%。四是推進汽車企業產品公告管理「放管服」改革。優化新能源汽車管理與財稅優惠目錄發布,實現企業「一次申報、一併審查、一同發布」,修訂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建立完善公告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組織開展非法改裝專項整治,嚴肅處理48家生產一致性違規企業。

(五)逐步優化行業發展環境。一是持續提升行業公共服務水平。圍繞醫療裝備、機器人、智能製造等行業領域,組織開展「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和編制。建立重點行業企業監測機制,強化運行分析與前瞻研判。推動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加快金屬切削機床行業標準制修訂,完成第五屆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二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繼續加強與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在汽車和智能製造領域的交流合作,組織中歐汽車工作組、中德電動汽車合作平台、中日汽車處長對話、中德工業4.0/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組等會議,在WP29、APEC等多邊框架下深化政策法規的溝通協調。成功舉辦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世界智能製造大會等重大活動。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裝備工業一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機械、汽車行業和智能製造領域高質量發展水平,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推動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聚焦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一是提升工業母機發展水平。堅持重點領域應用牽引,以成組連線示範工程帶動主機應用,以主機攻關帶動部件配套。推動基礎機械創新發展,強化技術供給、企業培育、質量提升和新技術應用。二是加快補齊重點領域短板弱項。開展重大短板裝備成熟度分級和目錄動態調整,引導資源聚焦發力,強化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以工程化攻關為抓手,推動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創新突破。組織企業開展農機裝備攻關,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推動關鍵零部件和智慧農機發展

(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狠抓汽車質量品牌、安全水平和生產一致性。推動汽車產業固鏈補鏈強鏈,建立汽車產業創新能力和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努力實現汽車品牌向上發展,抓好汽車企業准入條件保持飛行檢查和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全面提升汽車質量水平。二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加快發展,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鼓勵換電模式創新發展。健全智能網聯汽車協同推進機制,完善政策、標準、法規,深度參與全球標準法規的協調與制定。三是深化汽車行業「放管服」改革。優化汽車企業產品公告管理,建立常態化特別公示制度,推動提高汽車產業集中度,完善全鏈條全流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開展汽車軟件升級管理,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三)推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創新應用5G、AI、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成果,面向未來布局發展新興產業。一是推動醫療裝備發展應用。印發醫療裝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和應用示範推廣。二是加大冰雪裝備、文保裝備等研發推廣。強化工程化攻關和供需對接,推出一批先進適用的冰雪裝備,積極培育冰雪裝備與冰雪運動體驗、冰雪旅遊、冰雪文化融合發展新業態。推進數字化旅遊、數字化文物、雲展覽等發展。三是推動機器人和增材製造示範應用。印發機器人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增材製造產業創新發展指南,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開展機器人推廣應用和增材製造產業化應用試點。

(四)推動製造業智能轉型。印發智能製造「十四五」發展規劃,強化製造強國主攻方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一是提升核心能力。遴選一批標杆企業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帶動一批核心裝備、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取得突破。二是強化應用推廣。開展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估,繼續組織「智能製造進園區」,全面加強宣傳推廣。三是優化支撐環境。構建先進完備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推動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組織等建設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台。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對經濟規律、市場規律、產業規律、企業發展規律的理解、把握和運用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推進改革開放,深化汽車生產領域「放管服」改革措施,持續推動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合作。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做好核酸檢測設備、呼吸機等產品的跟蹤監測,組織企業穩定擴產,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需求。轉變工作作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提振工作精氣神,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