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屠杏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屠杏花

屠杏花
出生 1913
國籍 中國
職業 越劇演員
知名於 與施銀花領銜演出,被輿論界稱為"銀杏並蒂"
知名作品 《盤夫》、《桑園訪妻》、《仁義緣》、《九松亭》、《孟麗君·看圖》、《二度梅》、《勸秋香》、《前游庵》、《樓台相會》、《游庵認母》

屠杏花(1913-1989),女,越劇小生。浙江省嵊縣人。

其唱腔具有明快爽朗的特色,能從傳書、寶卷中吸收養料,掌握的賦子較多,演"路頭戲"時能運用自如,即興發揮的唱、念台詞,頗有些文采,被譽為"文學小生"。

施銀花領銜演出,被當時輿論界稱為"銀杏並蒂"。

此後又搬演《雷雨》,飾周萍,開女子越劇演時裝戲的先河。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屠杏花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嵊縣

出生日期:1913

逝世日期:1989

職業:越劇演員

生平簡介

1923年,進入在嵊縣施家岙舉辦的第一副女子紹興文戲科班習小生,學會了《雙珠鳳》《四香緣》等幾齣戲。先後與施銀花、姚水娟姚月明等搭檔演出。

1924年1月,隨班首次到滬,在昇平歌舞台演出了《後雙金花》《四香緣》《龍鳳鎖》《雙珠鳳》《玉連環》等劇目。後在嵊縣、東陽、紹興杭州嘉興一帶演出。

1927年2月,再次與施銀花、王湘芝到滬演出於神仙世界遊樂場。

20世紀20年代末,科班散夥,自行搭班演出。先在紹興中山戲院當客師,後與姚水娟、筱丹桂李艷芳等搭檔演出。

1931年秋,她到上海,與男班名旦月月紅,名老生童正初,名丑謝志榮等合作,演出於四川路建德會福心戲院,劇目有《二堂放子》《雙鴛鴦》《玉蜻蜓》等。

作為女子越劇第一個女小生,也是第一個長期與男班藝人混演的探索者。為了演好戲,她省吃儉用,經常到書店,書攤買來許多寶卷唱本和傳書,有空便看,把書中許多生動的唱詞抄在戲本上,反覆背熟,牢記於心,用到角色的唱念中去。所以她演的戲唱句不俗,被當時小報譽為"文學小生"。

"一·二八"爆發後,屠俊卿改名屠杏花,赴寧波,在甬江大戲院演出。

1932年9月,加盟姚月明、范月樓竺靈芝為首的女班演出於永樂茶樓。以後又進出於滬、甬間,與男班支維永王永春筱月紅和女班王杏花金香鳳搭班。

1933年春,屠杏花與名滿甬城的"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玉梅戲班,觀眾竟分不出男旦女生。

1934年與1935年在杭州嘉興一帶搭班演出。

1936年與施銀花作為客師參加袁雪芬所在的四季春科班,演出於蕭山、杭州。

1937年抗戰開始,避難回鄉。

1938年在滬參加"第一舞台",與施銀花領銜演出,被輿論界稱為"銀杏並蒂"。屠杏花與施銀花的聯合,開創了女子越劇演時裝戲的先河。

20世紀40年代前期,再度與施銀花、王杏花、小白玉梅袁雪芬等搭班,演出於紹、甬、杭、滬、蘇等地。

1946年後,漸次退隱舞台。上海解放以後,參加東山越藝社工作。

1951年義務擔任了民辦藝訓班"出新越藝社"教師。

1953年,任振奮越劇團團長。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先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共產黨。

1960年,調入上海越劇院學館執教。其唱腔吸收杭劇〔武林調〕的因素,具有明快爽朗的特色。能從傳書、寶卷中吸收養料,掌握的賦子較多,演"路頭戲"時能運用自如,即興發揮的唱、念台詞,頗有些文采,故被同仁譽稱為"文學小生"。

1939年春,在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西藏路口)大中華劇場,由施銀花主演現代越劇《雷雨》,此時中國越劇發展史上真正的"越劇十姐妹"結拜亦形成,她們是:施銀花、屠杏花、錢秀靈馬秋霞周寶奎支蘭芳余彩琴馬亦琴袁瑞豐筱金桂

1973年退休。

1989年去世。

代表劇目

拿手戲《盤夫》《桑園訪妻》《仁義緣》《九松亭》《孟麗君·看圖》、《二度梅》、《勸秋香》《前游庵》《樓台相會》《游庵認母》等劇的唱腔,由麗歌唱片公司灌成10張唱片傳世。

藝術成就

屠杏花在施家岙女子科班學戲時,她因為讀過兩年書,可以通過抄寫"賦子"來記熟內容。除小生賦子外,她還把旦角、老生的賦子也抄錄下來,記得又多又熟。比起班裡不識字的姐妹來,她戲懂得多,路子寬,後來還兼任過講戲師傅。

她學藝專一,進步很快,在女班開蒙戲《雙珠鳳》中,她扮演小生文必正,扮相俊美,藝技不凡,獲得了觀眾好評。 作為女子越劇第一個女小生,也是第一個長期與男班藝人混演的探索者。

1931年秋,她到上海,與男班名旦月月紅,名老生童正初,名丑謝志榮等合作。為了演好戲,她省吃儉用,經常到書店,書攤買來許多寶卷唱本和傳書,有空便看,把書中許多生動的唱詞抄在戲本上,反覆背熟,牢記於心,用到角色的唱念中去。所以她演的戲唱句不俗,被當時小報譽為"文學小生"。

"一·二八"爆發後,屠俊卿改名屠杏花,赴寧波,在甬江大戲院演出。此後,她依然熱衷於同男班合演,為的是從男班藝人身上吸收小生的演技。她的精湛演技,與她這種在藝術上孜孜以求的刻苦探索是分不開的。

1933年春,屠杏花與名滿甬城的"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玉梅戲班,演出於寧波中山花園,劇目為《三笑姻緣》。屠杏花飾演唐伯虎,白玉梅飾秋香。白玉梅演得機智天真、逗人可愛,比女人還像女人;屠杏花則演得風流瀟灑倜儻,比男子更像男子。

《追舟》中,白快步圓場,表現了男班藝人快場步的紮實功底、高超技藝;屠杏花也不示弱,緊跟而上。當時正是男女混演之時,男扮女,女扮男同台演出,觀眾盡分不出男旦女生。屠杏花之名譽滿寧波。[1]

長期與男班藝人同台演出,使屠杏花比較全面地吸收了男班藝人的表演藝術,融化於自身,形成了越劇女小生獨特的表演風格,為男班到女班的過渡做了承上啟下的工作,她的貢獻不可低估。

屠杏花與施銀花的聯合--"銀杏並蒂",不僅是兩位越劇第一代女演員一生中難忘的事件,也是女子越劇得以迅速發展的一個起點。

早在施家岙學藝期間,屠杏花就與施銀花親如姐妹,屠杏花常去施家玩,稱施父母為"爹爹姆媽",施銀花的父母也視她為親生。在科班開蒙戲《雙珠鳳》中,兩人配合默契,深得師傅鍾愛,未出科已成為班中"台柱"。

她們曾一同先後演出《玉蜻蜓》、《二度梅》、《四香緣》、《玉連環》、《孟麗君》等戲,"銀杏"始終是一對情投意合的舞台伉儷。

1936年9月6日,她們再度以"越劇第一舞台"名義合作演出於紹興千秋模範劇場,其時施銀花已被譽為"花容月貌青衣悲旦",屠杏花則被譽為"文武風雅小生"。

她們的合作演出使越劇贏得了更多的觀眾,影響波及上海。這年年底,法商上海百代音樂唱片公司特邀施銀花、屠杏花及沈興妹等到上海,灌制越劇唱片,有《游庵認母》、《二度梅》、《盤夫》、《勸秋香》、《孟麗君·看圖》、《樓台會》等十多張(以"麗歌唱片公司"名義發行,"麗歌"為"百代"代號)。

1938年端午節前,以"銀杏"為台柱的"第一舞台",從紹興出發輾轉到了上海,先後在太原劇場、皇后劇場、大中華戲院、天香大戲院演出了拿手老戲《盤夫索夫》、《梁祝》、《碧玉簪》等。

在這段時間,最值得紀念的是,1939年7月,"第一舞台"演出根據曹禺原著改編的《雷雨》,由屠杏花飾周萍、施銀花飾蘩漪、錢秀靈飾周朴園、周寶奎飾周朴園之母、余彩琴飾四鳳、支蘭芳飾侍萍、馬亦琴飾周沖、施福奎、周小雲分別飾魯貴和大海。

這些演員都是當時正在上海唱紅的越劇名伶,名伶演名作,轟動了上海。屠杏花扮演的周萍,身穿西裝,風流瀟灑,與施銀花扮演的蘩漪珠聯璧合,一時傳為佳話。

精彩視頻

越劇人物傳記片《舞台姐妹》第12集:屠杏花

越劇《何文秀》 選段 原唱 屠杏花 演唱 錢慧麗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