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寬城剪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寬城剪紙屬於中國民俗文化之一。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1]。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2]

中國民俗學界或民間文化界一直在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間文化」、「民族民間文化[3]」等概念

簡介

寬城剪紙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寬城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長城腳下,喜峰口外,總面積1952平方公里。全縣滿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0%。從事民間剪紙的藝人幾乎全部是滿族人。剪紙作品具有濃郁的滿族風情特色,花鳥魚蟲,動物人物作品廣泛發展。

寬城剪紙分為單色剪紙和刀刻染色剪紙兩類。單色剪紙多用紅紙,也有少量用其它顏色的紙。根據圖案造型進行摺疊,然後用剪子剪制而成,也有摺疊多張紙用刀子刻制而成的。刀刻染色剪紙大多用連史紙或宣紙成沓刻制。然後用白酒調配好各種顏色進行染色。一般來說,都是春夏秋季,全部做刻制活,到冬季或臨用(銷售)之前,配色、點染。

發展現狀

儘管國內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民俗文化,但仍主要集中於非物質文化保護國家制度的確立與學術界發起的「救亡圖存」式的田野調查工作[4],而對於民俗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及其在整體文化產業結構中的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則明顯不足。老藝人人衰藝絕、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藝失傳摻假等現狀層出不窮,即便是倖存的年畫皮影剪紙等經典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也已日漸衰落。

我國所開發的文化產業,多是針對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5]傳媒文化、時尚文化而進行,以鄉土社會為主要陣地的民俗文化尚未引起足夠重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俗文化產業在全國各地興起,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展演制銷模式以及「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簡單框架,初步顯現出一定的規模化發展與自覺性追求。

由於總體戰略的不夠清晰、產業布局的混亂、產業創意力量的薄弱分散,我國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6]可持續發展已遭遇瓶頸。

視頻

寬城剪紙 相關視頻

《醉美鄉音》中國民俗文化 宣傳片
中國民俗與文化(中國民俗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介紹,學習啦在線學習網,2016-12-13
  2. 非遺助力健康生活:太極拳(河南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2020-06-11
  3. 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瑞文網, 2017-06-27
  4. 國內學術界對田野調查法的研究情況綜述,道客巴巴,2016-10-02
  5. 今天告訴大家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騰訊視頻,2019-03-30
  6. 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思考,學術雜誌,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