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加拉巨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加拉巨蜥
原圖鏈接

孟加拉巨蜥 (學名:Varanus bengalensis) [1] 有3個亞種。體大,頭長,吻長;眼瞼發達,瞳孔圓形;鼓膜裸露;舌細長,先端深分叉,可縮入基部舌鞘內;有基部較寬的大型側生齒;顳弓完整,眶後弓不完全。頭頂無對稱大鱗;背鱗粒狀、圓形或卵圓形;腹鱗四邊形,排成橫行;鱗下承以真皮骨板。尾長,但不易斷;有肛前孔。四肢強壯。食各種小動物和腐肉。卵生。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中南半島等地,在中國雲南地區僅發現過該種巨蜥的標本。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孟加拉巨蜥
拉丁學名:Varanus bengalensis
別稱:普通印度巨蜥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目:蜥蜴目
亞目:石龍子亞目
科:巨蜥科
屬:巨蜥屬
種:孟加拉巨蜥
亞種: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Daudin, 1802
英文名稱:Bengal Monitor Lizard
英文名稱:Clouded Monitorv
英文名稱:Common Indian Monitor
同義學名:Monitor gemmatus

形態特徵

孟加拉巨蜥身上帶有黃色斑點,腦袋呈三角形,身長90多厘米,僅尾部就有50厘米長。已達到10.2千克,在野生環境中,雄性普遍比雌性超重42%以上。鼻孔呈裂目狀,位於眼睛至吻部間之中央。可依體色及鱗片外形等特徵,西部亞種及東部亞種有所區別。成年孟加拉巨蜥一般都是灰色或灰綠色,從下巴至腹尾部有灰黑色的斑紋,這些標記通常中,西部地區的深暗些,東部地區的淺輕。這些腹側標記通常隨着年齡的增長,皮膚的顏色就變得較深。在野生環境中,錄得最重的雄性孟加拉巨蜥是7.18千克的重量。

棲息環境

孟加拉巨蜥的生存能力極強,以應付廣泛的生存環境,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季節性多雪的冬天。但是,一般被發現在持續溫暖的氣候區域,年平均溫度約24℃南部大部分地區,出現季節性季風影響模式的周邊海域與山區。有些棲息地區比較乾旱,每年平均降水量小於200毫米。其他棲息地則相當濕潤,每年年降水量達2,200毫米。孟加拉巨蜥最常見的生存環境是落葉,半落葉,常綠的熱帶雨林。西部亞種棲息於較乾燥區域,東部亞種棲息於濕潤環境,主要活動於地面上,如遇到危險則會攀爬至樹上,或躲進灌叢內將自己埋起來。在巴基斯坦,旱季時會休眠。在斯里蘭卡研究顯示其在夜晚躲於挖掘的洞中,此時體溫會低於周圍環境,故在白天照光增加體溫,以增加活動力,主要於午後活動,活動時體溫約為34.5℃。夜晚則棲息於草叢或水中,可保持體溫高於周圍環境,活動溫度則為30℃,故不須增加體溫很久即可活動,主要活動時間為早上。

生活習性

主要活動於地面,也會攀爬樹木。雄性較雌性活躍(雄性:4.5小時/天,雌:2.85小時/天)。活動範圍雄性為53000m2,雌性為44000m2。以昆蟲、蜘蛛等節肢動物、青蛙、蜥蜴、蛇、蝙蝠、魚蝸牛與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並會舔食螞蟻。養殖幼體:牛肉(生或熟的)牛胃片、魚及煮熟的肺,幼體後期須每個禮拜餵食兩次。養殖成體:餵食超過二十天以上的雞,四或五條魚,二十隻小老鼠,或兩隻大鼠。吃完後會返回休息區三至四天以消化食物,之後排泄,通常在水池中。飼養時須較大 的飼養空間,與較大的水域環境。須提供適當的攀爬樹枝與直立容器,有助產卵時使用。可使用加溫墊對沙地加溫。最好單獨飼養。日溫22℃~35℃,夜晚溫度可降至20℃,溼度日間為77%,夜間可至85%。孟加拉巨蜥在2.5至3年達到性成熟。身體的尺寸和整體長度與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在一般情況下,更長的個體一般生長在土壤水分較多的地區,如沼澤環境中。而更短的個體,常發生在森林周邊。此外,在中國南海和泰國灣的小島嶼上發現比附近大陸更小的個體,達到生殖成熟時體長低於23.3厘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蘇門答臘)、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繁殖方式

卵生。體型較大的雌體,一次可在地底或白蟻冢內產下15粒卵。孵化期從70天到327天不等。時間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平均孵化溫度。在人工飼養下,雌性表現出最大的成功交配的機會,雌性每年的生殖周期只有一個或兩個單獨的雄性可以連續多年進行交配。排卵期從6月份開始,但到7月份結束。最成功的交配是在出現排卵已經達到了頂峰的稍前或稍後。交配兩個星期後產卵,通常在七月、八月、九月初、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每年只生產一個窩。然而,在一些經歷兩個季風季節的地方,每年可能會生產第二窩。如果是產兩窩,第一次產卵和繁殖第二窩要間隔23至30天。每年產卵的平均數量是20個,其中通常孵化率約80%。這樣大約每年有16個蜥蜴出生,新生兒被捕食率相對較高。由於捕食,大約有一半的後代生活不到兩歲。

種群現狀

該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被破壞,間接影響是該種生存的農業地域的農藥污染,可用食物資源的減少。然而,最大的威脅也許是該物種被人類狩獵,獵殺的原因是其皮膚商業化和通常食用它們的肉。該物種的脂肪也可用於傳統醫學。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視訊

泰國攀牙 孟加拉巨蜥



參考文獻

  1. 孟加拉巨蜥.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