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位於亞洲西南部,是一個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全國人民幾乎全部信奉伊斯蘭教(98.8%)。
目錄
1 國名:
2 獨立日:
3 國慶日:
4 國花:
5 國旗:
6 國徽:
7 國家政要:
8 自然地理:
9 人口:
10 首都:
11 簡史:
12 行政區劃:
13 政治:
14 伊朗的政治體制
15 伊朗的選舉制度
16 伊朗的政黨組織
17 經濟:
18 軍事:
19 文化:
20 新聞出版:
21 外交:
22 與中國關係:
目錄
國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獨立日
4月1日(1979年)(伊斯蘭共和國日)
國慶日
2月11日(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日)
國花
玫瑰花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7∶4。自上而下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白色橫條正中,鑲嵌着紅色的伊朗國徽圖案。白色與綠色、紅色交接處,分別用阿拉伯文寫着「真主偉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這是為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蘭教太陽曆為11月22日。國旗上的綠色代表農業,象徵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徵神聖與純潔;紅色表示伊朗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國徽
由四彎新月、一把寶劍和一本古蘭經組成。新月象徵宗教——伊斯蘭教;古蘭經位於頂端,象徵伊斯蘭教高於一切,是共和國行為準則的依據;寶劍象徵堅定與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斬「惡摩」。四彎新月和古蘭經書本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而整個圖案呈圓形,象徵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蘭思想遍及全球。
國家政要
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 ,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後繼任領袖;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2005年6月當選,8月就職;外長卡邁勒·哈拉齊 (kamal kharazi) ,1997年8月任職,2001年8月連任。
自然地理
164.5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是高原國家,海撥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有扎格羅斯山脈,東部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北部裏海和南部波斯灣、阿曼灣沿岸一帶為衝擊平原。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侯,乾燥少雨,寒暑變化大。西部山區多屬地中海式氣侯。裏海沿岸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人口
6390萬(2000年4月估計)。它是一個多民族的穆斯林國家,有波斯、阿塞拜疆、庫爾德、阿拉伯及土庫曼等民族,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庫爾德人占5%,還有阿拉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首都
德黑蘭 (tehran) 位於橫亘伊朗北部厄爾布斯山的南麓,有人口1100萬,
簡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19世紀初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禮薩·汗推翻愷加王朝,於192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1941年禮薩·汗被盟軍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國名為伊朗。1978年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迫使巴列維國王於1979年1月16日流亡國外。同年2月,宗教領袖霍梅尼結束14年流亡生活從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權,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81年10月哈梅內伊就任總統,穆薩維就任總理並受命組閣。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體系。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着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進入8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經國際上多方調解於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專家會議於第二天推舉總統哈梅內伊為新領袖。7月28日,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總統。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賈尼連任總統。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當選總統,8月4日宣誓就職,2001年連選連任。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7個省,195個縣,500個區,1581個鄉。27個省為:德黑蘭、中央、吉蘭、馬贊德蘭、東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克爾曼沙汗、胡澤斯坦、法爾斯、克爾曼、霍拉桑、伊斯法罕、錫斯坦-俾路支斯坦、庫爾德斯坦、哈馬丹、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洛雷斯坦、伊拉姆、博韋艾哈邁德-科吉盧耶、布什爾、贊詹、塞姆南、亞茲德、霍爾木茲甘、阿爾達比勒、加茲溫、庫姆。 選擇去 伊朗 的理由可以有很多,我卻並沒有特定的某一種,對 中東 世界和伊斯蘭文化向來的好奇,加上工作之後可能就沒有的假期讓我定下了這段行程。伊朗 的旅遊簽證很容易申請,找的淘寶代辦,來回八九天護照就寄了回來,三個月單次往返,有效期21天,七百多塊。一起去的同學在親自去 上海 領事館加急,20分鐘出了簽。機票買的 廣州 飛 德黑蘭 ,中轉 吉隆坡 的亞航,一個人往返約2500元左右,同往返20KG行李額800元左右。 相信大多數正在制訂 伊朗 行程規劃的朋友們經歷着我曾經歷過的一籌莫展,即儘管 伊朗 旅遊的攻略比比皆是,但幾乎不能使用國際信用卡與不能在各大酒店預訂平台上訂酒店增加了很多擔憂。在此我先給一個我自身體會出的結論:不用慌,食宿交通都搞得定的。 關於去 伊朗 旅遊的安全性我就不多贅述了, 伊朗 主要有的遊玩路線( 德黑蘭 —— 伊斯法罕 —— 設拉子 )是非常安全的,少有的恐怖事件發生在 伊朗 與 巴基斯坦 或是 伊朗 和 阿富汗 的交界處(剛查到今年6月7日 德黑蘭 霍梅尼陵附近有恐襲,但比較罕見)。總之媒體渲染到一般人心中的「安全性評價」向來不是我很看重的一個因素,在出發之前,困擾我的問題大致是:換多少錢?在哪換?酒店怎麼訂?一個城市待幾天?城市之間的交通怎麼選擇?偏遠景點的團隊游在哪報名等等。這些問題將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一一作出解答。 寫在前面:
着裝要求:①女性必須戴遮住頭髮的Hijab,外國女性、非穆斯林女性也不例外。街上會看見一些上了歲數的人穿Chador,但基本年輕人不願意穿。沒有見到有人穿Burka或Nikab。這些區別可以參考網易財經:Niqab、Hijab,穆斯林婦女的頭巾你分得清楚嗎? http://money.163.com/16/0512/18/BMSS6Q3900253B0H.html
②原則上不能穿露出上臂和小腿的服裝,男性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女性會穿長袖包裹住手臂,衣服貼身但不緊身,牛仔褲可以穿,腳踝可以露。Hijab不小心掉了也沒關係,我們的導遊在開車時掉了幾次都過了好一會才重新戴上。
網絡:當地辦的手機卡上網速度還可以,Instagram可以用,當地流行的即時交流軟件是Whatsapp和Telegram。微信可以用,但速度慢,文字可以收發,圖片收發非常緩慢且容易失敗,朋友圈無法刷新出來。Facebook無法登錄,一些國內網站登陸緩慢或根本打不開。
伊朗 一兩天的旅行者來說十分頭疼,但開始旅行三四天後會慢慢習慣。當地正在使用的貨幣叫「里亞爾」, 伊朗 現在通行的貨幣全是這個單位。與美元匯率比大約是40000:1;與人民幣匯率比大約是6000:1。換匯時,一美元能兌上40000里亞爾即是不錯的匯率,換匯推薦 德黑蘭 機場。 德黑蘭 市區內的換匯點又要看護照又扣了一筆手續費。讓人難受的是當地人報價經常報「土曼」的價格,「土曼」應該是以前的貨幣單位,和里亞爾相比是1土曼=10里亞爾。買一瓶水大概是6千到1萬里亞爾;吃一頓「Kebab」(以下簡稱「烤爸爸」,即 中東 地區的烤串)大約是10萬到20萬里亞爾,因此有個大概的物價概念後或跟老闆確認是里亞爾還是土曼後就不怕弄混淆了。
上圖:從機場換匯點兌換的 伊朗 里亞爾。
抵達日(廣州——德黑蘭)
【抵 達日 】
交通: 廣州 —— 吉隆坡 —— 德黑蘭
住宿: 德黑蘭 (Arman hotel,三人間67美刀一晚,性價比非常低)
首先要介紹一位重要人物,Mousavi先生,對我們這次的行程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是在訂 德黑蘭 酒店時聯繫上Mousavi的。在《孤獨星球》(以下簡稱「LP」)上對Mousavi的描述是:「Mousavi先生是好客的波斯人的典型,他為人熱情,除了提供實用信息之外,還幫忙訂票...」這個人相當精明,利用手上的酒店和交通信息賺取差價,但一沒有漫天要價,二辦事比較靠譜,因此在這還是推薦給大家。關於行程制訂,訂 伊朗 國內的機票、火車票、大巴票、酒店、團隊游甚至滑雪都可以找他,但要保持清楚的認知,摸清套路後發現更能省錢當然就別去找他了。他的郵箱:Nice4human@gmail.com;他的Whatsapp:+989124361974。
抵達 德黑蘭 時是晚上11點左右,取行李出關半小時不到就都搞定了。非落地簽不需要在機場購買保險,拿着護照海關看了一眼大章一蓋就入境了。 德黑蘭 有兩個民用機場(剛看到維基百科上寫有四個機場,但遊客接觸到的應該就是南邊的霍梅尼國際機場和市區內的飛國內航班的機場),國際航班在城區南邊四五十公里的伊瑪目霍梅尼機場。機場不大,入境時海關也沒人檢查我們的箱子。抵達大廳後,馬上數人上前問我們要不要的士,因為我們已經聯繫了Mousavi,他安排人來接我們。LP上寫着從機場到市區一輛車大概25美刀左右,Mousavi聯繫的司機收取的價格是80萬里亞爾,即20美刀。在機場自行搭乘的士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價格還價,要記住,在 伊朗 ,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也應當去還價。 注意:這裡的的士價格是在淡季(從11月開始算 伊朗 的旅遊淡季,之後我談論的大部分酒店、團隊游價格都是淡季價格,旺季可能會有一定幅度上漲);此外我們的酒店是在比較靠南的位置,即離機場比較近,前往市中心或北區的酒店可能會貴一些。 小插曲:上司機的車時我想記一下車牌發給家裡人,畢竟初來乍到怕萬一失蹤或出現其他狀況。然而...車牌的數字是用波斯數字表達方式(不知道其他阿拉伯國家是否也是同樣的數字拼寫體系),根本看不懂...在強行按形狀記了幾個後,決定聽由天命了。 晚上的酒店性價比非常低,房間較小,床位也小,布置簡陋,設施陳舊,一個破暖氣關不上,大晚上熱死人只好窗戶大開,要是來個賊東西全會被偷掉。早飯也相當一般。但交通位置還可以,就在 古列斯坦皇宮 和大巴扎的附近。這裡可以看出Mousavi的一個精明的地方,在剛到 伊朗 完全沒有價格概念時他會給你這種性價比比較低的酒店,在你待了一段時間或是跟他直接抱怨後(我們返回 德黑蘭 後和他抱怨第一晚的酒店非常不滿意後,住的酒店性價比就高多了),他就會給你高性價比的酒店。 上圖:第一晚酒店的早餐,很一般。基本上所有酒店的早餐中都會有饢、黃瓜、西紅柿、黃油、水煮蛋這幾樣。一些比較現代化的酒店會提供西式麵包片、素培根、牛肉香腸、煎雞蛋等食物。另外圖中偏深色的是當地特產之一椰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了當地慢慢品嘗。 【第一日】 景點: 古列斯坦皇宮 (又譯戈勒斯坦皇宮)、 德黑蘭 大巴扎 交通: 德黑蘭 —— 設拉子 (飛機,兩小時左右,55美刀一個人) 住宿: 設拉子 (Jahan Nama Hotel Apartment,三人間75刀一晚上,公寓式酒店) 伊朗 的經典旅遊路線就是從北到南,自 德黑蘭 至 設拉子 ,其間包括 伊斯法罕 、 亞茲德 ,有些人還會順帶去一趟 卡尚 。除開這條路線,就是去一下 西北 部的 大不里士 、裏海;或者 東北 部的宗教城市 馬什哈德 了。我們本來是想從南到北一路玩過去再飛回來,但因為中間預訂了葛尓瑪為數不多的房間而決定先飛 設拉子 德黑蘭 有800多萬人口,北邊緊挨着 厄爾 布爾士山脈。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城市在山腳下的感覺,就是在市區逛着逛着抬眼可以看到高山的感覺(各位朋友若知道類似的城市,還麻煩向我推薦一下。要規模大一點的城市,山腳下的小村莊多了去了)。冬天的 德黑蘭 可以看到雪山,往北走不遠還可以滑雪。對於前往 德黑蘭 的遊客而言,基本上摸清「南、中、北」三個大致的位置就可以了。南邊是 古列斯坦皇宮 、大巴扎景點群,步行往北走1公里多一點是伊瑪目霍梅尼地鐵站,這附近就是 伊朗 國家博物館、埃博 拉特 博物館、原 美國 駐伊大使館等景點群。其實按照整個城市的分布來說這已經快到城市中部了,但再往南的方向沒有太多遊客值得去的地方,因此把這一塊算作南部景點群。中部值得一去的有Tabiat Bridge(谷歌地圖上沒有中譯名,直接搜這個英語單詞即可)和默德塔。北部可以去的有薩阿德·奧包德宮殿群(即巴列維皇宮博物館)、Niavaran Palace Complex以及幾座不高的山(類似於 長沙 的 嶽麓山 一樣,不高,人和車都可以上去,山上有各種吃的和娛樂設施,郊遊性質而非攀登性質的山)可以爬。第一日只去了 古列斯坦皇宮【 古列斯坦皇宮 】(Golestan Palace) 第一日上午出門時還沒有網絡,因為和Mousavi約好下午他帶手機卡來給我們(因為第一天晚上抵達太晚,機場的SIM卡櫃檯停止給外國人辦理,因為好像辦每張卡都要身份登記)。個人覺得自己辦卡的話在機場辦會更好,畢竟正規些,有一些遊記和反饋都提到市區內辦卡被坑(主要的模式就是第二天卡就不能用了)。由於沒有網絡,就開啟了出門問路方式,很意外的是問了街上幾個摩的司機和路人,他們都不知道我們說的是哪裡,我們盡力發Golestan的音,他們終於聽懂卻問我們是不是要去Golestan hotel。無奈,想到大巴扎和皇宮是一個方向,遂問到了巴扎的位置前往,好歹是找到了。 個人覺得這個皇宮非常一般。可能一我是個缺乏欣賞眼光從平凡處發現美的人,且較為欠缺藝術欣賞素養;二是來 伊朗 之前的期望有點過高(之前在有一篇 伊朗 遊記中看到類似的話:抱很大期望來會失望;不抱什麼期望來則會有很多意外驚喜,個人認為此語十分中肯)。LP上對該皇宮的評價是「見證了愷加統治者的榮耀和奢侈無度...由幾座宏偉的建築組成,中間是一個經過精心修建的花園...」(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LP是一本很好的出行指南,但對於LP上的景點描述不可全信。因為LP的作者大部分是西方旅行者,特別是那些 中國 遊客較少前往的地方。像這本中文 伊朗 LP字裡行間都透出着一股從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味道。這就導致了LP上的描述會使我們對景點的預估和想象有相當的偏差,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觀察思考的出發點根本不同,造成了欣賞角度等很多主觀思維上的不同。這在LP關於每個城市分配多少時間遊覽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後文會提到。因此在此我覺得,秉承LP的宗旨「負責任地旅行」,客觀地描述出真實的旅行體驗應是最負責任的一種,沒必要跟從其他文化區的旅行者的視角,也沒必要可以恭迎某些景點以顯示自己淵博歷史文化水平。所以接下來的景點描寫,我大都會用非常平實的語言來描述我對此的客觀感受,僅供參考,因為每個人感受會完全不一樣,同時我也承認我的藝術審美素養匱乏)。我當時的反應是LP一定對「宏偉」有什麼誤解。皇宮的售票人員英語相當爛,我看到進門的價格牌上寫了一個價格,然而他給我拿出的價格牌上又是另外一個價格(兩個牌都是看上去比較正規的打印版,不像是在坑我們)。一個小點20萬里亞爾(5美刀)左右,皇宮裡總共有大概8個小點,所以一個人的套票價格大概是160萬里亞爾(40美刀)左右。總體而言,相比之後的行程,這個價格算是性價比比較低的一個景點了,但又是必須要打卡的景點之一,所以還是別抱太多希望的老實掏錢吧,這樣說不定去的時候會有很多意外驚喜。[1]
政治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才可生效。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
伊朗的政治體制
1979年2月,伊朗前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當年12月,伊朗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政權成立後的第一部憲法。根據憲法,伊朗實行政教合一、神權高於一切的政治體制,最高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伊朗國家最高領導人。1989年4月,伊朗對憲法進行了部分修改,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權力不容更改,同時對領袖的產生以及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門等方面的規定作了修訂,使伊朗的行政、司法和立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根據憲法,領袖是伊朗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徵。領袖的權限包括任免憲法監護委員會(憲監會)宗教成員、司法總監、音像組織主席、武裝部隊參謀長、革命衛隊司令以及武裝部隊和安全部隊的司令;宣戰或宣布停戰;協調國家三權機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頒發總統委任狀,在總統有瀆職行為或議會認為總統政治上無能的條件下罷免總統等。領袖通過專家會議選舉產生。專家會議是選舉伊朗革命領袖的最高權力機構,共有成員86人,每年舉行一次年會,討論國家大事及領袖的行為。專家會議可在領袖不稱職或失去領袖的必要條件時廢黜領袖。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後,通過專家會議推舉,哈梅內伊當選為伊朗最高領袖。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繼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伊朗內閣部長由總統提名,需要議會審議通過。為了保證議會決議不違背伊斯蘭教義和憲法原則,憲法規定成立憲監會。憲監會有權審查議會通過的一切決議和提案,監督總統選舉、議會選舉和公民投票。伊斯蘭議會是伊朗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有權批准同外國簽訂一切條約、協議和合同,隨時對總統和部長進行質詢和彈劾,批准政府需要採取的緊急措施等。但是,議會通過的任何議案必須得到憲監會的批准後才能成為法律。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議長一年一選,可以連選連任。司法部門是伊朗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司法總監是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腦,由領袖任命,任期五年。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由司法總監任命,任期五年。司法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負責協調政府和議會間的關係。在司法總監領導下,還設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國家監察總局,分別審理民眾對政府機關的訴訟和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
伊朗的選舉制度
伊朗的選舉主要包括專家會議選舉、總統選舉、議會選舉和地方議會選舉。其中專家會議選舉每8年舉行一次,總統、議會和地方議會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有關選舉事務均由內政部及各級行政機關具體執行,憲法監護委員會(憲監會)負責監督。伊朗的選舉是以直選方式,即通過選民無記名投票的結果來確定。16周歲以上的伊朗公民就擁有投票權。伊朗憲法和選舉法對各項選舉以及候選人資格都有具體的規定。通常的程序是,首先由符合條件的伊朗公民在選舉前規定的時間裡到內政部在全國各地設立的選舉委員會登記,選舉委員會將登記在冊的人選情況匯總,提交憲監會在各地任命的選舉資格審查委員會審議,審查委員會將審核的結果通知選舉委員會,再由選舉委員會具體執行有關選舉事務。根據選舉法,參選資格被否決者可獲得有關自己被否決原因的書面通知,並可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上訴。在選舉委員會執行選舉投票的過程中,憲監會還要向全國各地投票站指派監督員,監督投票情況、封存投票箱、監督選票的統計。各項選舉的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但必須得到憲監會的認可。憲監會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有權宣布某個選區乃至整個選舉的投票結果無效,當選者必須在憲監會的確認後才能宣誓就職。
伊朗的政黨組織
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隨着政權的逐步穩定,伊朗政府逐步取締了大多數政黨團體和組織。1985年伊朗宣布實行一黨制,伊斯蘭共和黨為執政黨,其他政黨及其派別均被取締。為防止政治糾紛,1987年6月,伊斯蘭共和黨也宣布中止一切活動。 1988年12月,伊朗頒布政黨法,要求所有政黨與組織向內政部重新登記,經審查批准後方可開展活動。1998年伊朗新的政黨法出台後,國內各種政黨競相成立。到2000年1月,伊朗合法政黨和政治組織已經達到110多個。目前,伊朗大多數政黨和政治組織尚處於創立階段,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缺乏章程及其相關綱領。伊朗現主要政黨或組織有: 伊朗伊斯蘭參與陣線: 1998年12月6日成立,其前身是1997年總統選舉時哈塔米競選班子。該黨由哈塔米政府的一些部長和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組成,現已成為伊朗第一大黨,也是伊朗目前支持改革的最大組織。 德黑蘭戰鬥的宗教人士協會: 1987年從革命初期成立的「德黑蘭戰鬥的宗教界協會」中分離。其成員大多是宗教和政界的知名人士。總書記是現任議長邁赫迪·卡魯比。 建設公僕黨: 前身是1996年由6名伊朗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建設公僕組織」(又稱「6人集團」),1998年5月20日正式改為現名。該黨在全國主要大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其成員多為政界人士。建設公僕黨的宗旨是:維護伊斯蘭尊嚴、建設伊朗、捍衛政權的伊斯蘭及共和兩大屬性;主張專家治國,積極支持伊朗經濟建設。總書記是德黑蘭前市長卡爾巴斯奇。 伊斯蘭伊朗團結黨: 1998年1月31日成立,主要由議員和政府各級負責人組成,有成員30多名。該黨的宗旨是發展文明、維護伊斯蘭尊嚴與國家強盛。
經濟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占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 貨幣名稱:里亞爾(rial)。
軍事
武裝力量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議長、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劃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文化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伊朗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醫學家阿維森納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醫典》,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今天通用的時鐘基本相似的日規盤。伊朗學者的許多數學著作達到了很高水平。詩人費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薩迪的《薔薇園》等不僅是波斯文學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新聞出版
各種刊物有900多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消息報》、《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世界報》國際版。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三個台播放節目。
外交
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宣布「不傾向東方,也不傾向西方」,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積極發展同伊斯蘭、第三世界和不結盟國家的關係,重視同西歐、日本等國的交往與經貿聯繫。除美國、以色列和南非外,願同所有國家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關係。堅持輸出伊斯蘭意識形態,伊斯蘭在其外交政策中高於一切,被置於一切國家利益之上。
與中國關係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着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闢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伊朗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波斯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
相關視頻
伊朗的石油究竟有多少?難怪美國對它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