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谷區 山西農業大學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太谷區山西省晉中市轄區。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與祁縣平遙共同成為聞名遐邇的晉商故里[1],境內有諸多晉商大院遺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為其代表。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2],近代大財閥孔祥熙[3]的出生地。久負盛名的宮廷聖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出產於太谷。太谷餅壺瓶棗享譽全國。

2019-12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國務院批覆同意我省晉中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行政區域管轄範圍和政府駐地不變[4]

地理位置

太谷區位於山西省晉中盆地東北部。地理座標,東經112°28'~ 113°01′,北緯37°12′~37°3′2。東北與榆次市相依,東南與榆社縣交界,西南與祁縣毗鄰,西北與清徐縣接壤。東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總成積1033.6平方公里。平面輪廓呈鴿子展翅狀。

從縣城計算〔直線距離):東至太谷、榆次、榆社交界的三縣垴山43公里;南至太谷、榆社、祁縣交界的吳家背山25公里;西至祁縣的張家堡東6公里;北至清徐的溫李青村9.5公里。至榆次區城34公里,至清徐縣城28公里,至祁縣城22公里,至榆社縣城54公里,至和順縣城90公里。

縣界變動

一、與榆次縣界之變遷。金大定中,榆次之修文、仁義二鄉劃歸太谷〔3750戶)。歷經元、明、清數百年之演變,直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西赤土村劃歸榆次。之後,梁平、田喬、小祁、蒲池、黃河峪、大佛頭、佃家院、馮家局8村,也劃歸榆次。

二、與榆社縣界之變遷。民國三十年(1941年),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第二專署將偷社縣之白壁、常瑞、康五科、東五科、格子坪、武莊、山頭、東凹、寺兒、漫天嶺、後嶺,西寬、南嶺、地黃灘、井泉溝、娥兒溝、牌坊、羅秀等18個村莊劃歸太谷。1996年,以上18村復歸榆社。

三、與祁縣縣界之變遷。太、祁二縣邊界村莊,古有「三村換一鎮」之說。太谷將白圭鎮與祁縣之官廠、永安、榆林三村相換。民國三十年(1948年),上、下黑峰、通天溝三村劃歸祁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復歸太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西炮守堡、東沙堡兩村劃歸祁縣。1956年,官廠、永安、榆林三村重歸祁縣,井將與祁毗鄰之聚理、嘉樂莊二村(當時屬官廠鄉)同時劃歸祁縣。

太、祁二縣,於1958年11月——1961年5月,合併稱太谷區,縣治在太谷城。

地貌形態

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由東南向而北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與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53。

山地:太谷區南部屬太岳山脈象峪河,右側屬太行山邊沿。從縣境東北的三縣垴峰到西南的四縣垴峰,長達50餘公里,是太岳山主脈之一段,也是汾、漳二河系之分水嶺。嶺的東段在太谷、榆社邊界;中段在太谷境內;西段在榆社、太谷、祁縣邊境。嶺呈北東—南西走向。從西北側支出多條次一級山樑,組成太谷境內整個山脈體系。

一、東山區

主脈:東山主脈即汾、漳分水嶺東段和中段。從東北到西南依次由三縣腦、八賦嶺、白雞嶺、太谷嶺、花枝嶺和蓋天惱連接而成。

三縣腦峰:位於縣境東北端,距縣城42公里,海拔1740米。居榆次、太谷、榆社縣三縣邊界,是八賦嶺主峰,山勢險要。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八賦嶺:在溫家莊東南,距縣城38公里,古代為通和順、遼州之要道,今太焦鐵路榆長公路通過。嶺區蒼松翠柏,植被良好。現有油松等次生林和大量灌叢,是太谷主要林牧區。

白雞嶺:位於路家莊東南,距縣城34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有太焦鐵路穿隧而過。植被情況同八賦嶺。

太谷嶺:位於石堡寨東南,距縣城31公里,海拔1500米,榆長公路穿嶺西過。植被同八賦嶺,為縣內新發展之林區,可牧。

花枝嶺:在百草足與花則足二村之間(民國志誤為黃花嶺)。嶺西端之蓋天垴海拔1560.5米。位於太谷南莊和榆社羅秀之間。

支脈

東山支脈由主脈西北側支出。

大塔山,位於太谷、榆社邊界,由三縣惱支出,向西北延伸至北郊村東,長約1公里,多1600米以上山峰。著名者有大塔山、雪峰山(舊志十景「雪峰夕照」指此)、思兒惱、張槍凹峰(海拔}81米。是東山區第一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大塔山支脈是塗河、象峪河之分水嶺。北山頭壇梁從本支脈的姑姑庵處分支,位於象峪河北源與東源之間,是又次一級支脈。

泊頭山,位於象峪河東源與路家莊河之間,由八賦嶺伸向彭溫莊南山,長約8公里,是東山主脈的一小分支。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桃梨山,位於象峪河東源與南源之間,從通梁山黑浪山之間,長約1公里,海拔1100~1512米。東有太焦公路,西有榆長公路平行西過。東南部植被較好,西北部童山禿嶺,水土流失嚴重。

石羅門山,東起太谷嶺上石婆婆懷峰,西北止於天池村東禪寺寨峰,長約15公里,海拔1400米以上,是烏馬、象峪二河之分水嶺。

玉泉山,東起蓋天惱,西至水磨坡隘谷,長約8公里,是太谷、愉社二縣界山。石羅門山和玉泉山都有草灌叢生,是理想的林牧區。

二、南山區

主脈:南山主脈起源於太谷、祁縣、愉社、武鄉縣四縣邊境的四縣垴峰,距太谷區境南端1公里,海拔2023.5米,是全縣群山之宗。

從四縣惱北側的昊家背山起,向西北延伸入祁縣境,又從泊子嶺村西南的跑馬坪山入太谷到黃卦村南的千胡坪。境內長20餘公里,多1700米以上高峰,由西向東為跑馬坪、紅鞋背、大紅惱、黃砂梁、石馬嶺、轎頂山、院尖山、千胡坪。

跑馬坪山:位於縣城正南18公里處,海拔1914米,是縣境第一高山。山背泊子嶺村,海拔1650米,是縣境最高村落。在1700米以上,余草叢生,植植良好。

紅鞋背峰:位於胡家坪村南,海拔1857米,附近多1800米以上山峰,有南山屋脊之稱。

大紅斌峰:位於胡家坪村東北,海拔1690米(舊志十景「松嶺晴嵐」即此處)。

黃沙梁:在大紅惱東北,海拔1652米,該梁與大紅惱之間有一山壑,形似月牙,俗名月明爺壑。是前後山區交通孔道。

石馬嶺:位於馬定夫村東南,距縣城15公里,海拔1661.9米。

轎頂山:位於馬嶺村東南,距縣城15公里,海拔1614米。

院尖山:距縣城東南15公里,是南山主脈走向轉折點,海拔1541米。從跑馬坪到院尖山,包括紅鞋背、大紅腦、黃沙梁、石馬嶺、轎頂山在內,是縣境南山地區植被最好的山脈。目前灌叢較密,雨量大,溫度高,宜林、宜牧。

千胡坪:位於黃卦村南,距縣城1公里,海拔31米,是一塊面積達數百畝的黃土殘垣。地勢高,土層厚,地面平坦。但垣的邊沿侵蝕嚴重,植被很差。

支脈

南山支脈由主脈南北兩側支出。

大坡營嶺:在主脈南側,從毛香背山支出,東至水磨城谷口。馬陵關即在水磨坡以北半公里的馬嶺山樑上(舊志十景「馬陵積雪「即此),訛傳為孫膜龐涓交戰之地.有太(谷)邢(台)公路通過。植被良好,氣候溫潤,宜林,宜牧。

筆架山:在主脈北側,起於跑馬坪,面至石板山,長約14公里,是太、祁二縣界山。主峰筆架山在北莊村南,海拔1622米。坡被較好。山腰為南山果園的一部分,山頂宜林,宜牧。

鳳凰山:起於大紅地,西北延伸至鳳凰山主峰,長約12公里,是咸陽河與石河分水嶺。鳳凰山主峰俗名鳳山,位於縣城南8公里處,海拔1227米(舊志十景「鳳山春色」即此)、支脈兩側為南山果區一部,山頂宜林。

大佛山:由轎頂山支出,西北延至大佛山主峰,長約10公里,為四卦河與石河分水嶺。大沸山亦名鳳景山,在縣城東南9公里處,海拔1123.7米。山腰宜果,山頂宜林牧。

二佛山:古名灰泉山,亦名風翼山,在縣城東南功公里處,海拔1151.4米。水土流失嚴重。宜發展佛田果園。

河流水系

全縣地表徑流量多年平均為6738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為13500萬——14400萬立方米。可利用的年地西水資源量為5560萬立方米;淺中層地下水年可開採量為11560萬立方米。全年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7120萬立方米。

縣內有烏馬、象峪、津水、咸陽、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條時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東流入榆社境內,注入濁漳河,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余皆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

烏馬河,俗稱回馬河黃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晉中市境的支流。《水經注》稱蔣溪,蔣谷水。亦稱回馬谷水,烏馬河,是太谷區境內第一大河。上游分東、西兩源,以西源為正源,出太谷與祁縣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溝一帶。民間有「烏馬河的上掌,在通天溝炕上」之說。東源出榆社境內黃花嶺(古稱軒車嶺),即白壁溝支流。西源由西南向東北流,東源由東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匯。合流經清徐境,入祁縣境內匯昌源河,後注入汾河。烏馬河全長93公里,太谷區境內長72公里,平均縱坡4.6‰。中上游龐莊村東建中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78平方公里。2013年,太谷區對烏馬河實施了綜合改造工程,城區河道實施硬化處理。

象峪河,舊稱小塗水、象谷河,俗稱向陽河,黃河支流汾河支流烏馬河支流。為太谷區一境內第二大河。上游分東、南、北三源。以東源為正源,發源於太谷、榆次、和順三縣交界的八賦嶺;三源於郭堡村北匯流後至清徐縣東羅村西北匯烏馬河。20世紀三十年代前,下游南莊以下無固定河道,常奪舊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時則經南莊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後,經人工開挖和自然沖刷才逐漸固定為今日之河槽。象峪河全長63公里,太谷區境內長45公里。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縱坡9‰。

金水河,發源於榆次境內大塔山,流經北郊村東入縣境,向西偏北流至一下寨附近有蒲池河匯入,又向西至格子頭附近有東賈河匯入,復向西偏北經注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時在榆次市東陽、北社一帶消失。大時溢入南席村東儲為季節性沼澤。更大時漫溢匯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長36公里,平均縱坡16‰,縣境內長20公里,流域總面積98平方公里。上游土石山區植被極差,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年輸沙量3.8萬立方米。中游石畝村南建有小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339萬立方米。清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咸陽河,古稱咸陽穀水。發源於泊子嶺,經滸泊、王家坡、東咸陽、南北沙河,過鐵路橋後與城西排水渠合。水流小時於北沙河、城西一帶消失,大時溢入烏馬河。全長20公里,平均縱坡35‰,流域總面積7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240萬立方米,清泉水很少。咸陽河是縣境內最大的無尾河。中上游雖建有兩座小型水庫,但庫容很小,只可起緩洪作用,加之河道縱坡特大,雨季極易形成山洪,對縣城威脅甚大。

四卦河,古稱四卦谷水,俗稱東峪河。發源於院尖山。上游為一小型樹權狀水系,各支流於東峪小盆地匯流後向北流經四卦谷口出山。出山後分為東西兩支同向北流。東支經四卦於東西郭裡間注入烏馬河;西支經肇開、南桑梓也注入烏馬河。全長15公里。平均縱坡33‰。中上游建有小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1萬立方米。

石河,舊志稱奄谷水。發源於琵琶尖附近轎頂山北麓。向北流經東莊小盆地,經大石頭口出山,再向北偏西經惠安、王誨莊、石象,於孟家莊北注入烏馬河。全長16.5公里,平均縱坡24編。出山口處建小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76萬立方米。下游縣化肥廠以下因長期施放工業廢水,水質污染嚴重。

小河,發源於下西莊村東南石羅門山。自東向西流經屹垛子、東里、東崖、東爐、西爐,至下莊村北匯入象峪河。全長16公里。平均縱坡24階。上游建有東里水庫,中游建有小河水庫。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03萬立方米。上游為土山區,植被極壞,水土流失嚴重。

朱峪河,舊志稱胡谷水、豬谷河。發源於森林村南。自南向北經李家莊、井神、南北張、南北洗等村。水流小時於北張、南洗一帶消失,大時經北洗村南溢入祁縣境。全長11公里。平均縱坡35‰。中上游建有並神水庫。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 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45萬立方米。

水晶坡河,發源於花枝嶺東側。向東偏南流入榆社境,注人濁漳河北源幹流縣境內長4公里,流域面積12.6平方公里。

氣候:太谷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旅遊景點

擁有三多堂孔祥熙宅院為主的晉商文化旅遊和以省果樹所、小白萬畝棗園、任村農家樂、怡園酒莊、梅苑山莊為主的觀光度假旅遊兩大精品旅遊線路。特別是梅苑山莊已成為晉中乃至山西最高檔的會議接待中心和旅遊度假區。

曹家大院

(三多堂)地處山西晉中平川,位於太谷區城西南5公里處的北汪村,距108國道線500米。南北長98米,東西寬110米,始創於十七世紀中葉,建成於十九世紀後期,期間垮越二百餘年。現存為明清建築,保存完整。曹家大院座北朝南,總占地10600平方米,由內宅、外宅兩部分組成,內套15個小院、3座樓、3個堂廳、3座主樓,共277間房舍。樓院的周匡是高大的磚牆,宛如城堡。曹家大院樓宅大院寬敞宏偉,特別是主樓的高大和堂廳的規格,突破了明清兩代的嚴格限定,扣封建政權賦予其在建築上的特權和商人的富有,表現的極其充分、突出。一九九五年十月開闢為文物旅遊景點,一九九六年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孔祥熙宅園

太谷老城的上官巷1號,毗鄰無邊寺白塔,宅園座南朝北,由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現存六院兩園(即正院、廚房院、墨莊院、戲台院、西偏院、西花園、書房院、東花園)。全院東西寬91米,南北長16米,面積約6300多平方米。

宅園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太谷紳士孟廣譽的祖宅。1930年孔祥熙購置後曾做過局部修繕。現存建築既有我國北方建築凝重宏厚的特色,又具有南方園林靈秀雅致的風格,是我國清代建築南北融合的上乘之作。整個宅園建築宏偉,斗拱飛檐,雕樑畫棟,富麗皇堂。

梅苑山莊

是山西梅園工貿集團在太谷區郭堡水庫旅遊開發區投資興建的一所集住宿、餐飲、娛樂休閒、商務洽談、會議培訓、農林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村。

山莊緊臨太長高速和省道102公路,距榆次常家莊院25公里;太谷區三多堂、孔祥煕故居30公里;太谷區圓智寺10公里,這裡交通便利、風景秀麗,是您居家休閒、會議培訓的理想之地。

農特產品

太谷餅:是太谷區歷史悠久的特產。它是一種面制爐烤的實心餅子,直徑為四寸,厚為半寸,周心薄厚均勻,表皮呈茶黃色,粘有脫皮的芝麻。

太谷餅有兩大特點:第一是質量高超、價格低廉。它在冷食時,論口頭,是酥而不硬,軟而不皮;論味道,則香甜兼有,百食不厭。第二是具有糕點特色。從口頭和味道上說,都極像糕點,不僅香酥可口,而且方便儲存。

壺瓶棗

是山西省最好的棗品種之一,實個大、皮簿、肉厚,在全國和山西省歷次評比中屢屢獲獎。先後獲「專家評優銀獎」(1996年11月北京),「最受歡迎產品獎」(2000年1月南京),「中國名優果品」(2002年11月廈門),「十大名棗」(1997年10月太原),「金獎」(2002年9月晉中)。壺瓶棗原產太谷,國家林業局授予太谷區「中國棗鄉」稱號(2001年8月)。2004年進行了壺瓶棗產地無公害認定和壺瓶棗無公害產品認證,並於2006年9月向國家申報壺瓶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視頻

太谷區 相關視頻

2018年太谷縣形象宣傳片
太谷夜景航拍
太谷秧歌勸戒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