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母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主之母節(Solemnity of Mary, Mother of God)[1] [2] [3] ,原名是主受割禮日「In Circumcisione Domini et Octav Nativitatis」,(英文是Feast of the Circumcision)。
簡介
聖誕節的主角是耶穌基督,天主之母節的主角則是祂的母親,雖然聖母也給我們指明耶穌。在這節日,讓我們一起從「天主之母」的觀點來認識聖母,省思聖母對我們作為基督門徒的意義,也向聖母學習如何聆聽天主的聲音,以及天主透過許多人和事物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廿五日,教會為紀念厄弗所大公會議一千五百周年,教宗比約十一世(庇護十一世)於是頒詔欽定「瑪利亞天主之母節」。 把「天主之母」慶日,改於聖誕後第八天(一月一日)慶祝。(一月一日本來是羅馬神 Janus 的狂歡節日,教會移風易俗,以「天主之母節」取而代之。)
傳統上稱這天為「天主之母節」,因為小聖嬰行猶太律法的割禮,就彰顯了主耶穌的人性,證明了主耶穌亦神亦人,與我們同在,而因為聖母既是耶穌在世的母親,也可尊稱為「主之母」(Mother of the Lord),或者更常通稱的 Mother of God(這只是稱號,並不真的表示聖母脫離受造物的行列,而是因為聖母受主的恩寵誕下了主耶穌)。
猶太人行割禮,是對上主一份忠誠的表現,行割禮即是將身體多餘的部份除去,同時把我們靈魂裡的罪污剔除。
主耶穌本是純潔無瑕的,但為了表示對聖父的尊敬,仍行了割禮,後來也受了若翰洗者(施洗約翰)的洗。
歷史由來
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是天主聖子,那麼瑪利亞就應該是天主之母了。說瑪利亞是天主之母,並不是說瑪利亞給了耶穌衪在永生之初就有的天主性,而是說耶穌基督的人性是從瑪利亞的人性中形成的,衪的天主性和人性是結合在這位身為天主的基督之內的,基督是天主子,那麼瑪利亞就應該是天主之母了。
談到天主之母節(Solemnity of Mary, Mother of God),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十六年羅馬皇帝定一月為一年之首,一月是「兩面神」的月份。在羅馬帝國這一年之初大事慶祝,飲酒作樂及很多迷信行為,羅馬教會將這一天訂為聖母的慶節,以抵抗當時教外的習俗。
從很古老的時代,榮福童貞已被尊以「天主之母」的榮銜。天主之母節日特別強調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職務,這職務在救恩史中的重要性,是藉瑪利亞的孕育耶穌,人類得到永遠的救恩,瑪利亞答應做天主之母,使我們得救的開端,她不僅是基督之母,也是教會的慈母。
原來天主救人計畫的實現,派遣祂的聖子降來,是透過人的方式,「生於女人」,一位人世間的母親,聖母將耶穌誕生後的事跡:牧人前來朝拜、天使顯現—一一牢記在心中。
這一天也同時「追念耶穌聖名」,「他們要奉我的名祝福以色列子民,我必降福他們。」(迦:四4~7)耶穌誕生後第八天接受割禮及命名,名字通常代表本人,猶太人非常重視,對天主的名字畢恭畢敬。歷代教會禮儀中,行聖事、祝福都是「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念到「耶穌」聖名時,通常也俯首表示尊敬。
早於431年厄弗所大公會議,已宣認天主之母(誕神女)的信道,強調耶穌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天主子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他因聖神,由聖母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
同時,這信道也闡明天主的救世計劃,也需要人的合作。聖母瑪利亞,也就是天主救世計劃的合作者;她是我們的典範。
1931年教會為紀念厄弗所大公會議1500周年,遂把「天主之母」慶日,移於聖誕後第八天(一月一日)慶祝。
一月一日本來是羅馬神Janus的狂歡節日,教會移風易俗,以「天主之母節」取而代之。
參考文獻
- ↑ 1月1日-天主之母節,SL鹽+光傳媒,2018-01-01
- ↑ 元旦天主之母節,花蓮教區,2017-10-17
- ↑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 世界和平日,耶穌會中華省,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