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割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割禮,外文名:Circumcision,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割除陰莖包皮的宗教儀式。在聖經時代,割禮代表神和亞伯拉罕立約的印記(創十七1-14)。割禮起源於部族時代的宗教儀式,而今日西方世界自二十世紀初所通行的割除包皮手術,則是一種衛生防預措施。許多醫生認為割除包皮是避免男女雙方性器官癌病變的有效措施。以北美為例,幾乎全部新生嬰兒都要經過這個小手術。只是,在猶太教以外的這種割包皮手術已與宗教毫不相干了。

古代割禮

可以斷言,割禮比希伯來人更古。岩畫證明史前時代已有此習俗。從埃及的廟畫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主前4000年或更早的時候,割禮即已相當普遍。上古的割禮幾遍及各大洲:中、南美的印第安人、波利尼西亞人、新畿內亞人;澳洲和非洲的許多部族;埃及人、前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等都有此俗。可蘭經對此雖無明文規定,但由於穆罕默德遵行此禮,所以也即成為伊斯蘭教的男性人人遵奉的教規。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創十七20),因以實瑪利是在13歲行割禮的(創十七25),故伊斯蘭教的割禮也在孩童13歲時舉行。

西部閃族中,亞捫人、摩押人、以東人、米甸人、腓尼基人也都奉行割禮(耶九25),惟有非利士人不行此禮(士十四3,十五18;撒上十四6,十七26、36,十八25、27,三十一4;撒下一20,三14;代上十4)。

這些部族的割禮均行於男性成年之時,一來是婚前準備,二來也標誌作為部族正式成員的開始。惟有希伯來人的割禮行於嬰兒時期,這表明希伯來之割禮與崇奉生殖之宗教儀式毫不相干。

舊約中的割禮

舊約的割禮始於創世記十七章,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神在約中應許亞伯拉罕賜他土地;又賜他後裔,且子孫後代繁衍無窮,君王也出自他的後裔;神不僅賜福亞伯拉罕,且要使世上的萬族因亞伯拉罕而得福(創十二1-3)。約既立定(創十五),神命亞伯拉罕並其家族中的一切男子均行割禮為記(創十七9-13)。

割禮也是信心的表達,即堅信神的應許必然實現。亞伯拉罕雖親見神可畏的顯現(創十五9-17),但他的信心也曾動搖(創十六)。所以割禮便作為神的應許留在亞伯拉罕及其子孫後裔的身上,成為一個永遠的提醒(創十七11)。這印記就是約的標誌,所以割禮有時候稱為「約」(創十七10;徒七8)。

割禮行於嬰兒出生後第八天(創十七12;利十二1-3;參創二十一4;路一59,二21;徒七8;腓三5),舊俗是嬰兒之父親自行割(創十七23,二十一4;徒七8),割罷即給嬰兒命名(路一59,二21)。古時多用石刀(出四25;書五2、3)。後來執者多是專業人員(稱作「莫伊勒」)。醫學研究證明,嬰兒出生第八日血液中的凝血霉原最旺,所以割禮行於此時於傷口的止血和癒合都是最適合的。

神學意義

割禮是有關神對亞伯拉罕後裔之應許的實現(創十七9-12)。割禮把約的印記留在生殖器上,以此標誌神應允亞伯拉罕子孫後裔必繁衍不衰;割禮之行於落地八天的嬰兒身上,表明神應許之滿有恩惠並人自出生起就需要潔淨之恩(利十二1-3)。故此,從嬰兒出生起,神便以割禮的印記向每一代的選民重申他的應許,早在這受約者作出信或不信的回應以前。然而,無論信或不信,均不能對神給予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應許的最後實現,有絲毫推動或阻礙。

割禮也和神賜土地的應許有關(創十七8)。這地是神的聖地,所以以色列人若不先自行潔淨便不能擁有此地。約瑟及其子孫客居埃及的時候,代代奉行割禮不誤。但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西乃犯下大罪,而信仰不堅的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泊時竟終止了割禮。因為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未受割禮,他們不能進入應許地。神遂命約書亞給以色列民補行割禮。在面對強敵的情況下,以色列戰士個個接受割禮,甘冒一時不能作戰之險,但他們對神的順從和信心卻使他們安然無恙(書五2-9)。

由經載可知,從最初起就有非屬亞伯拉罕宗族者參與立約(創十七17)。出埃及記十二章43-49節也明確指出,凡以色列以外的人,只要接受割禮,便可和以色列民一樣過逾越節,因為接受割禮即意味自願奉行神的約。

然而,受割禮作神子民的條例卻被雅各眾子破壞了。他們設詐,騙示劍的男丁行了割禮,卻趁他們傷口未愈、不能動武之機,將他們斬殺一盡,姦淫其婦女,洗劫其城寨,以報其妹被污辱之仇(創三十四)。

約的印記是生命攸關的大事,決不可等閒視之。創世記十七章14節記載神的子民中有未行割禮者要受到「剪除」的懲罰;出埃及記四章24-26節有一段奇特的記載,說神因摩西忽略給兒子行割禮而欲殺掉摩西,幸而摩西之妻西坡拉及時醒悟,用石刀割下兒子的陽皮,擲在丈夫腳前,才免除了神的懲罰。神在大用摩西之前,似用這段插曲告誡摩西,要緊記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條例。

屬靈意義

這個自潔的措施也象徵著齷齪之民欲與聖潔的神締約,就非先自我潔淨不可。

起初,神只是讓割禮本身向人自顯其意義。在創世記十七章9-27節,割禮只說是約的印記,神沒有告訴亞伯拉罕它有更多的含義。後來摩西曾以「未行割禮的嘴」一語來說明自己的拙口笨舌(按:和合本取意譯法,出六12、30)。而以色列民進入應許地後,那地樹上結的果子頭3年不可食,因為其不潔如「未受割禮的」,第四年的果子才是聖潔,方可向神獻祭(利十九23、24)。

顯而易見,於出埃及之時,割禮在肉體和道德上的雙重意義已為以色列人所知。申命記十章16節記摩西規導以色列民要在心裡行割禮;至申命記三十章6節,這規導以一個應許的形式出現:「耶和華──你神必將你心裡和你後裔心裡的污穢除掉(直譯作:在心裡行割禮),好叫你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

選民的罪惡行徑使他們的割禮在神面前一文不值。摩西為此而規勸以色列民一定要謙卑他們那「未受割禮的心」(利二十六41)。眾先知進一步把這教訓演繹。耶利米敦促猶太人民儘速「自行割禮……將心裡的污穢除掉」,以避免神的憤怒因他們的惡行而發作(耶四4);他又指摘以色列民未受割禮的耳朵聽不見神的話(耶六10)。埃及、以東、亞捫、摩押及猶大諸國必受懲罰,神說:「看哪,日子將到,我要刑罰一切受過割禮、心卻未受割禮的……因為列國人都沒有受割禮,以色列人心中也沒有受割禮。」(耶九25、26)神藉先知以西結的口嚴譴以色列民將身心俱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領入聖地,玷污了神的聖殿(結四十四7、9)。先知以賽亞則預言,終有一天新耶路撒冷將巍然屹立於聖地之上,且永不再受不潔者、未受割禮者的玷污。

兩約之間時期的割禮

被擄巴比倫期間(主前586-530),割禮成了猶太教的獨特標誌。亞歷山大大帝佔猶大後(主前332),希臘文化的強烈影響也隨之而至。他們在耶路撒冷建起了一座希臘競技場,與猶太聖殿比肩而立。希臘的運動員嘲笑猶太人的割禮。一些猶太人經不起他們的嘲弄,便暗中作了一番痛苦的手術,好使自己看起來如未受割禮的一樣(《馬加比一書》一15;參林前七18)。安提阿古四世(主前175-164)有消滅猶太宗教之心,曾下詔嚴禁割禮,違者處死(《馬加比一書》一48、60、61;《馬加比二書》六10)。及馬他提亞起義爆發,又強令未經割禮的男童復行割禮(《馬加比一書》二46)。因此,在耶穌生前兩個世紀之內,割禮成了猶太人忠心報國的重要標誌,且有嚴厲措施加以監督,以防廢除割禮之風再起(參約七22、23)。

至羅馬皇帝哈德良(主後117-138)在位期間,為壓迫猶太教,又下禁割禮詔,違者處極刑。於是引發巴柯巴的起義(主後132-135)。

新約中的割禮

施洗約翰、耶穌、保羅先後均受過割禮(路一59,二21;腓三5)。耶穌沒有否定割禮(約七22、23),他把他的醫治事奉與割禮作對比。司提反在受石刑前曾提及割禮為約的記號,他指斥攻擊他的猶太人亦如他們的祖先一樣,是「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徒七8、51)。

割禮的爭論

起初,基督徒也遵奉猶太教的各種儀禮、習俗,甚至參加聖殿敬拜(徒三1,五21、42),及至外邦教會興起,便出現了爭論。一派認為,既然同為與神締約的民,便一律要接受割禮;另一派則認為在儀式上不必強求一律。保守派的理論是,彌賽亞的應許既然是神賜給猶太人的,那麽外邦人若不首先接受割禮而成為猶太人的一員,就沒有在基督中蒙恩得救的資格。

耶穌時代有許多猶太人誤解了割禮的意義,他們把肉體上的割皮手術當成一個人蒙恩得救的必要條件和保障。對他們來說,這割禮不但是宗教特權的象徵,簡直還成了種族優越感的資本(腓三4-6)。這些猶太人只看到這個儀式在摩西律法中的條文意義,而忘記了神向亞伯拉罕的應許(約七22;徒十五1)。只因希臘人和羅馬人不奉割禮,這些猶太人便把世人分作兩大類:一類是他們自己,即所謂「奉割禮的」(徒十45,十一2;羅十五8;加二7、9;弗二11;多一10);另一類則是外邦人,按照舊約的叫法(結二十八10,三十一18,三十二19-32),即「未受割禮的人」(加二7;弗二11)。

有若干猶太基督徒訪該撒利亞時驚奇地發現,許多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竟得蒙聖靈澆灌的恩賜(徒十44-48)。其實,摩西曾預言神要將割禮施於其民的心上,要將他們心裡的污穢除掉,好盡心盡性愛他們的神(申三十6);以西結也預言神要用清水灑在其民身上,賜給他們新的心,並將祂的靈放入他們心中(結三十六25-27);約珥則更明確地指出,神以後要用衪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珥二28;徒二17)。猶太基督徒如今看到那些預言在外邦人身上一一應驗,便恍然醒悟:割禮所象徵的內心蒙神潔淨,不一定先要有身體上的標誌。於是他們立即給那些外邦信徒施洗。

但並非所有猶太信徒都願意接納外邦信徒。當彼得自該撒利亞回到耶路撒冷,向議會復命時,卻頗遭那些「奉割禮者」的非議。彼得便把外邦信徒被聖靈充滿的情形詳述一番,然後指出:「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至此,那些原先堅持割禮的猶太信徒方無言以對,大家便一起讚美神也給外邦人以「悔改得生命」的恩惠(徒十一1-3、15-18)。

有幾位法利賽派的猶太教分子,在安提阿教訓門徒說,若不按摩西律法受割禮,就不能得救(徒十五1、5)。保羅與巴拿巴跟他們爭持不下,便往耶路撒冷去請教使徒和長老(徒十五2)。彼得認為,神早已將聖靈賜給了外邦人,「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他說:「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徒十五8、9、11)。於是雅各和耶路撒冷的其他教會領袖都一致同意:割禮不必強行於外邦信徒中間(徒十五13-21)。

他們也作出結論:彼得、雅各和約翰是奉派在「奉割禮的人」中間傳播福音;而保羅和巴拿巴卻要在「未受割的人」中間傳播福音(加二7-9)。保羅認為,福音是普世萬民的福音,所以在傳播政策上要堅持在屬靈的事上人人平等的原則,同時又要考慮在接受方式上的差別(林前九19-23)。例如,提摩太因母親是猶太人而被猶太社團視為同種,所以保羅便給他行了割禮(徒十六2);提多是外邦人,所以保羅堅決反對讓他也行割禮的主張(加二3)。至於猶太信徒按慣例給自己的兒子行割禮,保羅則決不加以干涉(徒二十一21)。

保羅的教訓

保羅指出,那些以守律法為由,硬要加拉太基督徒受割禮的人,自己卻並不遵守律法。保羅說,他們只不過害怕為基督的十字架受到逼迫,才藉加拉太人的肉體自誇罷了(加六12、13);至於保羅,他卻極願為基督的十字架承受任何迫害,並以此為榮(加五11)。法利賽人曾揚言,若不按摩西律法受割禮就不能得救,保羅就揭露他們的虛偽說:他們既然受了割禮,就必須遵守全部律法,不要有半點陽奉陰違,否則,就必取滅亡(加五2、3)。保羅對加拉太信徒說,如果有人「要靠律法稱義」,那麽基督對他們還有何益?加拉太人若憑律法條文稱義,這就證明他們已經「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加五2-4)。這些基督徒心被人引誘,「去從別的福音」(加一6、7)。

猶太教分子對在基督里得自由的福音發出莫大的恐嚇,保羅咒詛這些騷擾加拉太信徒的人最好「把自己割絕了」(加五12)。保羅稱那些猶太教分子為犬類、作惡的人。他說,惟有基督徒才是「真受割禮的」,因為他們是「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里誇口」,而不相信靠虛設的繁文縟節或人的作為就能得救的謊言(腓三2、3)。

保羅也教導說,割禮之於猶太人也確有價值,因為割禮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的印記。這便是神所應許的救世之恩(羅三1-3)。保羅告誡那些以弗所信徒說,他們作為外邦人,從前「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弗二11、12;參西二13),因而在肉體上也沒有承受約的印記,保羅同時指出,猶太人也無驕傲的理由,因為頑梗悖逆使他們身上的印記一文不值,他們也被視為「未受割禮」的了(羅二25)。

保羅並其他使徒都遵從摩西和眾先知的教導,即真正的割禮是行之於心的。新約更進一步指出,虔誠的信徒雖然肉體上未受割禮,但在神的眼中,卻是受了割禮的,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羅二26-29)。無論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是靠主耶穌的恩得救(徒十五11);無論受割禮的還是未受割禮的,都是因信稱義,而不在乎刻守律法的條文(羅三28-30)。

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的典範(羅四3;參創十五6)。保羅指出,無論外邦人還是猶太人,都只能是因信稱義,因為亞伯拉罕早在行割禮前就已經因信而稱義了。亞伯拉罕絕不是因受割禮而稱義的。至於他所受的割禮,是「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所以亞伯拉罕既是未受割禮而因信稱義者之父,也是受了割禮而仍遵循亞伯拉罕因信稱義之例者之父(羅四9、12;參加三6-9)。

沒有任何屬靈的理由要求未受割禮的基督徒去接受割禮,或已行割禮的基督徒去廢除割禮,因為「割禮算不得甚麽,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麽」,要緊的是由衷「守神的誡命」(林前七18、19),堅守「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加五6),且至關重要的是「作新造的人」(加六15)。故此,基督徒之中豈有種族的區分呢(西三11)?大家都是屬基督的,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8、29)。

新約信徒也行割禮,但這個割禮卻不是人手所行的,而是「基督使你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這便是「受洗與他一同埋葬」,因信「與他一同復活」(西二11、12)。保羅認為,割禮與洗禮是同一內在真諦的象徵。所以,舊約的割禮與新約的洗禮是互相對應的。

神在舊約中應許以割禮洗淨選民的心(申三十6),這項內在的大工現在已由「基督的割禮」實現。基督所立的新約,使罪得到清洗和赦免,將神的律法寫在萬民的心上(耶三十一31-34),並將衪的靈放入他們心中(結三十六25-27)。所謂「在基督里」(西二11),就是要有一顆經受割禮的心(西二12;羅二29)。聖靈住在基督徒的身上,這標誌著神已通過基督成就衪應許給百姓的潔淨內心的工作(徒十一15-17)。

現代的割禮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基督教會還在遵奉割禮這一古老的儀式,那就是埃塞俄比亞的亞庇西尼亞東正教教堂。他們是先在嬰兒生下3至8天行割禮,後行洗禮。

還有些教會遵行教禮年,以1月1日為割禮節,據說耶穌誕生後於此日行割禮(路二21),這是耶穌代表全體信徒遵守律法的象徵。該節起源於主後六世紀的西班牙和高盧,至十一世紀始行於羅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