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
圖片來自amazon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簡稱大維德基金會,縮寫為PDF,是二戰後於英國倫敦成立的一家小型博物館

該館的藏品幾乎全部來自斐西瓦樂·大維德爵士,第二代從男爵(Sir Percival David, 2nd Baronet)的珍藏。大維德生前熱愛中國藝術,以畢生之力搜集相關藝術珍品,在20世紀50年代把家藏捐贈給倫敦大學,並且成立了基金會[1]。基金會因為運營不善,將藏品委託給大英博物館,並於2009年4月23日在第95號陳列室作專題展出。

館藏

綜述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了1671件中國陶瓷以及少量的其他文物,同時建立了一家完備的亞洲藝術圖書。其陶瓷藏品主要為宋代清代各地傳統名窯的產品,涵蓋了近千年的歷史,另有少量早期及近代陶瓷。很多藏品屬於故宮散失文物,不乏舉世公認的珍品,加之大維德本人對中國了解很深,藉助真正的行家搜集藏品,很多西方學者認為,這是歐洲唯一一家按照中國人的價值判斷建立的陶瓷博物館;相應的,一些在20世紀被發現且在西方大為流行的陶瓷品種,如唐三彩磁州窯等,在基金會館藏中並不突出。同時也被很多華人學者認為是世界最佳私人陶瓷收藏。

重要藏品

宋代陶瓷

根據上海博物館館長汪慶正在1987年和1991年的統計,以及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出川哲朗在2009年出版的圖錄,全世界只有大約70件汝窯青瓷,其中只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及大維德基金會堪稱有系統的收藏機構。

  • 汝窯天青釉碗:高7.1厘米,碗口直徑16.9厘米,圈足直徑7.5厘米,重350克。撇口,外鑲銅邊。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有細小開片。外底有5個細小芝麻狀支釘痕,內底刻有楷書乾隆御題詩:「均窯都出脩內司,至今盤多椀艱致。內府藏盤數近百,椀則晨星見一二。何物不可窮其理,椀大難藏盤小易,於斯亦當知懼哉,愈大愈難守其器。「後署」乾隆丙午御題「,並鈐「比德」、「朗潤」二印[2]。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這件外,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收藏一件[3]

元代陶瓷

  • 大維德花瓶:生產於1351年的(David Vases)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確切紀年的青花瓷器物,被視為元代青花研究的標準器,也被BBC和大英博物館聯合評選為代表世界歷史的100件物品之一[4]
  • 藍釉白龍紋盤:高1.5厘米,口部直徑15.7厘米,足徑14cm。折沿,淺壁,平底。外壁、內壁以及盤心施高溫鈷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平整,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戲珠白龍,細頸,三爪。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這一件以外,北京故宮、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各收藏1件。

參考文獻

  1.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Template:WaybackBBC中文網()
  2. 汝窯天青釉碗,大英博物館。(英文)
  3. 汝窯天青釉碗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06.,北京故宮。
  4. 大維德花瓶 Template:WaybackBBC(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