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維德花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維德花瓶
圖片來自.ifuun.com

大維德花瓶(David Vases)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是1351年在景德鎮生產的一對青花瓷花瓶。因其對元代青花瓷研究的重要意義,被西方學者稱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成為BBC評選的100件代表世界歷史的標誌物之一,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

基本信息

大維德花瓶,學名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共2支。

其中一支高63.8厘米,最大直徑19.6厘米,重7.7千克[2];另一隻高63.6厘米,最大直徑22厘米[3]

這一對花瓶是奉獻給寺廟的供器,因此在樣式上吸取了青銅器的造型。瓶頸部位有一對象耳,象耳底部與瓶身連接處有深刻的磨損痕跡,應為曾經長期懸掛銅環所致。

瓶身劃分為平行的9條帶狀區域,在每一區均以釉下青花的技法繪製了一共8種不同主題的圖案,自上而下分別為:纏枝扁菊,蕉葉,飛鳳靈芝,纏枝蓮,四爪雲龍,海濤(共2層),纏枝牡丹,覆蓮雜寶[4],堪稱元代青花瓷紋樣大全。

兩隻瓶子上的紋飾基本一致,只是局部有些差別:一隻瓶子頸部有楷書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郷德教里/荊塘杜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浄一元帥打供」,其瓶頸部繪有一,鸞尾如火焰捲曲,鸞首在下,做向下俯衝飛翔狀,鳳尾有三條翎羽,猶如飄帶,鳳首在上,做向上飛翔狀;瓶身繪蛟龍一隻,龍首、龍身皆向左,呈現一種疾行狀,龍嘴大張,兇惡威猛無比。另一隻瓶子頸部也有楷書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郷德教里/荊塘杜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捨。星源祖殿胡浄一元帥打供」,瓶頸部也繪有一鸞一鳳,不同於另一瓶的是:鸞、鳳皆做向上飛翔狀;瓶身所繪的蛟龍龍首向右,龍嘴微開,較之另一瓶上的蛟龍似乎溫和一些。[5]

這一對花瓶產於元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因此這一對花瓶也被稱為至正型花瓶

題記

大維德花瓶最重要之處在於頸部的楷書題記,

頸部題記 合計五行六十三字,內文及位置完全相同,原文為:「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 ∕ 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 ∕ 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舍 ∕ 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由於手工燒造條件形成的差異,其中一支較為清晰 。

題記註明:元代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農曆四月的一個黃道吉日,一位來自信州路玉山縣名叫張文進的男子將這一對花瓶和一樽香爐供奉給星源的一間祖師道觀,以祈求合家平安。

信州路為元代行政區劃,包括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及周邊地區,玉山縣為信州路所領五縣之一,元代與20世紀區劃大致相同,在景德鎮東南約120千米。星源即江西省婺源縣,在景德鎮正東約85千米。按照宗教供奉習俗及地理方位關係判斷這對花瓶產自玉山縣,因而可以推測制瓷中心景德鎮至少1351年就已在生產青花瓷。同為題記中提到的香爐至今下落不明 。[6]

形制

最初花瓶的形狀仿青銅器

象耳細節 在象頭形狀的瓶耳上附有瓷環。瓷器最早於公元600年左右產自中國。這種將普通粘土巧妙地製作成精美物品的制陶術吸引了歷史各個階段的人們和全世界人們的目光。這些製作精美的瓷器在當時是為皇宮、國內市場而造,或用於出口的。中國的制陶術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這對花瓶為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年-1964年)所有。他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中國瓷器藏品。[7]

參考文獻

  1. 大維德花瓶BBC(英文)
  2. 大維德花瓶一支,大英博物館。
  3. 大維德花瓶另一支,大英博物館。
  4. 馮先銘主編《中國陶瓷》第453頁
  5. 大維德花瓶,世界上最著名的元青花瓷瓶!,今日頭條,2019-11-14
  6. 大維德花瓶,百度百科
  7. 大維德花瓶,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