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埔福德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埔福德祠
圖片來自saytainan

大埔福德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大埔街與開山路交叉口,舊稱大埔尾土地祠,是一間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廟,此外廟中還陪祀有註生娘娘及延平郡王祠的五營。

大埔福德祠的土地公與六合境另外兩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公據說為親兄弟,其中大埔福德祠是排行老三的「三伯公」,大伯公是仁厚境福德祠的土地公,而二伯公是油行尾福德爺廟的土地公。

沿革

大埔福德祠的具體創建年代不明,一說是在清康熙年間或更早,曾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另一說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信眾集資興建。而在最初廟址是位在今延平郡王祠文物館附近,之後於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由管理人曾君騰等10人發起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再次重修。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後,管理人暨大埔街保正葉永聲在大正元年(1912年)12月倡修,次年(1913年)1月完工。

而後一說是因為大正三年(1914年)開山神社改建,另一說是因為昭和十六年(1941年)開闢大埔尾街通往臺南高等女學校(今臺南女中)的道路,導致廟宇遭到拆除。又有一說是大正年間因改建開山神社,舊廟在改建範圍內而被拆,之後信眾將土地公神像安置在民宅(大埔街52號)。昭和年間開闢道路又將該民宅拆除,信眾只好將神像移到大埔街62號的豆腐店。

而在舊廟被拆後,神像暫時寄放在臨水夫人媽廟,直到二次大戰後的民國37年(1948年)由蔡萬生等人發起重建,才在今址重新建廟,並在多次整修後成為今貌。另外又有說法是二次大戰後,大埔街拓寬,安置土地公神像的豆腐店部分土地被徵收,神像先是移到裕興菸酒專賣店(開山路170號),後有地理師透露打鐵舖附近有五水匯流,是風水寶地。信眾們於是將神像寄放在臨水夫人廟,在該處集資建廟,於民國37年(1948年)完工。

建築

福德祠由拜亭與本殿組成,而拜亭的造型為馬背,本殿為燕尾。其室內有彩磁壁飾,為曾流行一時的裝飾手法,今已不多見。

交誼境

牛磨後神興宮、府城玉朝宮、六合境馬公廟、九六新村慶安宮、六合境開山王廟六合境清水寺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六合境油行尾福德爺廟六合境仁厚境福德祠小南城隍廟、東門伍德堂、小南崑明殿、朝聖宮、小東福興堂、烏橋新南宮、保生殿、四聯境集福宮

其他

大埔福德祠正龕有三尊土地公神像,據說是立廟之初已有。三尊神像眼神有差異,居中神像平視,龍邊神像近觀,虎邊神像遠眺,似乎代表該廟土地攻能近觀、遠眺,明察秋毫境內大小事。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