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多多(1951年),原名粟世征,是一位中國詩人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於北京,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隊,後來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4年任海南大學教授,同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2010年,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作家。[1][2]

目錄

個人簡介

詩人多多,當代最有名望的抒情詩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隊,後來調到《農民日報》工作。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化節詩歌獎,2000年曾獲首屆安高詩歌獎,2004年回國後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2010年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2010年被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做駐校詩人。

從業經歷

多多1989年出國,旅居荷蘭15年,並曾任倫敦大學漢語教師、加拿大紐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住校作家。曾多次參加世界各大詩歌節,到過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瑞典等10多個國家的大學舉辦過講座和朗誦,現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多多系朦朧詩主要代表詩人之一,著有詩集《行禮:詩38首》、《里程:多多詩選1973—1988》、《多多詩選》、《多多四十年詩選》、《多多的詩》等,並於2005年獲得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4年度詩人獎,2004年回國後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個人評價

多多是一個真正的漢語詩人。他的詩歌以精湛的技藝、明晰的洞察力、義無反顧的寫作勇氣,近乎完美地承續了漢語在當代中國的艱難使命。他將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溫情理解,融於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的細緻雕刻,並在每一首詩歌的內部構造上,力圖實現他孤寂而堅定的美學抱負。他對漢語尊嚴的忠誠守護,使他的詩歌很早就形成了顯著的個性和風格: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準確、銳利而富有張力,對心靈細節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體認,對人類的精神困境有明確的藝術承擔。他在二○○四年度發表的一系列詩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語國家的重新出場,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動的文學記憶,同時也見證了漢語詩歌永不衰竭的豐富可能性。

成就榮譽

在2010年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評選中,多多戰勝了日本村上春樹加拿大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邁克爾·翁達傑以色列耶合舒亞等著名作家,獲得了該獎項,成了獲得此獎項的第一位華人。(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創立於1969年,是仿造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的,每兩年頒發一次,獲獎者只限一人,以表彰其終身成就。在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的歷史上,已有27位得主、候選人和評委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因此可以說,多多離諾貝爾文學獎近了一大步。)

據美國俄亥俄州當地的《圖而薩世界報》報道,多多是此次獎項的9個評委之一、在康涅狄格學院任教的詩人麥芒提名的。麥芒認為,多多是一位偉大的孤身旅行家,跨越了民族、語言和歷史的邊界。同時,他還是一位堅定的幻想家,執着於最基本、最普遍的人類價值,如創造、自然、愛和夢想。《當代世界文學》執行主編羅伯特認為,「多多是第一流中國詩人群體中的重要人物,值得西方予以嚴肅注意和承認。」

獲獎後,在接受採訪時,多多說:「詩歌寫作是很神秘的。詩人不是記者,記者是向外找消息和信息,詩人是向內的。創作是靈感的觸發,再加上消化、循環和整理的過程。」對於中國當代詩的期望,多多這樣回答,「中國新詩有廣大的未來,只是需要幾代人的鋪路,才有望達到高峰。目前除了踏實去創作,其他一切免談。」

2019年1月5日,所著《多多的詩》入選「《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文學排行榜」詩歌類第1名。

作品

參考來源

  1. Staff writer. Chinese poet awarded Neustadt Prize at OU. Norman Transcript. 2009-10-29 [201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2. 2010 Neustadt Laureate Duo Duo. World Literature Today. March 2011 [201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