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翁達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邁克爾·翁達傑 Philip Michael Ondaatje (1943年9月12日-),生於斯里蘭卡可倫坡一個富裕農場主家庭,他的身上流著荷蘭人、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等多個民族的血液。[1]
是一名加拿大小說家與詩人,以改編成同名包攬了1996年奧斯卡的9項大獎、獲布克獎的小說《英倫情人》聞名。
1954年,跟隨母親移居英國倫敦,在那裡讀了小學和中學。
1962年,他從英國到加拿大,在多倫多大學就讀並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此後主要在多倫多一所大學教授英語文學。
翁達傑相信創作中「即興」的重要,所以他的筆下看似不相干的人總是輪番登場講述他們的故事。在生活中,他本人也擔任著很多角色:教師、小說家、詩人、傳記作家、電影剪輯師,還與同為小說家兼學者的妻子Linda Spalding合辦了一本名為Brick的文學雜誌,並為這本雜誌擔任了三十年的編輯。
目錄
小說是一個大口袋,它可以容納任何東西
「小說是一個大口袋,它可以容納任何東西,只要你找到某一種方式把它們架構起來。」在與愛爾蘭作家科倫·麥凱恩的對話中,邁克爾·翁達傑的這句話,可以作為他在創作中註重文體實驗的註解。
儘管,他聲稱自己從未打算做一個實驗作家、或過度專注於小說文體。說他的寫作過於激進,則是因為當下的小說看似前衛,其實依然非常保守。「既然二十世紀的繪畫與音樂都經歷了種種激進的變革運動,小說又有什麼理由仍停留在相較固定的形式?」
正如他自己所想,作為在詩歌與小說領域,都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翁達傑最大限度地對傳統進行了反叛和顛覆。[2]
在小說中,他打破了與其他文學體裁的阻隔,將詩歌、筆記、傳記、醫學檔案、病史記錄、新聞報導等融入其中;他同時還顛覆了小說創作的傳統套路,呈現給讀者一種「非小說」的文學圖景。而這似乎恰好印證了他復雜的血統。
風格
翁達傑喜歡使用筆記本寫作。他通常會手寫完成最初三四稿,有時還用剪刀和膠帶,對段落、甚至整個章節剪剪貼貼。
他的有些筆記本,裡頁疊著四層稿紙。對於他來說,寫作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他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整理和重寫語句,因此他簡直沒法理解文思堵塞是為何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寫作如何不同凡響,這種癖好,卻關聯著他獨出機杼的寫作手法。
翁達傑總能以一種飽含激情和詩意的筆觸,用一種文化雜彙的微妙組合,將虛構與事實、抒情與機智、反諷與幽默、詩歌與小說、新聞與筆記等等,完美地融為一體。
翁達傑筆下的主角,無論年齡、性別,大多抹去了國籍與身份,流浪他鄉。比如,他的小說《貓桌》寫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個十一歲的男孩從科倫坡乘上了開往英國的輪船。他被安排坐在了離船長及達官貴人們最遠的「貓桌」上——跟一群「無足輕重」的成人和兩個男孩坐在一起。輪船橫渡印度洋,跨越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在甲板的自由空氣中,男孩們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冒險。同時也有其他的事物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一個男人跟他們聊爵士與女人;一個男人為他們打開了文學世界的大門;男孩美麗又難以捉摸的表姐艾米麗成為了他的知己,第一次讓他「保持一定距離」地審視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強烈的慾望;還有一個每天晚上出來放風的犯人,讓這趟旅程變得神秘起來……
無國界作家
「無國界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員,寫作一種「世界小說」,便是理所當然。
他「跨文體」的寫作給圖書分類帶來了麻煩,有的機構只是粗略地將他的作品分成「散文」與「詩歌」兩類;不同的文學史家將他的同一部作品分列於「回憶錄」和「小說」門下。
他獨特的寫作實踐,同樣也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挑戰,有意思的是,這並不妨礙他作品的暢銷。
1970年,出版《小子比利作品選集》,假託美國歷史上出現的草莽英雄、左撇子槍手小子比利的作品集的名義,運用多層結構和後現代的拼貼手法,把歷史傳說、作家想像雜糅在一起,探討了美國夢的暴力。
1976年,推出長篇處女作《劫後餘生》,小說以爵士樂先鋒、吹奏短號的查爾斯·巴迪·博爾登為主人公,他嗜酒成性,與兩個女人有瓜葛,被死亡的噩夢所困擾,以致31歲時發瘋。從零零落落的事實中,翁達傑重構了這位爵士樂殉難者起伏跌宕的一生。
1982年,發表《世代相傳》。在這部追述自己在故鄉斯里蘭卡成長過程的回憶錄裡,翁達傑一反傳統小說的線性模式,將時間、地點、章節結構統統打亂,重新編排,並僭越文體界限,以民謠、詩歌、照片、地圖、採訪記錄、錄音材料、檔案等夾雜其中。文體革新,為這部小說贏得了「後現代編史元小說」的名聲。
贏得了「立體主義」小說家的聲譽
1987年,翁達傑出版了《身著獅皮》,這部小說為翁達傑贏得了「立體主義」小說家的聲譽。
書名取自於古代巴比倫的神話傳說史詩《吉爾伽美甚》,說的是英雄吉爾伽美甚在朋友死去之後,獨自披上獅子皮浪跡於荒野之中。在這部小說裡,翁達傑首次真正觸及加拿大題材。移民後裔帕特里克·劉易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從加拿大偏僻林區來到多倫多,在這個躍動、混雜的城市裡,他靠搜索一位失蹤的百萬富翁和挖掘安大略湖底隧道謀生。在此過程中,他先後愛上了兩個女人——其中一位是富翁的情婦,另一位則是她的閨中密友。帕特里克生命中的這兩個女人都有著最奇特的神秘特質,讓他痴迷,賦予他力量,使他平凡的人生髮生了巨大改變。[3]
== 2000年,《安尼爾的鬼魂》,小說中法醫安尼爾受國際人權組織派遣,回到祖國斯里蘭卡調查因內戰而愈演愈烈的人口失蹤案。此時的科倫坡被恐怖與悲傷籠罩,政府自負虛榮,「每種政治觀點都有它自己的軍隊撐腰」,市民無故失蹤,不計其數的屍體被焚燒、藏匿和掩埋。隨著無名屍骸身份的確證,屠殺的醜行暴露於天光之下:一個挖掘黑暗的故事。或許,每個人心裡都存在著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世界,他們默默地構想著自己的拯救之途。拯救的意願把他們緊緊連接起來,而不同的方向卻讓他們最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經典語錄
你相信孤獨,也相信隱退;你浪漫得起,因為你自給自足。 ——翁達傑 《一輪月亮與六顆星星》
你最恨什麼?他問。謊言,你呢?占有,他說,當你離開時,就忘了我吧。 ——翁達傑 《英國病人》
有些部落在起風的時候,會朝着風亮出他們的手心。他們相信只要在恰當的時機這麼做,就可以轉移風向。 ——翁達傑《英國病人》
歌手不過是一個聲音,聲音的背後是群山巍峨。 ——翁達傑《英國病人》
我們想了解一些事情,想要把前因後果搞清楚,談話者引誘我們,用語言引我們入甕。我們迫切想成長和改變,我們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翁達傑《英國病人》[4]
獲獎與榮譽
1992年,《英國病人》讓他獲得該年度布克獎。
1996年,根據《英國病人》改編的電影更是包攬了奧斯卡的9項大獎。
2018年,(時隔26年)該《英倫情人》獲頒「半個世紀以來布克獎最佳作品」。
主要作品
詩集
《優雅怪物》 1967年出版。
《七個腳趾的人》1969年出版。
《比利小子作品集》1970年出版。
《世俗之愛》1984年出版。
《肉桂舞孃》 1997年出版。
《手》1998年出版。
小說
《戮後餘生》1976年出版。
《獅皮之下》1987年出版。
《英國病人》。「英倫情人」是由這篇小說改編拍成的電影。1992年出版。
《阿妮的魅影》 2000年出版。
回憶錄
《自傳回憶錄》
《追憶家史 》198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