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士燮 (三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稱}}}
衛將軍龍編侯領交趾太守
姓名 士燮
威彥
封爵 龍度亭侯(漢廷)→龍編侯(東吳孫權)
族裔
祖籍 魯國汶陽(今山東省)
出生 137年
逝世 226年

士燮[1]Template:Vie;137年-226年),威彥漢末三國初期割據交州軍閥

生涯

家世及早年生活

士燮於東漢末年出生於交州廣信(今廣西蒼梧縣),其先祖為山東人,因避新莽末年大亂移到交州,傳六世至其父士賜。士氏是為當地豪族,士燮的父親士賜曾於漢桓帝時期出任日南太守一職。士燮年少時隨潁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後被舉為孝廉,補尚書郎,因「公事免官」。其父士賜死後,士燮被舉茂才,任巫縣令一職。187年,士燮被漢朝任命為交趾太守

董督交州

當時的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稅,引起反抗被殺,漢朝派遣張津為新任刺史。但張津卻「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嘗着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雲以助化」[2],不久即為部將區景殺死。荊州劉表得知此事後,自行任命賴恭為交州刺史以接替了張津的位置;同時亦派吳巨出任蒼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為避免劉表的勢力過於強大,漢廷下詔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阯七郡。士燮旅即派張旻前去朝廷謝恩進貢,於是漢廷又改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而此時漢朝已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以及軍閥割據溷戰的時期,對交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士燮名義上是效忠於漢朝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士氏的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如士燮的三個弟弟士壹士䵋士武,分別擔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和南海太守。

優遊終世

210年(建安十五年),蒼梧太守吳巨與交州牧賴恭發生衝突,賴恭被吳巨驅逐出境。其後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卻「懷異心」,被步騭斬殺。此後,士燮被孫權封為左將軍。丞相曹操亦有心籠絡士燮,以朝廷名義加士燮「九錫六佾之舞[3]

漢朝滅亡、東吳建立後,士燮將兒子士廞送至吳國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同時,士燮在東吳蜀漢的衝突中支持東吳,誘導益州的豪族雍闓叛蜀附吳,被孫權封為衛將軍、龍編侯。

226年,士燮病逝,年90歲。吳國企圖立廣州及交州兩郡,分別以呂岱和戴良為刺史。陳時代替士徽為交趾太守。士徽不服從,孫權下令命呂岱誅殺。最終為呂岱以赦免罪行為由欺騙出城並將一族討伐。過了幾年之後,士壹和士䵋也因犯法被誅殺了。士廞因病身亡,沒有留下子嗣,士燮一支因此絕後。

評價

  • 與士燮同時代的袁徽在給尚書令荀彧的書信中寫道:「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少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4]
  • 陳壽在《三國志·士燮傳》中如此評論士燮:「士燮作守南越,優遊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 越南史官吳士連評論道:「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子之不肖,乃子之罪爾。」[5]

無論如何,士燮統治交州40年期間,致力於調和在地居民與外來移民,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他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使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今天的廣東廣西越南北部)有很大的助益。遺憾的是,在士燮死後,吳國貶謫其子士徽,而士徽不願從命。為征討他,呂岱在交趾對吏民大開殺戮,在九真就「斬獲以萬數」,給當地帶來巨大破壞。至於其後代家族的悲慘下場,雖正史評價是因為士徽自己庸才托大所致,也有人(如孫盛)認為孫權及呂岱等人太過集權專制而心狠手辣所為,做法對士家是不公平的。[6]

後世越南人對他的追崇

由於士氏政權曾統治部分越南領土,因此一些越南史家亦把士燮當作越南君主,稱士燮為「士王」(Sĩ Vương)、「南交學祖」。士燮在越南甚得後世人士的尊崇。

士燮執政開明,他保護整個地區二十年不受戰亂的影響,人民生活幸福。同時他作為儒學家,重視儒學研究,推廣儒學的傳播,興辦教育、移風易俗來促進越南的文化發展。與前來交州避難的漢朝學者劉熙薛綜等人交談儒學,着書立傳,促進儒學文化在當地興旺發達,開創嶺南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士燮將中國的儒家文化傳入越南,使得儒教能夠得以在越南傳播。[7][8]

越南史學家吳士連這樣評論士燮在越南的教育貢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與當時,而有以遠及與後代,豈不盛矣哉。」同時越南《四字經》說:「三國吳時,士王為牧,教以詩書,薰陶美俗。」

越南民間相傳在晉朝末年林邑國侵犯交州時,林邑人曾發掘過士燮的墳墓,見其面色如生,大為驚駭,重新封上了他的墳墓。越南人因此以之為神,立廟事之,號「士王僊」。[5]陳朝時期,他被追封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Thiên Cảm Gia Ứng Linh Vũ Đại Vương)。(陳重興元年(1285年),朝廷封為「嘉應大王」;重興四年(1290年),加「善感」二字;興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靈武」二字。)[9]

家庭

弟弟

  • 士廞
  • 士祗(?—226年),士燮之子,士徽、士干、士頌之兄。因與士徽一起拒絕陳時戴良交趾任官,為呂岱所斬,連弟弟士干、士頌一同被害。
  • 士徽
  • 士干(?—226年)
  • 士頌(?—226年)

部屬

  • 交趾桓家
    • 桓治,大將,與甘醴反擊呂岱但失敗。[10]
      • 桓發,桓治子
    • 桓鄰,桓治弟,士燮推舉的官吏,因勸諫士徽慘遭殺害。[11]
  • 其他
    • 張旻,士燮派他前去朝廷謝恩進貢。
    • 程秉,孫吳重臣,曾任士燮長史。[12]

腳註

  1.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岩村成允安南通史》寫作「士爕」。「爕」字下半部亦為「火」字
  2. 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孫策》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3. 晉書·地理志下》:建安八年,張津為刺史,士燮交趾太守,共表立為州,乃拜津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詔以邊州使持節,郡給鼓吹,以重城鎮,加以九錫六佾之舞。
  4.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士燮》
  5. 5.0 5.1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三·士王紀》
  6. 孫盛曰:夫柔遠能邇,莫善於信;保大定功,莫善於義。故齊桓創基,德彰於柯會;晉文始伯,義顯於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問長世,貽範百王。呂岱師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孫權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
  7. The birth of Vietnam
  8. 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整合
  9. 參見《粵甸幽靈集錄‧歷代人君‧嘉應善感靈武大王》,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第二冊《神話傳說類》,台灣學生書局版,第22頁。
  10. 《三國志·呂岱傳》:岱皆斬送其首,徽大將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奮擊大破之
  11. 原文: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鄰兄治子發又合宗兵擊徽
  12. 《三國志·程秉傳》: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也。逮事鄭玄,後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燮命為長史

參考資料

交州太守士燮
前任:
賴先
交州太守
187年—226年
繼任:
士徽
前任:
交州士氏政權君主
(士王)

187年—226年
繼任:
士徽